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结姗,潘 晗,谢 莎
(中山市中医院 广东中山528400)
人工气道是临床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措施,其可有效连接人体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进而减少呼吸功能消耗、缓解呼吸肌疲劳[1]。但随着患者呼吸模式的改变,人工气道风险事件及相关并发症亦随之而来,部分患者甚至因此死亡[2]。有研究认为,人工气道管理不当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需探讨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以加强患者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护理管理,预防人工气道风险事件发生。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发展、产生的理念,需要干预人员慎重、准确、明确地使用可获取的研究证据,与自身专业技能相结合,同时考虑患者实际病情,后实施相应护理措施[4]。本文旨在探究基于循证理念的人工气道风险管理对重症颅脑手术患者术后风险事件及预后转归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实施颅脑手术且建立人工气道患者;②年龄>18岁患者;③重症患者;④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严重呼吸道、肺部疾病者;④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1.18±8.65)岁;人工气道类型:气管插管19例,气管切开16例。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62.75±9.06)岁;人工气道类型:气管插管17例,气管切开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和体位管理,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人工气道风险管理。①组建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本科室护士长、护士,小组成员均经过循证护理培训,具备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及能力。②循证依据:干预人员依据PICO(Participants Interventions Comparisons Outcomes)原则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疾病相关数据及证据,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探讨分析。P:限定为采取人工气道的患者,检索词设置为“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导管”。I:尽量扩大干预措施范围。C:无限制。O:确定为“脱管”“意外拔管”“堵塞”“损伤”“多重耐药菌感染”“气道湿化”“人工气囊”“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③制订循证护理措施:根据检索获得的资料,制订、修改重症颅脑手术患者人工气道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人工气道患者风险评估及管理制度、人工气道患者护理质量评定标准、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套管固定规范、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应急预案、气管切开套管意外拔管抢救程序、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规范、气囊压测定规范、气道湿化管理、吸痰管理等。④循证护理实践:每天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订当日护理计划;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镇静或约束,预防呛咳、呕吐;予以胃肠营养泵持续性输注,必要时予以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调整患者体位,避免持续后仰或平卧导致反流物流入呼吸道,发生反流或误吸时即刻停止鼻饲,及时清除气道内吸入物;严格控制患者吸痰指证,按需吸痰、适时吸痰,按照患者痰液黏稠度检查了解患者气道湿化情况;患者翻身前进行口咽部吸引,按照分泌物黏稠度与实际分泌量决定声门下吸引负压值,尽量减轻声门下吸引导致的伤害。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费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HAP、VAP、误吸、皮下气肿。③比较两组术后风险事件(人工气道堵塞、人工气道脱管、气道损伤)发生率及预后转归(生存、死亡)。
2.1 两组治疗费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费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术后风险事件发生率及预后转归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风险事件发生率及预后转归比较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处于昏迷状态,自主活动能力极差,各项生理功能衰退[5]。为维持危重症患者呼吸通畅,建立人工气道是连接患者生理气道与外界医疗气源的措施,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包括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6]。由于人工气道属于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高危因素,故建立人工气道后,临床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人工气道管理[7]。循证护理指临床护理人员计划在自身护理工作中审慎、明确、明智地将科研成果、临床经验、患者期望相结合,在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权衡,进行决策后开展临床护理[8]。此前有学者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护理,对预防误吸、VAP发生有显著效果[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循证理念的人工气道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人工气道相关术后风险事件发生。究其原因: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人工气道风险管理后,干预人员通过循证理念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传统人工气道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干预人员预防计划外拔管缺失、风险评估未落实、病情观察不及时、未按需吸痰、气囊管理不到位、气道湿化及应急处理不规范等问题,整合检索结果,针对相应可能造成气道风险事件的因素进行预防,有利于减少人工气道堵塞、脱管、损伤发生。有研究认为,循证护理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因为基于循证理念的人工气道风险管理将循证、实际问题与患者病情相结合,提升人工气道风险管理效果,减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人工气道问题引发的误吸、呛咳等不良后果,进而避免误吸、呛咳导致的口咽部细菌定植而诱发的HAP、VAP[12]。陈林等[13]研究证实,循证护理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从患者预后转归来看,基于循证理念的人工气道风险管理对其影响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故两组预后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人工气道风险管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究其原因:干预人员通过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人工气道风险管理措施,预防患者呛咳、呕吐、营养液反流、计划外拔管等,严格掌握吸痰指征,可有效减少各类风险事件、并发症发生,进而加速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理念的人工气道风险管理对减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风险事件、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