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Unit 5 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Together 为例

2022-08-05 10:36贺新萍
英语教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暴风雨思维能力教学法

贺新萍

引言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问题导向学习”或“基于问题式学习”,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或团队合作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不再纯粹讲授知识,把所有知识向学生全盘托出,而是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以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动力。

20 世纪60 年代,巴罗斯(Barrows)创立了PBL自主学习模式,倡导把学习设置在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路欢欢2021)。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侧重单词、短语、句子及语法知识的讲解,甚至对阅读文本进行逐句翻译传授知识点,轻视技巧指导。阅读教学的深层次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探索阅读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文化和思维内涵。PBL 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质量的PBL 教学法特征为:有明确的阅读素养目标,设置驱动性问题,进行持续探究和全程评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主动思考,深度挖掘阅读文本,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高阶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

一、PBL 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特征

(一)明确阅读素养目标

设置明确的阅读目标,可以让阅读更有效。同时,可以使各个教学任务都指向这些素养目标,让阅读更有实效性。崔丽华(2019)通过对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的审视,指出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设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整体阅读策略,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及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提高其对阅读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设置语言能力目标、学习能力目标和思维品质目标。这些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阅读目标有助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入一系列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达成阅读目标,让他们高效阅读,尤其是思维品质目标的设置,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提高其高阶思维能力。

(二)设置驱动性问题

在PBL 教学法中,驱动性问题的设置尤为重要。驱动性问题的设置直接关系对学生思考方向的引导。在托尔普和萨拉(Torp&Sara 2004)看来,在使用导向法进行授课时,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复杂且结构不良的。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更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探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其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PBL 教学法运用中,教师通常向学生提出类似如下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this passage is about?

2.How do you know it?

3.What’s the purpose of writing it?4.Do you think...?Why?

(三)进行持续探究

鲁子问(2010)认为,问题导向法的出发点是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其落脚点是解决问题,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诱导他们积极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立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在提高其知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整体素养。在PBL 教学法运用中,教师通常向学生提出if 的假设问句:If you were ...,what would you do?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四)全程评估

在问题导向教学中,评估要贯穿始终。德莱尔(Delisle 2004)认为,评价在PBL 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把评价和过程相结合,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表现都需要进行评价。在PBL 教学法运用中,教师通常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 her / their ...?通过教师或者同学的评估,学生能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让学习活动更完善、有效。

二、PBL 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PBL 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教师对阅读过程中的这三个环节都有灵活的问题链设计,即设置驱动性问题,同时在整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持续性探究,并在学生回答和活动后给出评价,发挥PBL 教学法的优势,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注重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5 Section A 3a—3c 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Together 阅读公开课为例,单元话题是“谈论发生在过去难忘的事情”,让学生掌握过去进行时的定义和用法。这堂阅读课是Unit 5 的第二课时,通过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遭遇风暴袭击后人们互相帮助的故事,进一步巩固过去进行时的用法,并掌握有关暴风雨的知识、词汇和句式,明白“天灾无情人有情”的真正含义。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适合采用PBL 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明确阅读素养目标

根据文本材料的特征及学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

(1)能听、说、读、写下列单词和短语:storm、report、area、wood、light、match、flashlight、beat、against、fall asleep、die down、rise、apart。

(2)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过去进行时的句型:

Ben was helping his mom make dinner when the rain began to beat heavily against the window.

He finally fell asleep when the wind was dying down at around 3:00 a.m.

When he woke up,the sun was rising.

Ben’s dad was putting pieces of wood over the windows while his mom was making sure the flashlights and radio were working.

Black clouds were making the sky very dark.

2.学习能力

通过skimming 和scanning 阅读策略训练,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输出。

3.思维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当暴风雨来临时,要学会keep safer→keep calmer→keep closer,并培养其在困难面前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教师根据这些有梯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读前活动

PBL 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有这样一个过程:预测问题→阅读→检验→获得新认识。学生最初的预测会随着阅读的进展而被证实、否定、再证实、再否定、再调整。这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并让他们主动、愉快地阅读,深入理解文章(王丽娜、徐峰2010)。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导入话题,让他们自然进入文本,同时利用文本已有图片、标题等预测文章内容,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为正式阅读作准备。

(1)导入活动。

【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后进入课堂教学。教师由暴风雨的图片导入话题,让学生在课前谈论对暴风雨的认识。

【设计说明】根据图片提出两个问题,引出“暴风雨”话题,即“What’s the weather lik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并在谈论图片的过程中输入一些关于暴风雨的知识,引出这篇文章的部分目标词汇,如black clouds、thunder and lightning、strong winds、fallen trees、take apart 等。因为这只是一个导入环节,所以不需要给出太多图片和词汇,只需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切入话题。

(2)预测内容,输入文章背景。

【教学环节】教师展示文中图片和标题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Together,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输入一些关于亚拉巴马州(Alabama)暴风雨的背景知识:Alabama is in the Middle southe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Gulf of Mexico is to the south of it. There are often cyclones,hurricanes and storms in March and April every year. 教师展示美国的地图,找到亚拉巴马州的地理位置——南邻墨西哥湾,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地理位置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用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激活关于飓风的背景知识,以及近几年的飓风对亚拉巴马州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等。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根据图片和标题进行猜测的阅读策略。用问题引领学生输入关于亚拉巴马州暴风雨的相关信息,让他们对文章的感触更深刻。信息输入为读后采访输出作好了铺垫。

2.读中活动

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他们通过阅读分析、解答问题,并检验其预测是否正确。同时,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的阅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获取信息到抽象的思维推理,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进行持续性探究,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1)泛读文本,掌握文章的段落大意和结构。

【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并关注每段的首尾句以获取段落大意。

Paragraph 1:The bad weather before the rainstorm.

Paragraph 2:The preparations before the rainstorm.

Paragraph 3:The activities during the rainstorm.

Paragraph 4:The result after the rainstorm.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信息匹配,降低难度,然后让他们将文章分成3 段:before the storm、during the storm、after the storm,从而理清文章结构。

【设计说明】锻炼学生略读的技能及快速查找信息的能力。注重整体阅读,培养学生快速定位主旨和归纳的能力。同时,理清文章的时间线索。在学生找出答案后,教师追问:“How do you know?”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进行持续性探究。

(2)细读文本,找出暴风雨前的环境和准备。

【教学环节】第一、二段是关于暴风雨前的描述,教师提出两个问题:“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before the rainstorm started?”“What preparations were people doing before the storm?”在学生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后,教师追问“How did people indoor feel?”让学生思考暴风雨前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并用“If you were there,how would you feel?”让其身临其境地理解这种心情。学生回答:“I would feel afraid,terrible,nervous,frighted ...”教师追问:“You see you feel nervous when there is going to be a rainstorm,what would you do?”通过这一问题,从第一段顺畅地衔接到第二段,学生会根据自身实际说出答案,如关窗、关门等。之后,让学生阅读第二段,当他们找出在暴风雨前作的准备后,教师追问:“Why did they do that?”让学生意识到在天灾面前,人们要作好准备以保证安全。

【设计说明】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尤其是文本解读部分,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对文本想要传递的价值观进行讨论(鲁子问2010)。在细读部分,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提出深层次问题让学生思考,不仅能训练他们寻找具体信息的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对已有信息进行深层次思考,如在暴风雨前环境怎么样,人们的感受怎么样,人们为什么做这些准备工作等,从而引导他们得出是为了keep safer,并使其意识到在危险面前一定要作好准备以保证人身安全。

(3)细读文本,找出暴风雨中的环境和体验。

【教学环节】第三段是关于暴风雨中的描述,教师提出两个问题:“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during the rainstorm?”“What were Ben’s family doing?”并在学生快速找到答案后追问:“Were they having fun?Why did they play cards?”教师仍然可以用if假设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

【设计说明】训练学生寻找具体信息的能力,让他们找出暴风雨来临时的环境信息和本(Ben)一家人正在做的活动,并思考为什么家人要打扑克,从而得出是为了keep calmer,让他们意识到在灾难来临时要临危不惧,保持镇定。细读文本,体会暴风雨后灾难无情人有情。

【教学环节】第四段是关于暴风雨后的描述,教师提出两个问题:“How was the neighborhood after the storm?”“What did Ben’s family do?”随后追问:“What do they think of the storm?”让学生思考文章主旨的深层次内涵。

【设计说明】让学生找出暴风雨后的信息,以及本一家人和周围的人帮助做的活动,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这场暴风雨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但是人们因此keep closer”。到此,故事以时间为顺序:Before the storm (keep safer)→During the storm(keep calmer)→After the storm(keep closer),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串成一个完整、逐步深入的思维链,提升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

3.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是学生通过各种阅读活动,借助一系列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理解,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和活动,形成新的高一层次的观点和认知。

【教学环节】教师呈现记者采访的图片。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经历了暴风雨的人们,同时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采访进行评价。随后,让学生讨论:“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passage?”从而引出一个高层次的讨论:“What other things can bring people closer together? How can we help each other in times of difficulty?”

【设计说明】设置情境,让学生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复述整个故事,从而使整堂课的语言学习得以落实。讨论部分让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互相帮助,同时培养他们在困难面前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升华文章内容。在学生完成采访活动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调整后面的学生活动。其中一名学生对一组同学的活动评价如下:“They were laughing during the interview,I think they were not serious enough when they were doing the interview,especially there was a serous rainstorm.”在这名学生评价后,后面做采访的学生就会避免出现这一种情况,将活动做得更完善。

4.思维导图(见下图)

结语

这堂PBL 阅读课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读前预测,读中获取信息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外延,读后进行思维拓展,将PBL 的特征贯穿阅读教学始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和高阶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导入storm 话题,引导学生分两条线索理解文本,即情节线“before the storm—during the storm—after the storm”和情感线“keep safer—keep calmer—keep closer”,以推断、思辨、分析、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读后以记者采访暴风雨现场的情境引导学生再现文本情境,让每一个组员都积极参与,最后讨论在困难时应该怎样帮助别人,培养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整堂课教学节奏明快,教学思路清晰,以两条线索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并基于学情不断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

在应用PBL 教学法的英语阅读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的阅读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使其实现“终身学习”。

猜你喜欢
暴风雨思维能力教学法
暴风雨后 玉米淹水或倒伏咋办
培养思维能力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培养思维能力
The Storm暴风雨
暴风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