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发掘:彰显语文阅读的生命张力

2022-08-08 02:30史精浩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阅读教学

史精浩

摘 要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其思维含金量较高,需要进行科学有效设计。教学设计涉及诸多要素,需要从不同层面展开综合考量。教师要有方法传授意识,从多层视角出发,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感知、鉴赏、吸收渠道,引导学生在多重对应中展开思考。教师从不同切点引导学生思维,让他们在趣味化、个性化的感知中逐渐触摸阅读中心,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能得到生成。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文体类型 情感体验 生命张力

阅读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针对不同学科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特征,在设计教学程序时也要有所侧重,尤其要找准教学切入点,完成教与学的对应。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能够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学习效度自然会得到提升,阅读活动也会顺利推进。

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诸多因素的融入,但切点探寻是极其关键的,它是教师教学的引入点,也是学生思维的生发点。可以说,找准了切点,教学活动就能更快速迅捷的完成,学生思维也会深入到文本的每一个角落。语文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内涵异常丰富,切入点自然有更多选择。教师要进行全面探寻,挖掘学科属性,明晰文體类型。语文学科按照不同的体裁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常见的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议论文、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对应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文体意识,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从文体类型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阅读对应点,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清晰的感知,促使他们快速进入阅读状态。

文体不同,学生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也存在差异。如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这节课的内容容量较多,教师没有直接讲解相关知识,而是先从文体角度着手,展开引导。为了学生有更清晰的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篇目《朝花夕拾》。在回忆中,学生很快明确了这篇课文的体裁。学生对散文的相关知识比较了解,面对复杂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从哪里着手展开阅读。为此,教师为学生系统地讲解了回忆性叙事散文的相关知识,学生掌握了很多重要信息,将散文、叙事相关知识点关联起来,迅速进入了阅读状态。

在感知文本之前,教师不妨从文题中寻找切点。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题目在文章中的关键作用。题目犹如人的眼睛一般,能够映射出人们的所思所想。不同课文的题目,其作用是不一样的。题目可以点明写作对象,可以是统摄全文的灵魂,可以是全文的线索,也可以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题目展开深度分析,将其价值和作用充分挖掘出来,为后续阅读奠定认知基础。

题目必须要新颖有趣,才能快速吸引学生的关注,发挥其应有作用。为了给学生更清晰明了的指引,教师不妨抛出题目这一引子,给学生提供思维指引。题目简洁明了,不仅能够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基础信息,还可能是全文的线索,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学习《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教师从题目着手,进行针对性引导。“看到这个题目,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题目中提到的‘悲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悲剧?”“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是伟大的?”“能不能把‘伟大’换成‘可怜’?”在诸多疑问中,学生思维被迅速调动起来。教师充分认识到题目的价值,利用题目打开学生的思维认知,课堂启动效果十分显著。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指出:“在阅读时要让学生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目标的达成需要词句的助力作用。众多周知,语文篇章内容的呈现是由词句构成的,在多重堆叠中,一篇完整的文章呈现出来。在构建篇章的过程中,词句的价值和作用各不相同,起到点题归纳作用的词句就会迸发巨大能量。文中的关键词句是支撑文本内容的框架,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够从宏观视域出发,抓住框架结构支点,完成词句意蕴的解读,阅读活动就成功了一半。阅读活动开展时,教师不妨抓住主要词句,让学生在感知鉴赏中,顺畅地将知识串联起来,丰盈阅读情感体验。

词句是引导学生顺利阅读的奠基石。咀嚼有韵味的句子,能够将课堂教学推向顶峰,是阅读学习中的一个亮点。如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内涵丰富,写作背景复杂。如何让学生快速感知紫藤萝背后的深层内涵,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教学活动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探寻文本中的词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语言优美的词句,有没有你喜欢的?”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在展示时,学生积极举手。“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这些句子深深吸引着学生,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句子展开赏析,思维缜密度得到提升,剖析句子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高尔基指出:“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作品中,人是最主要的表现内容。语文教学,很多体裁的文章都会涉及到人物形象。诸如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就是人物。记叙文中也会有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也是中考语文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以人物形象为抓手,对相关内容展开感知分析。具体操作中,可以从人物相关事件、性格特征、精神内涵、性格成因等不同层面展开探索。当人物形象鲜活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深刻性也就得到了凸显。初中生对知识的感知往往停留在表面,他们缺乏深度思维能力,认知相对浅显。面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让学生对人物进行深度挖掘剖析,由表及里,从具体事件延伸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和震撼。

塑造人物形象需要多种因素的融合,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如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主要塑造了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叶圣陶先生的形象。但学生不知从哪里切入。为了给学生以清晰明了的思维指引,教师可以借助绘画的形式描绘叶圣陶的形象。以此为激发点,让学生先从外形特点出发感知叶圣陶形象。学生的表述自然不够精准。要想全面系统完成对叶圣陶先生的人物形象把握,还要从文本内容阅读着手,了解相关事迹,从中寻找答案。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的阅读思路异常清晰。阅读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学习过程。但初中生往往会因文本特点影响他们的感知维度。教师以人物形象探索为基点,给学生提供相关阅读素材。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深度阅读,学生的收获自然更加丰富,在学生积极踊跃的概括中,叶圣陶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要想顺利完成阅读活动,需要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基础上,以科学有效恰当的方法作为指引。教师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文体类型、文眼线索、词句意蕴和人物情感等不同层面展开引导,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全方位、立体化的认知,在切准学生阅读多重思维的基础上,丰盈学生情感体验,生发出个性化认知。

[作者通联:安徽萧县思源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