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瑞
(汶上县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500)
院内感染,顾名思义就是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住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通常被认为是医院感染,这些感染往往与受到传染有关[1]。病原体来源广泛,环境污染严重致各种病原体汇集,医院的卫生设施不足或污染物处理不当;易感人群增多;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和使用;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增多;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内科是医院内的患者较多的科室之一,因此极易出现感染的情况,院内感染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痛苦增加,还使得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住院时间逐渐延长[2]。因此,本文对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其研究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感染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900例,观察组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500例,女性患者400例,平均年龄为49.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平均年龄为50.3岁。这些患者中,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为201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365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208例,其他为1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在内科接受相关疾病的治疗;2.本研究取得本院同意;3.此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具有严重的精神疾病;2.患者患有各类器官疾病;3.患者拒不配合此次研究[3]。
1.2 方法
统计出我院内科出现感染患者的总人数,在分析导致感染的原因以及护理因素的关系。常规护理因素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病房内空气消毒质量、侵入性护理操作等方面情况。其一,护理人员手部清洁需要按照七步洗手法的具体步骤来进行,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具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2.手心对手背沿着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着指缝相互搓擦。4.双手相扣,互搓。5.一手握另一首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4]。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7.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进行。其二,需要借助紫外线来实现对辐射强度、辐射时间、辐射面积、辐射距离的控制。其三,侵入护理方面,主要针对患者的是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插胃管、导尿管。其四,化学消毒需要按照无菌操作来规范进行,同时消毒菌种要选择相对应的消毒剂、消毒药浓度、消毒时间[5]。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因素差异;分析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如果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如果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因素差异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因素差异对比可以得出:导致出现院内感染情况的主要护理因素就是病房的环境卫生,消毒情况不佳、护理人员并未勤洗手、侵入性护理控制不当,因此两组患者的护理因素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因素差异比较[n(%)]
2.2 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
1000例研究对象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人数为49例,占比约为5.44%,其中感染类型包括了: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其他。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人数最多,占比约为18.25%。详见表2。
表2 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
院内感染又称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中所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所得的、但在院内所获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或入院时已有的感染。医院感染可由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原虫等引起,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7]。有时候,一个病人可能会有不止一种病原体被分离出来,可能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也可能是细菌和真菌、病毒的混合感染。
如果想预防医院感染,需要做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工作。 如果有感染者或者是传染源,通常是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呼吸道隔离以及接触隔离,并且需要做好床旁隔离,避免出现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途径造成病毒或者细菌的传播。另外日常生活中,在医院的环境下,需要正规操作,避免出现医源性的感染造成疾病的传播[8]。
院内感染护理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洗手可预防、控制院内感染;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日拖洗地面,有污染时采用消毒液拖地、物体表面擦拭,病房每天通风至少2次、空气消毒3次。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微生物监测;3、严格控制陪护人员出入情况,对所有入院治疗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若有患者使用呼吸机,则使用一次性管路,每周进行更换、消毒。集水杯及时给予清倒,做好各项基础护理;5、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尽可能缩短留置导管的时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定期换药,一旦高度怀疑感染,立即进行拔管,取导管尖端和水液进行细菌培养。
针对患者的改善措施:(1)健康宣教。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内容为疾病的类型、疾病的预防、感染的因素以及疾病的特点等,让患者能够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充分地了解和掌握。;(2)着重护理。对于机体条件差以及合并症多的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饮食护理干预,以此提高患者免疫力。通过病房环境护理,勤通风是空气流通,定期消毒,以此减少胃肠道感染和肺部因空气中的病原菌发生感染。针对常见的感染因素,如胃肠道感染、交叉感染、肺炎等,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护理[9];(3)心理干预。很多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较低,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担心和恐慌、抑郁、焦虑和其他情绪,医务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医护人员要加强心理疏导,应针对患者情绪,及时与患者创建相互信任、友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仔细查看患者信息,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给予患者护理和鼓励支持,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
针对手卫生问题的改善措施:很多的医生、护士以及工勤人员认为在工作的过程中频繁的进行洗手,会耽误和浪费诸多的时间,导致工作进程的延缓,有部分的医护人员自身觉得双手并没有脏的现象出现,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影响,因此觉得没有必要进行洗手[10]。还一部分医生觉得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都是佩戴手套的,并没有对双手造成影响,其实佩戴手套是为了保护医生,而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保护,不洗手的情况出现会导致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对基层医院各个科室的医生、护士、工勤人员手卫生进行培训,加强医生、护士、工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同时对各个科室的医生、护士、工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抽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最后统一人员进行培训工作[11]。
针对消毒的改善措施:医院消毒考虑消毒的可能性,如果是室内消毒,它可以用于苏尔,如果是皮肤消毒,可以用碘伏消毒擦拭,具体需要看在哪里消毒。因为医院病人多,环境容易污染,所以会用消毒剂消毒,消毒液的成分主要是稀释的84消毒液。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消毒灭菌系统中具备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部门。以服务临床为中心,负责全院诊疗器械、手术器械、腔镜器械的消毒灭菌和无菌用品的供应工作。是无菌物品供应周转的物流中心,是医院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的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环境、布局更趋规范化,硬件设施方面,引进先进的清洗消毒器和超声波清洗机、高压蒸汽灭菌器、和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等设备,实现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保管、供应的系列工程。改建后的消毒供应中心正逐步迈入设备现代化、布局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管理科学化的轨道。
根据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因素差异以及感染类型分析对比可以得出:导致出现院内感染情况的主要护理因素就是病房的环境卫生,消毒情况不佳、护理人员并未勤洗手、侵入性护理控制不当,因此两组患者的护理因素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例研究对象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人数为49例,占比约为5.44%,其中感染类型包括了: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其他。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人数最多,占比约为18.25%。
综上所述,内科护理人员应当时刻注意手卫生,及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分析诱发院内感染的原因,做出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