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化(天津市红桥区铃铛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00)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晕厥、口齿不清或半身不遂,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中风患者在经治疗后,病情会得到有效缓解,但大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抗凝、脱水、降血脂等为主,虽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但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祖国医学对中风后遗症有着深刻的认识,中药方剂、针刺等中医疗法在中风后遗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3]。为进一步总结祖国医学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我院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医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诊的9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4]和中风诊断标准[5];②经影像学诊断和临床确诊为中风后遗症;③年龄≤70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②严重肝肾疾病者;③无法正常沟通者。全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45-69岁,平均(59.5±7.4)岁;病程4-12个月,平均(6.5±2.4)个月;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42-68岁,平均(58.8±7.9)岁;病程5-13个月,平均(6.6±2.7)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针刺治疗,针刺穴位主要为:双侧翳风穴、水沟、廉泉、天突、双侧人迎、承浆。采用毫针(0.35mm×25mm),针入穴0.5寸,并在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5次/周,连续治疗4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疗法的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汤治疗。药方组成:丹参20g、黄芪30g、鸡血藤20g、赤芍10g、红花8g、当归尾10g、川芎10g、川牛膝15g、地龙15g;对痰热者加用瓜蒌15g、天竺黄10g及胆南星6g;对阴虚者合用生地黄15g、麦冬12g。水煎后取水400ml,早晚温服,1剂/d。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体指标主要包括视野、凝视、上下肢运动、意识水平、感觉等15个项目,计分范围0-42分,得分越高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生活质量,计分范围0-100分,指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②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要症状指标包括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肢体强急、肢体麻木等,计分范围0-36分,患者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③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中消化道出血、恶心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头晕+消化道出血)/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对组间计量数据实施t检验,对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查,率的比较采用n及%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27.36±2.85 11.02±2.79 55.38±6.37 69.28±7.46对照组 49 27.29±2.91 15.83±2.57 56.12±6.95 61.58±6.39 t 0.12 8.876 0.549 5.487 P 0.904 <0.001 0.584 <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出现明显降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9 18.18±4.12 7.64±2.10 15.955 <0.001对照组 49 18.31±3.97 11.25±3.25 9.632 <0.001 t-0.159 6.531 - -P-0.874 <0.001 - -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由脑组织发生病变所引起的血液循环受阻或出血,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并损伤脑部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症[6-7]。中风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后遗症,如口角㖞斜、语言功能障碍和偏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9]。常规西医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运动机能,恢复患者的神经损伤为主要治疗目标,但只能短期改善患者症状,无法从深层次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患者长期服用西药会导致头晕、消化道出血、恶心和肠胃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祖国医学对中风有着深刻的认识,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病因是血脉瘀阻、气血逆乱[10-11]。因此,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应以活血通络、活气养血为主[12-13]。
活血化瘀汤方中丹参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和凉血消痈,赤芍活血散瘀、清血祛热,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再辅以增强气血运行的黄芪,并配合川芎、当归尾、川牛膝等进行辨证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针刺双侧翳风穴,其属于交会穴,具有聪耳通窍的功效,配合针刺承浆穴,可治疗口眼㖞斜;针刺天突穴、廉泉穴可治疗失语、口舌麻痹等症状,针刺双侧人迎穴则有疏调气血的功效。以活血化瘀汤方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针药合用,互相配合,能协同发挥二者功效,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气血运行状况,从而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
本次研究中,采用针刺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的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针刺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有着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活血化瘀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