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姝言,王嘉敏,魏欣雨,杨婷婷,刘茂秋,马紫灵,刘恒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073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加严峻,其中抑郁最为常见,主要因为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9年7 月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提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1]。 有关调查指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抑郁情绪检出率在30%左右[2]。 抑郁症状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还与自杀、自伤、退学等密切相关,且未来还可能发展为心理障碍[3]。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现状,在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国家愈加重视大学生抑郁情况,并致力于减少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 本研究于2021 年10—12 月共发放300 份问卷,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A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综合调查探究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影响抑郁情绪产生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于2021 年10—12 月,选取青岛地区某高校大一至大五在校大学生发放线上调查问卷, 共发放300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1 份,有效回收率为90.3%。男生88名,女生183 名。
①SDS:本测定量表是被测人根据量表内容的自我评价,分别回答了每个条目,测定量表的结果总分为每个项目分数之和。 根据中国的常模结果,SDS 标准分以53 为界限, 其中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4]。
②SAS:本量表适用于有焦虑症的成年人,由粗分乘以1.25 得到标准分,粗分即20 个项目得分相加。 分数越高,表示这方面的症状越严重。 焦虑标准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59 分为轻度,60~69 分是中度,69 以上为重度焦虑[5]。
③PSSS:本量表是一个强调自评者自身认知与自身体验的社会支持测试量表,分别衡量自评者所领悟到的来自于不同社会支持来源,即对家人、亲友以及他人的社会支持程度,同时以总成绩表现自评者所体验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12~36 分为低支持状态,37~60 分为中间支持状况,61~84 分为高度支持状况,总成绩越高,表示个体的社会支持程度就越高[6]。
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本量表ASLEC 为一自评问卷, 由27 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 评定期限根据研究目的而定,可为最近3、6、9 或12 个月。 对每个事件的回答方式应先确定该事件在限定时间内发生与否,若未发生过仅在未发生栏作标示;若发生过,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5 级评定,即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或极重度[7]。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相关性研究。对ASLEC 及其中各项得分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及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的调查。模型拟合优度通过霍斯默一莱梅肖检验,P>0.05 为拟合良好。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271份,有效应答率为90.3%。 女生183 名(67.5%),其中抑郁的有61 名(33.3%),非抑郁的有122 名(66.7%);男生88 名(32.5%),其中抑郁的有35 名(39.8%),非抑郁的有53 名(60.2%);该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处于低支持状态和焦虑状态的抑郁人数多于非抑郁人数。 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大学生抑郁基本情况[n(%)]
大学生抑郁原始得分为(39.66±8.82)分,标准分为(49.19±11.03)分。 检出抑郁的大学生有96 名(35.4%),未检出的有175 名(64.6%)。 女生检出率33.3%,男生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
大学生抑郁状况检出率在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支持得分低、SAS量表得分高的大学生抑郁状况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大学生抑郁情况分析[n(%)]
社会支持情况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的重要方面,为进一步分析各因素,本研究应用ASLEC 量表的6 个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设为自变量,以SDS 标准分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 见表3。
表3 大学生抑郁与非抑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模型
根据正态P-P 图(图1)可得研究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对大学生抑郁与非抑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项因子VIF 均>5,即存在多重共线性(见表4),且调整后的R2为0.282,因此改变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
表4 抑郁与非抑郁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比较[(±s),分]
表4 抑郁与非抑郁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比较[(±s),分]
组别抑郁(n=96)非抑郁(n=175)t 值P 值VIF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 其他13.08±5.065 9.66±4.089-2.165 0.031 17.084 13.61±4.804 10.94±3.668-2.083 0.038 12.094 14.79±8.001 9.75±4.390-2.538 0.012 14.605 5.93±3.287 4.58±2.526-3.853<0.001 7.545 10.08±3.647 7.33±2.517-0.861 0.390 11.248 9.60±4.273 6.26±2.723-0.540 0.590 12.627
图1 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正态P-P 图
应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以是否抑郁为因变量,ASLEC 量表的6 个因子得分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分析。根据霍斯默-莱梅肖检验得出P=0.177,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及丧失因子均为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 受惩罚因子及其他健康适应因子非影响因素(P>0.05)。 见表5。
表5 大学生抑郁与非抑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各因子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及丧失因子在抑郁与非抑郁得分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为进一步研究这3 个因子中的单因素对抑郁的影响,使用相同手法,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三个因子中的单项变量作为研究的自变量, 以是否抑郁为因变量, 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见表6。 通过霍斯默-莱梅肖检验,P=0.180,表明模型拟合较好。 结果显示抑郁与被人误会或错怪、受人歧视冷遇、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有关(P<0.05)。 根据OR 值大小,表明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表6 6 个因子中单因素与抑郁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该研究抑郁总检出率为35.4%,约占总样本量的1/3,说明大学生抑郁形势严峻。 大学生抑郁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均无显著相关性,此结论与王宏等研究结果一致。焦虑程度和社会支持情况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的重要因素,且焦虑程度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低会显著促进抑郁的发生。 而过多的专业课、课外活动、考证、考研以及即将毕业所面对的社会压力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8-9]。所以,学校应合理减轻学生课业、毕业及课外活动的负担,改善大学生的焦虑情况。 研究还表明,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及丧失因子对抑郁有显著性影响, 且人际关系因子中的被人误会或错怪、受人歧视冷遇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喜欢上学、与老师关系紧张可显著增加抑郁的发生。 各因素影响程度为:不喜欢上学>被人误会或错怪>受人歧视冷遇>与老师关系紧张。 针对人际关系因子,学校与专业及班级中应当多举办可建立良好师生、生生关系的友好交流活动,让每位同学都能彼此和谐共处,减少被歧视和孤立现象,给予大学生自由交友的机会, 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及时发现同学之间的矛盾并调解,减少误会的发生,加强校内心理咨询建设,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障碍或倾向、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压力,帮助学生脱离负面情绪,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10]。 针对学习压力因子,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给予学生理解与支持, 减少批评与敌意,增加良好的沟通与适当的鼓励,也需要学校适当减轻学生思想的负担, 不单以学习成绩评判学生能力大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1]。 同时注意丧失因子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损害。例如亲友突发重病、无法获得帮助、丢失重要物品从而影响生活、由于行为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等较强的情绪反应都可以影响大学生对自身情感和思维的控制能力,从而引起或加重大学生的抑郁情绪。 所以老师及家长需积极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通过语言沟通,心理咨询等方法减轻其自卑感和挫败感,帮助大学生建立自信,使其能正确对待意外情况,减少不良情绪。最后针对不喜欢上学及与老师关系紧张这两大不利因素,老师应合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同学对学习的热爱,并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应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
研究过程中先是使用线性回归分析以SDS 标准分为因变量以ASLEC 中6 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分析,得出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丧失因子及受惩罚因子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有多重共线性。 再使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以SDS 抑郁结果为因变量以ASLEC 6 因子为自变量则得出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及丧失因子为影响因素(P<0.05),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 当以SDS 为抑郁检测工具调查ASLEC 六因子对抑郁的影响时,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优先度大于线性回归分析,该结果可为未来抑郁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参考。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抑郁状况形势仍非常严峻。焦虑程度和社会支持情况以及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丧失因子对抑郁程度有显著影响。该研究可与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结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降低抑郁的发生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国内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