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政务大数据价值探索实践
——以河南省为例

2022-08-09 07:57:20樊祥胜
行政科学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核酸防控疫情

樊祥胜

河南立足人口大省、交通枢纽的实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支撑疫情防控工作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全民抗疫的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围绕政务大数据捕捉的“快”和“准”,实时优化升级相关产品功能,形成全省上下数智抗疫“一盘棋”的工作联系机制,助力疫情精准防控数字化和政务大数据创新实践,为人民筑起一道稳固而安全的“数字围栏”“电子防线”,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

一、搭建疫情防控管理平台,筑牢数智抗疫底座

2022年3月以来,新一轮疫情呈现出隐匿传播、迅速扩散和多地多点、零星散发的特点,尤其是在吉林、上海等省市出现聚集性疫情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和应对处置工作,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疫情暴发以来个别地区出现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不力、上传下达不畅、处置协同不够、吹哨响应不快等痛点、堵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安排部署和“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思路,在认真总结历年数字化战“疫”经验基础上,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等小程序多以及防控步骤多、防控效率低等问题,创造性搭建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形成了数字化管理联动机制。河南省疫情防控管理平台的上线运行,实现了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一盘棋”,为落实“四早”要求、扎紧“四个口袋”、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大数据支撑。

平台依托省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采用“1+2+3+16+N+18”的系统架构,即:建设1个省级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汇聚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隔离管控等涉疫数据,动态维护,实时更新共享;包含常态化和应急状态2种应用场景;适用移动端、PC端和大屏端3个界面;设流调信息、健康码、物资保障、可视化展示等16个子系统;联通公安、工信、卫健委等N个涉疫业务部门;对接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18个市级平台,覆盖省、市、县三级,支撑各方面、各条线、各层级疫情防控工作。平台形成疫情防控专题库、主题库,全面集成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健康码、行程卡、流调等多源数据,并对海量“涉疫”数据进行有效的归集和治理,通过智能算法模块实现智能分析、科学决策,助力第一时间找到疫情防控的有效方案。累计汇聚核酸检测机构900余家,建成全省最大的核酸检测数据库,统一查询接口,并向各地各级疫情防控部门开放,有效支撑了公众查询、健康码赋码解码、区域协查等工作。

河南省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具备态势感知、疫情预警、人物同防、区域协查、流调溯源、入(返)豫人员信息登记、重点人群和管控药品管理等全周期全流程疫情防控功能,形成疫情处置闭环数字化管理。比如,根据国家发布的协查信息向一线协查人员“一键下达”,对27类重点人员核酸检测情况进行追溯,更好地辅助了领导决策。指挥部可通过数字化动态监测大屏实时查看人口流动、疫情态势、重点地区(人群)管理、隔离观察点动态、核酸检测等核心数据变化情况,掌握物资、医疗防控点位等防控力量布局,实时更新数据,系统分析比对,精准掌握传播范围等防控态势发展,现场远程可见、人员远程可调,实现疫情防控一键指挥、一图作战。基于全量数据集中和大数据统计分析,截至2022年5月10日,平台共抓取27类重点人员信息357.3万条,汇集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数据15.22亿条,累计为各级疫情防控部门和基层群众提供核酸检验查询、健康码亮码等服务60.2亿人次,较好地发挥出数据、技术和能力的支撑作用。实时调整各类资源分配,接受全国24个省份跨省密接、次密接协查任务,对外发送跨省协查信函20107件,涉及风险人员21670人,向外省通报在河南解除集中隔离后计划跨省流动人员30602人次。

在总结社区防控工作人员报备移动端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软件全省统建、终端地市配发的模式,不断迭代拓展应用场景,增加交通卡口、流调溯源管理功能,持续推进河南健康码改版升级,优化界面展示内容,减少点击次数,增加核酸检测预约、采样点地图查询、智能问答、政策通知发布等功能,一个入口触达疫情防控全部公众面应用,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该平台在支撑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快速响应、决策指挥和可视管理,提高风险人员排查、流调溯源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方面发挥出重大作用,更好地构建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为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早扑灭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服务,实现了长周期内疫情不输入不反弹目标。接下来,河南将持续优化省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数据共享互通机制,创新丰富更多的应用场景,深入挖掘疫情防控哨点预警机制,健全多点触发机制。同时,打破该平台与其他疫情防控平台的数据壁垒,做到涉疫数据实时关联、信息自动匹配,打造疫情防控数据总枢纽,提高数据治理能力,构筑精准防控的“数字防线”。

二、构建疫情数据管理体系,提升防疫保障效率

疫情发生后,对于海量的碎片化疫情防控数据如何加以汇聚、分析,使其成为防控决策的重要参考成为各地治理的重要课题。面对常态化、高标准、严要求的疫情防控任务,河南按照“豫事一网通”“一件事一次办”全流程处置、全量信息掌握的理念,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情应急处置,健全涉疫数据管理体制,以大数据赋能推动各级防疫部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创新,及时升级快速响应的数据应用场景,实现疫情早防范、断传播。为较好地解决居民每天多次查看健康码、场所码、行程卡、核酸检测结果等不便民的问题,省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全面推行“全省一码、一码通行”这一“数字哨兵”功能。该功能上线后,在河南的任何城市、任何场所扫描场所码,都会出现统一界面,一屏展示全省健康码、最近一次核酸检测结果、是否接种疫苗等信息,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效率。场所码是健康码延伸生成的专有二维码,以河南健康码为入口,登记形成核酸、疫苗和行程信息。例如,洛阳市在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出入口、国(省)道站点等卡口生成“专属场所码”,实现未持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者实时赋黄码,达到“四早”要求,经比对“三天两检”核酸结果或排除风险后,实时自动解码。加快部署来(返)洛报备系统、社区电话查询等一体化疫情防控系统,协调三大运营商,加强短信提醒,畅通健康码颜色异常人员与社区联系渠道,加强社区报备,提高解码效率,减少投诉,避免舆情,发挥辅助疫情研判、流调溯源、精准管控和领导决策等重要作用,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依托省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河南启用入(返)豫人员社区报备系统,统一报备入口地址,入(返)豫人员通过支付宝“豫事办”APP小程序或各地市政务服务移动端(如“郑好办”“洛快办”“焦我办”等)进行报备,需提前3天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完成报备登记(报备信息内容在预计到达时间前可修改2次或撤销登记),取代以往入(返)豫人员电话报备、社区工作人员手工录入的报备方式,实现了社区报备数据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统一管理。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报备工作联络机制,配备运营商技术人员,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及时向基层一线返乡报备系统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撑,确保系统操作问题实时解答。省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根据报备信息进行自动汇总、自动比对,按照区域管理权限,采取工单模式,第一时间将相关数据下发至基层一线防疫人员,实现全过程闭环线上管理,提高排查工作效率,降低漏查风险隐患。例如,商丘市为全市乡镇在省一体化平台新增设的社区报备模块开通了216个PC端账号,建立健全返乡报备工作情况日通报制度,对各县(市、区)系统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时通报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建议,高效推动返乡报备核查工作落实到位。另外,针对2022年以来频发的货运司机涉疫事件,平台增加入豫货车司乘人员报备系统,报备方式与入(返)豫人员报备系统相同。同时,构建入豫查验“一卡一机一查验员”的统一工作平台,为各类公路卡点统一配置终端手机,使用专属号段和统一报备系统,形成专用通道,加固入豫通道防线。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将自动汇总、比对入豫货车司乘人员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记录、来源地风险等级等数据,精准识别风险人员,规范落实管控措施,实现车管住、人闭环、货畅通。“货畅其流、疫断其路”,数字赋能和贴心政策相辅相成,给群众带来了更有效率、更有温度的服务和防护。

三、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助力打赢疫情歼灭战

河南利用数字化打通疫情防控“堵点”,打出数字化防疫“组合拳”,在省委、省政府统一调度下,先后打通公安、交通、卫健等省级系统9个,接入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同时区分不同权限,及时将涉疫数据共享给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协同做好同时空人员追踪、流调溯源、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根据疫情形势变化,持续推进平台功能拓展、优化升级,加强对周口市、商丘市等中高风险地区和濮阳市、漯河市等潜在风险地区的研判。综合运用自动化采集工具和数据质量核验等手段,全面汇聚核酸检测、省外入(返)豫人员、健康码等数据,实现对各类疫情数据的快速实时采集,提升赋码、变码、转码的精度和效率,切实做到潜在风险人员早发现、早推送、早管控。压缩健康码赋码、自动转码等计算时间,根据业务需要构建规则库,从海量数据关联比对分析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平台对外提供服务,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

河南坚持规范涉疫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共享、应用全过程管理,实时做好核酸检测、确诊和无症状感染、流调溯源、密接次密接、集中(居家)隔离、疫苗接种、健康码、行程卡、时空伴随、高中风险地区漫入等数据整合、共享和应用,抓取最新数据动态,多维度展现核酸检测结果,高效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技术和能力支撑。以阳性快报为牵引,以检测机构上报初筛阳性为起点,融合疫情防控全业务流程数据,全面梳理初筛阳性后的业务流程、工作环节和部门职责,固化业务流程,打通阳性上报、平稳转换、流调任务分发、核心流调、风险人员管控、隔离能力调配、健康码赋码转码等全业务流程,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例如,洛阳市持续优化部门疫情数据共享机制,加快数据平台建设,建设疫情防控专题数据库,汇聚共享全市核酸检测、场所码、健康码等数据,提高清洗、比对、融合等治理能力,减少数据治理人工操作,实现疫情数据精准推送、快速下派,保障与省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实时自动传输。同时,协调市公安局、卫健委等相关部门,打通电子政务外网和公安网,依托政务云建设公安专区,实现场所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等疫情数据共享,做到数据实时关联,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更为复杂的局面做好充分准备。

四、树立数据安全底线思维,打造抗疫“利器”

河南始终坚持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在提升海量涉疫数据存储处理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网络安全防护,实时监测平台运行情况。2022年3月下旬,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4个工作组,分别对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平台开展高负荷全链路压力测试,排查安全隐患,制定技术补强方案。围绕平战转换、核酸检测、流调排查、社会管控等多场景进行系统支撑演练,筑牢线上防控的“铜墙铁壁”。如,对洛阳市680万居民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演练,既检查采样现场组织的熟练度、精准度和采集覆盖率、采样效率,又对技术的稳定性和承压能力进行了测试。为方便市民出行,郑州市在确保平台平稳运行和个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民众需求和基层一线防疫人员反馈的意见,持续升级防疫程序,让多种防疫信息同屏展示,即健康码、场所码、行程卡、核酸检测结果多码合一,减少不同小程序和APP之间来回切换的次数,实现一次亮码、多重查询。

数字化手段在疫情防控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快捷与便利,同时也成为抗击疫情的“利器”。然而,如何做到“数据可用不可见”,谁来守护好数据的安全?数字化大潮之下,数据既要放得开,又要管得住。河南在平台建设之初,就按照“一朵云、一平台、一软件”的总体要求,采取了三等级保护防护标准,强化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制定并印发了《疫情防控数据接口规范》《疫情防控数据安全规范》等文件,建立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制度,健全落实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存储、使用、销毁全过程安全管理和安全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开展网络安全测试,编织个人信息“保护网”,定期对各单位和开发运营商数据传输、存储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立查立改,确保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发现、通报和处理,无遗漏无死角。基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疫情防控中至关重要的考虑,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全体疫情防控涉疫数据技术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意识教育,集中组织学习《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密码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常态化漏洞扫描及安全攻防演练,为数字化防疫体系中公众个人信息安全兜底。

猜你喜欢
核酸防控疫情
测核酸
中华诗词(2022年9期)2022-07-29 08:33:50
全员核酸
中国慈善家(2022年3期)2022-06-14 22:21:55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 17:20:21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14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18
核酸检测
中国(俄文)(2020年8期)2020-11-23 03:37:13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