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因素的实践探析

2022-08-09 07:27张红英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德育因素

张红英

(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甘肃民勤 733399)

在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修养,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渗透德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良好、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更好地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态度决定行为,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才能积极学习知识,勇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价值、有追求的人,将来也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因素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因素,不仅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德育不是针对某一个学生开展的,而是面向全体师生的,更是面向全社会和全民族的,能够使人正确认识与追求真善美;通过德育教育来约束人的行为举止,可以促使人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进步和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价值观、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但是当前很多小学生都存在一种“向我思维”,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并使其思想素质得到提高迫在眉睫。教师只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德育因素,才能够让学生对善与恶、是与非有正确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德育是对学生灵魂的教育,也属于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内容与基本任务,只有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做事,才能够使他们更为用心地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努力学习,并具备追求科学真理的耐心、细心,健全自己的人格,身心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实现自身教育角色的需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因素,是帮助教师实现自身教育角色的需要。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者、组织者、设计者,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全面、精准地把握教学任务,把语文知识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个别教师只是习惯于文本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课后习题的练习,完全忽视了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和人文价值。

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因素,基于三维目标来设定语文教学方案,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努力构建理想化的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语文教育氛围。同时,只有实现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才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长。教师要注重自我知识更新,在开发德育资源期间,关注教材、关注社会,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结构的更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现状

(一)语文课程教育理念较为陈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语文课程教育理念较为陈旧的现状,无法实现语文课堂德育因素的有效渗透。语文课程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在文本知识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德育内容比较多,这些都需要教师、学生去深入挖掘。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追赶教学进度,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渗透。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较为陈旧,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忽视了语文课程中的人文价值,课堂教育方向单纯指向于知识传递,无法实现语文课程的改革与优化。

(二)德育因素渗透途径较为单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意识到德育因素渗透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落实和实践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德育因素渗透途径较为单一的现状,根本无法让德育因素全面融入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教师通常会在阅读板块中渗透德育因素,让学生掌握文本中想要传递的情感,但是这种德育因素渗透形式,根本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同时,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缺乏完整的德育因素渗透体系,依然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传递上,一味追求分数、学习成绩,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显得枯燥与乏味。

(三)德育因素利用率比较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德育因素利用率比较低的现状,根本无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很多教师会在语文课堂中向学生讲解一些德育案例、生活事件,以此来渗透德育因素,但是这些案例不具备代表性、典型性,无法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无法展示出德育因素的教育功能。同时,有些教师存在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德育教育的情况,无法抓住“新课标”教育内涵、思想内涵,“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根本无法有效渗透德育因素,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实践性有待提升。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因素的实践策略

(一)遵循德育因素渗透的教学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因素,需要遵循德育渗透的教学原则。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知识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实现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契合,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

首先,教师要遵循潜移默化的教育原则,做到逐步感染、熏陶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道德情操,形成积极的情感价值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德育因素,引导学生去理解、体验、感知,把德育理念渗透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提供思想碰撞、思想转化、思想展示、思想升华的平台,实现知识自主构建,在学生精神领域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教师要遵循联系生活的教学原则,因为小学生的知识解析能力比较薄弱,教师要把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现象和文本知识进一步关联起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其感知到学习文本知识的自信心、荣誉感,拥有一颗积极、友善的心。

再次,教师要遵循“融德于文”的原则,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具备非常强的启发性和探究性,其中很多素材能够为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思想,所以,教师要把德育因素融入语文课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思考,感知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所学文本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由此及彼,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质。

(二)科学选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德育因素的有效渗透,教师要科学选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真正让德育因素内化于学生的内心之中,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要选择一些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教育教学内容,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传统文化都需要学生去学习与继承,教师要挖掘、拓展文本知识中的民族文化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之心,让他们形成积极的世界观、情感观,从而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便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同时,教师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德为先,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一定要强化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在学习活动中、生活中不惧困难,勇于克服所遇到的问题,形成崇高的理想追求、价值追求。

除此之外,教师要在语文教育中融入文明行为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师在讲解文本知识的同时,需要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入文明行为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爱护环境、礼貌待人、勤俭节约的人。

(三)展现语文学科的德育、人文功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德育因素的有效渗透,教师一定要展现语文学科的德育和人文功能,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的改革与优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德育因素,实现零碎知识的系统化、整合化,努力做到帮助学生理解人生哲理,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较为丰富,其中涵盖多层面的德育内容,教师要逐渐向学生传递诚信诚实思想、环境保护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对德育因素进行归纳和整合,发展学生健康的人格。同时,教师要围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合理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和因素,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度剖析文本中的情感要素、德育要素,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够接触、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拓展文本知识面,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和学习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另外,要想展示出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和人文功能,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素养,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案,能够真正把德育因素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质。

(四)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让学生运用阅读学习中所掌握的写作技巧,融入真情实感去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此来全面锻炼自己的情感感知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教学内容,教师要构建趣味性写作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写作方法,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思维来分析文本知识、生活现象、写作素材,通过写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写作场所局限于教室之内,还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参观博物馆等,通过观察实际生活现象,近距离接触触动人心的场景等,使学生感知生活的美好,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融入写作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备较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才能进一步促进并提高写作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课外写作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过观察生活现象、社会生活,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语文写作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写作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帮助,营造良好的写作学习氛围,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锻炼他们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构建起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学科技能外,还需要有效渗透德育因素,实现德育教育和语文教育的融合,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去用心感知、体会,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质,师生共建理想化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基于三维目标来设定教学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价值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德育因素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解石三大因素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