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孙 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言道:“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也称为“忙种”,预示着农民开始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贝鸟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1.一候螳螂生:芒种之日“螳螂生”,“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都是夏日美景。螳螂于去年深秋产卵,一壳百子,小螳螂感应到了此时阴气渐强而破壳而出。
2.二候贝鸟始鸣:后五日“贝鸟始鸣”,贝鸟是伯劳,“劳燕分飞”的劳,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它的鸣声局促尖锐,声声是别春之离愁。当然,伯劳初啭月微明,亦是仲夏夜寻梦的美丽诗意。
3.三候反舌无声:再五日“反舌无声”,与伯劳相反,能学各种鸟鸣叫的反舌鸟,感应到五月阴气微生而不啼,另外一些雀鸟此时也不再发声鸣叫。“螳螂,贝鸟皆阴类,感微阴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从芒种节气开始,气候炎热,雨水增多,湿度变大,南北方均进入雨季,天气异常湿热。芒种时节气候湿热,应穿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衣服,如棉布、丝绸、亚麻等制品,这样就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暑降温效果。为防止中暑,芒种节气应经常洗澡,这样可以发泄“阳热”。但值得注意的是,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以免“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另外,因人经常出汗,衣服应常洗常换。
中医认为,睡眠与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合阴”“合阳”之时。子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效果也最好;午时睡觉有利于人体养阳。因此晚上不应超过23点,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应“小憩”一会儿。睡好子午觉养阴阳,同时也可滋养心经与肝经。
“芒种”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应多喝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可多喝白开水补充水分,采用少量多次补给的方法,既可使排汗减慢又可防止食欲减退,还可减少水分蒸发;大量出汗后宜多喝一些盐开水或盐茶水,以补充体内丢失的盐分。
芒种季节饮食宜清淡,天气炎热容易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1.糖藕羹油焖茭白
原料:茭白、老抽、生抽、糖、盐、麻油。作用:茭白能利湿通便,对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亦可减肥美容,解热毒;夏季食用尤为适宜,可清热通便,还能解除酒毒,治酒醉不醒。
2.麻酱豆角
原料:豆角、麻酱、蒜、盐、生抽、醋、香油。作用:豆角夏天盛产,对脾胃虚弱的人尤其合适。其蛋白质含量较一般蔬菜高,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因此豆角也被誉为“蔬菜中的肉类”。
芒种时节应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尽量使自己的精神保持放松、愉快的状态,避免恼怒忧郁,这样会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芒种节气,此时气温开始慢慢升高,空气中湿度较大,人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热蒸湿动,故要注意通过运动促进排汗,增强抵抗力,但是应避免烈日暴晒下运动,以免出汗过多耗气伤津。运动可选择游泳、慢跑、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除了以上日常起居需要注意以外,芒种时节您还可以尝试一些中医药传统干预方法对身体状态进行调理。可采用艾灸的方法灸中脘和足三里,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方法:采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约距皮肤2~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注意避免烫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