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022-08-09 07:27王清泉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班级

王清泉

(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高台 734300)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教师无可替代的。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给学生印象最深的人,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改变传统高压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班级管理之中,将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倾注到学生管理上,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班级管理面临着更加严格的要求,班主任要运用有效的激励策略,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和道德品质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到班级的温暖,以愉悦的心境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效果。

一、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

(一)制定有效激励制度,把握激励最佳时机

1.制定激励制度。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激励以口语表达为主要形式,是否对学生进行激励、达到什么要求才能给予学生激励,全凭班主任的主观意愿,因此激励策略的运用存在着不合理性,难以做到公平、公正。为此,班主任可以制定具体、合理的激励制度,并将制度落实到书面上,使其成为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的规范和学生的行为守则。制度确立后,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按照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不能随意改变,要确保制度的权威性。班主任还要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将各种可以预见的行为与相应的奖惩措施相对应,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对照标准做出正确的自我认知,不断向更高的标准努力。同时,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中,让学生可以从内心接受这些制度,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2.把握激励时机。有效的激励策略只有应用到点子上才能恰到好处,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把握好实施激励策略的时机,使学生在教师的关切、理解和鼓励下,燃起心中的希望,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在班级内,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意愿时,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进行精神上的激励,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学生犯下的错误,班主任不要急于批评和指责,而是要观察学生是否有悔意,当学生出现悔悟之意时,班主任要给予恰当的激励,使其觉醒并能知错改错,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有限,遇到困难时难免产生消极情绪,班主任可以趁机对学生实施激励教育,使学生不断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构建自律激励策略,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1.树立德育榜样。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班主任要在德育教育中践行生本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育的激励体制,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以有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班主任可以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由全班学生推选出班级内道德表现优秀的学生,让其他学生在榜样示范力量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在班级内营造一个比学赶超的氛围。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待人接物、行为语言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魅力,并不断内化为自己的品质,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班主任可以从网络、电视媒体中发掘德育资源,在德育课堂上引入感人事迹,用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2.创新班级管理。最好的德育教育的方式不是管和教,而是要激发出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提升自己。因此,班主任要创新班级管理形式,将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实施学生“自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升整体的道德水平。班主任要加强班干部的培养,选择班级内思想觉悟高、热爱班集体、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组建班委会,形成班集体核心,用班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德育品质。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德育工作的管控中,深化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设计自律表,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划,并要求学生每天在自律表上进行记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律习惯,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可以通过“我爱我班”“我为班级添光彩”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通过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来的风采,班级文化可以借此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可以采用小组长负责制,将班级学生按照性格、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小组划分,并让小组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分工协作,分别管理本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小组活动组织等各方面的事务,让小组成员各尽其才、各负其责,在相互配合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建立心理激励策略,培养学生道德自觉

1.家校联合。学生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作用下产生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利用有效的心理激励策略,改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网络等形式,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体验,近距离感受学生的成长。同时,班主任也要将学生的学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形成联动,对学生进行客观了解,使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激励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发挥出德育教育的最大效果。

2.因材施策。在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和认知,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多走近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加充分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和依赖,积极和班主任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应该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班主任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诉求。班主任还要给学生布置多样化的德育任务,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获得班主任的奖励,此时学生的个性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自觉性。

(四)实施德育小组管理,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班级内的学生都是同龄人,他们之间的交流基本不存在障碍,班主任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班级管理中通过组建德育小组、实施以生带生的管理模式,让学生们在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建立班级德育教育机制,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为各小组制定总体的德育目标,并将总体德育目标进行细分,确立短期、中期、长期的德育目标,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制定本小组的开展计划。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班主任要深入各个小组之中,加强对小组的巡视和纠正,指导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等进行自我管理,以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德育小组活动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对于各小组的表现,班主任可以采取积分制的形式进行评价,将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打分评价,并在每周末对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汇总,积分高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所有学生都会关注德育培养,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五)运用多元激励方法,深化学生道德情感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个学校都在强调德育优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依然把学生的智力教育放在了第一位,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为此,班主任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运用多元化的激励方法,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可以巧用目标激励,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导向作用,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德育目标,使学生积极地完成德育目标。教师要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持续的激励、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加深德育教育的效果。

班主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制定德育目标,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制作道德评价表,采用积分制度,对学生在学习和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分,表现好的可以进行加分,不良的行为予以减分,并以周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定,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从教师那里得到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班主任还要采用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正向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认同感,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缺点,班主任要用委婉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改正这些缺点的重要性,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感染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和尊重,主动接受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注意事项

(一)奖惩力度要适当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时,要保证德育教育的高效性和严肃性,对学生的奖惩力度要适当,做到适可而止。过重的惩罚,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逆反、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但如果激励过度也会适得其反,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导致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激励过少,也容易使学生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对德育教育失去兴趣。因此,班主任在有效实施德育激励策略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入手,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激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接受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赏罚的公平性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在班级中享受到平等待遇,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做到一视同仁,当学生犯错时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好就不去惩罚,也不能因为平时表现好就免于惩罚,更不能因为和教师关系近而减少惩罚。班主任要严格按照班级规章制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处于同等层次的学生一定要予以同样的奖励,对犯同样错误的学生,不管成绩好坏都要受到同等的惩罚,为学生树立起规则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公平、公正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尊重和信任班主任,共同维护班级秩序。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道德水平认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德育发展目标,对于达成目标的学生进行合理激励,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德育教育中有所收获和提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充分展现出班级文化环境的良好育人效果。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各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当身体力行,为学生们做好榜样,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不断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和道德观念,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