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芬 戴素萍 黄丽丽 吴晓玉
1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台州 318020;2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台州 318020
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护士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逐渐成熟。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实施《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1],正式在国内普及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周期为24个月。危重患者转运是住院医师和护士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学员进入临床独立开展工作必须掌握的技能。危重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和转运难度大等特点[2]。三级综合性医院高达44%的危重患者需要外出检查或特殊治疗[2]。危重患者转运并非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需要医护团队相互协作集监护、治疗、护理于一体的连续性干预过程。转运所需时间虽然不长,但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有关研究发现,院内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46.2%,且其中17%的不良事件与转运人员有关[3]。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报道有关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4],较少涉及对规培学员危重患者转运培训的研究。高仿真模拟是指使用非常接近真实的模拟临床情境,使学习者犹如身临其境,在与模拟患者全面互动中,反复练习临床决策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5]。为了提高规培学员的危重患者转运能力,2020年6~8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医护团队高仿真模拟教学方式对规培学员进行危重患者转运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6~8月在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危重患者转运培训的112名规培学员为研究对象,其均为规范化培训第二年学员,所有规培学员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同意。
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将112名规培学员按照培训时间进行分组。将2020年8月参加培训的56名规培学员设为试验组,其中,医生和护士各28名;男生27名,女生29名;专科学历20名,本科学历36名;年龄范围22~26岁,年龄(23.58±0.98)岁。将2020年6月参加培训的56名规培学员设为对照组,其中,医生和护士各28名;男生30名,女生26名;专科学历22名,本科学历34人;年龄范围22~25岁,年龄(23.54±0.96)岁。两组规培学员的年龄、性别、学历和培训时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参考高健等[6]共同编写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教学内容包括危重患者转运基本流程、转运前评估、转运分级、转运人员和转运工具的选择、转运前沟通技巧,转运途中病情观察及转运不良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转运后交接等重点环节。总学时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操作6学时。授课教师6人来自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均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模拟教学经验和危重患者转运经验。
1.3.1 试验组教学实施 试验组规培学员采用医护团队高仿真模拟教学方式进行危重患者转运培训。①基本培训。医院教育处与护理部联合,医生与护士以团队形式进行集中培训。正式开课前,组建钉钉群,将56名医护学员按照1名医生和1名护士为一组随机分成28个小组,名单公布于钉钉群,让医护学员之间有一定了解。在理论培训阶段,医护学员先集中由带教教师以PPT形式进行2学时的危重患者转运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理论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合格者进入实操培训环节。②案例设计。以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中的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图为依据设计案例。案例为多发伤患者,经过急诊抢救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目前,患者采用保护性颈托外固定,经口气管插管,右胸腔闭式引流,开放2路外周静脉通道,外周去甲肾上腺素微泵维持,留置导尿。现需要到CT室行头+胸+上腹检查。要求医护团队从接到多发伤患者案例开始完成整个转运过程,具体工作包括转运前评估、谈话沟通、转运前药物设备准备、转运途中观察和意外情况预防及处置、转运后交接等环节。③高仿真模拟培训。选择模拟教室作为培训现场,创设接近病房实际的模拟环境,转运设施齐全,转运过程中经过电梯、拐弯、上下坡、狭窄区域等场景。在正式实施前开展案例试运行,不断完善案例。在模拟转运实操前由带教教师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设施、物品,以及需要转运的病例,介绍认识标准化病人扮演的患者和带教教师扮演的标准化病人家属,熟悉操作环境,确认没有疑问后医护团队规培学员进行任务分工,开始实施转运。在转运谈话沟通环节,标准化病人家属会设置障碍,在转运培训过程中带教教师会设置意外情况,如微泵余量不足、氧气瓶压力不足、胸管滑脱、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低血压和低氧饱和度等障碍,标准化病人会根据剧本演绎烦躁患者意外拔管等场景。医护团队规培学员相互配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带教教师观察医护团队规培学员的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对该阶段培训进行全程录像,每次演练结束后,组织规培学员进行反馈性任务报告[5]。带教教师利用视频回放功能,引导规培学员结合操作视频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当时的想法、判断和体验,并为规培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以达到自我发现、自我改进的目的。本阶段每人培训时间为6学时,包含模拟转运实操加反馈时间1学时、练习时间3学时、观摩时间2学时。达到培训时间后进行模拟转运考核,以1名医生和1名护士为一组进行,带教教师通过危重患者模拟转运评分表评估培训效果。
1.3.2 对照组教学实施 对照组规培学员采用医护分开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危重患者转运培训。规培学员中的医生和护士分开各自培训,由教育处负责医生的培训,由护理部负责护士的培训。以理论结合实操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总时间为8学时。以PPT形式进行2学时的危重患者转运相关理论知识讲解;以传统的“示教、练习”方式进行实操培训:先由带教教师在模拟教室内利用模拟人进行1学时的转运操作示教,规培学员紧接着进行5学时的操作流程练习。医生和护士完成各自培训后,在模拟转运考核环节,以1名医生和1名护士为一组随机组队参考,带教教师通过危重患者模拟转运评分表评估培训效果。
1.4.1 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 8学时培训后,对两组规培学员进行危重患者转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其中,理论知识考核采用统一试卷,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组成,共有25题,总分100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按照1名医生和1名护士一组取平均分,保留整数位有效分数。操作技能考核采用危重患者模拟转运评分表,满分为100分。两组规培学员培训结束后均考核一次,以1名医生和1名护士为一个团队,由6名考官共同监考,各自评分,考核成绩取平均分。
1.4.2 问卷调查 自制“规培学员危重患者转运培训效果自评问卷”,培训结束后即刻发放问卷,调查两组规培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问卷包括5个条目,分别为掌握危重患者转运知识、危重患者转运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习兴趣激发和拓展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以1~5分表示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不确定、赞同、非常赞同。本问卷Cronbach's α系数0.897,这表示条目之间一致性较好。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12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
试验组规培学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规培学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1。
表1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两组规培学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两组规培学员危重患者转运培训效果自我评价具体结果详见表2。
表2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两组规培学员危重患者转运培训效果自我评价结果比较[Md(P25,P75)]
传统的医护规培学员危重患者转运培训分别进行,在培训方法上以带教教师讲授、规培学员练习为主。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规培学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不能牢固掌握知识点;同时,操作技能训练也局限于单人练习,医护规培学员之间缺少配合,与临床上由医护团队实施危重患者转运存在差距。本研究中采用医护团队的高仿真模拟教学方式,形式新颖,激发了规培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高仿真模拟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危重患者转运时的场景,营造出近似真实的转运状态和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形象,为医护规培学员提供了一个逼真的、无风险的、可以重复练习的培训情境。高仿真模拟也呈现出真实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医护规培学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转运过程,有效调动了医护规培学员配合训练的热情,提高了医护规培学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规培学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规培学员(P<0.05),危重患者转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规培学员(均P<0.05),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突发事件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要求医护规培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对于患者病情的突然变化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并且进行正确的处理,这是实践培训中最难训练的环节[7]。高仿真模拟教学方式提供了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和操作对象[8],尤其是采用了标准化病人和标准化病人家属,使得整个场景更为真实,能够更加有效地训练规培学员的沟通能力。转运途中带教教师会根据规培学员的情况设置障碍,标准化病人会根据剧本安排演绎烦躁患者意外拔管等场景,以及培训中各种意外问题的设置,训练了规培学员的临床思维、应急处理和沟通协调能力,使其综合转运抢救能力明显提升。培训中的反馈性任务报告环节,通过引导性反思,激励和启发规培学员主动思考、用心体验,培养了规培学员的科学思维方法,加深了规培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转换。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医护团队高仿真模拟教学方式培训的规培学员在危重患者转运能力、学习兴趣激发和拓展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规培学员(均P<0.05),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医护团队高仿真模拟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医护规培学员危重患者转运能力,且能够增强医护规培学员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拓展临床思维,经过此种方式培训的医护规培学员对危重患者转运掌握较好。但是,本研究的样本仅来自1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其代表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本研究中使用的教学效果评价工具多为自评方式,主观性较强,可能存在研究结果发生偏倚的风险。后续研究中有待设计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采取自评与他评、量表与观察法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以使研究结果更客观、可信度更强。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王卫芬:研究设计与实施、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论文;戴素萍:质量控制和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黄丽丽、吴晓玉:资料评估和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