◎ 张珠容
河北唐山遵化素来享有“中国香菇之乡”美誉,因为那里几乎家家户户种香菇,孙辉就是其中的一个香菇种植户。他种香菇不到十年,却已经靠“加加减减”的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闯出一条路子,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在孙辉所在的村子里,共有五个制作香菇菌棒时用来杀菌的灭菌室——方锅。这些方锅是孙辉花费30多万元建造而成的,目的就是量产菌棒。刚开始,农户们都觉得孙辉建方锅是多余的,因为他们都会自己制作菌棒、杀菌,没必要多花一份钱建灭菌室。可渐渐地,大伙知道了孙辉执意要建方锅的好处:纯手工制作的菌棒,灭菌5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2000~3000棒,期间还必须有人全程盯着,以防止塑料布覆盖的温度不稳定导致产量降低;一口方锅则一次工作60个小时可以灭菌20000棒,且因为温度恒定,出菇量也比土办法制作的菌棒高出许多。
孙辉从香菇的源头下手做“加法”建方锅,大大提高了灭菌效率,香菇也因此多产了一茬,增加了产量。不少农户见孙辉制作出来的菌棒紧实、产量高,干脆直接购买回去,不再自己制作了。正因如此,孙辉牵头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在售卖菌棒的同时带领大家一起种香菇,卖香菇。
前些年,遵化香菇的销量并不理想,很多外地经销商都说遵化香菇是“水菇”,因为农户在种植时浇水次数多,导致香菇口感不好,价格也就上不去。针对这个问题,孙辉鼓励农户们做两个“减法”:减少浇水次数;摘掉小菇。对普通农户而言,这两个措施简直就是减产的做法,所以并没有太多人接受。没办法,孙辉只能自己先实施起来。事实胜于雄辩,一年过后,孙辉运用两个“减法”种出的香菇不仅口感极佳,而且个头均匀,所以一上市就备受经销商推崇,卖到了一斤12元的高价。农户们眼见孙辉的两个“减法”好用,也就跟着做起来了。
在遵化,不少种植户都是在香菇产出之后直接卖鲜菇,孙辉的售卖模式却很灵活。当鲜菇价格理想时,他就直接卖出去,当鲜菇价格被压到很低时,他就运用“先减后加”的方式去卖香菇。具体做法是:先大量减少鲜菇的销售,再加个步骤,将一个香菇剪两刀,变成三个部分——烘干的菇帽避开价格低谷,等到八九月份再销售,这比卖鲜菇的利润要高出不少;菇腿切片烘干卖给食品厂、方便面厂,或做成香菇酱出售;香菇的腿尖则卖给饲料厂,做牛羊饲料、钓鱼鱼饵,等等。如此一来,孙辉不仅完美避开香菇的低价期,还赚到了三份香菇钱,可谓一举两得。
孙辉说,不足之处加一加,累赘之处减一减,香菇的种植和销售也就变得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