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牧,聂恺宏,自正权,鲁招弟,刘江华,李根前**
(1.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广元市昭化区林业局,四川 广元 628060;3.南华县林业局,云南 南华 675200)
野生菌是野生食用菌及毒菌的总称,可食用的包括 松 茸(Tricholoma matsutake)、 块 菌(Tuber melanosporum)、鸡菌(Termitomyces aurantiacus)、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等[1-4]。野生食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矿物质,营养美味且具有药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开发利用前景[4-5]。南华县地处云南省中部,以其丰富的野生菌资源而得名,享有“野生菌王国”的美称。为了解南华县野生菌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升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基于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摸索出一条符合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为南华县野生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南华县地处滇中高原的西部(100°43′E~101°22′E,24°43′N~25°22′N),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光热充足,温度适宜。全县年平均温度14.9 ℃,年极端最高温度32.6℃,年极端最低温度-7.8 ℃;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为713.6 mm~951.4 mm;土壤肥沃,主要有棕壤、黄棕壤、黄红壤、红壤、褐红壤、紫色土6 个土壤亚类。南华县土地总面积226 709.0 hm2,其中林地面积占76.42% (173 262.6 hm2)[6]。森林类型复杂多样,林下经济发展区域较广,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7]。
通过走访调查前往南华县雨露乡、龙川镇、沙桥镇,在林业站工作人员及护林员的陪同下到村委会走访,询问当地农民有关野生食用菌产量及生长习性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前往南华县林业与草原局及气象局询问有关野生菌产量及降雨量、温度等方面的情况。利用Excel 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制图,利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掌握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状况。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属伞菌目(Agaricales) 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口蘑属(Tricholoma)[7],常生长于云南松及栎林下,在南华县主要产区为五街乡、沙桥镇天申堂、龙川镇云台山。块菌(Tuber Spp). 又称松露,俗称猪拱菌,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 块菌科(Taberaceae)[2],常生长在板栗树、松树及橡树林下,在南华县的主要产区为五顶山乡、马街镇。鸡菌(Termitomyces aurantiacus) 属伞菌目(Agaricales) 伞菌科 (Agaricaceae) 蚁巢伞属(Termitomyces)[3],常生长于白蚁巢上方,南华县鸡菌的主要产区为兔街镇、马街镇。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属革菌目(Thelephorales) 革菌科(Thelephoraceae) 革菌属(Thelephora)[4],为云南松、思茅松林下常见的菌根食用菌,南华县干巴菌产量较多的地区有龙川镇云台山、五街乡。牛肝菌(Boletus spp.) 是伞菌目(Agaricales) 牛肝菌科(Boletaceae)的大型真菌,其因为肉质肥厚,长似牛肝而被称为牛肝菌,现云南已知牛肝菌种类300 余种[8],南华县各乡镇均为牛肝菌的产区,常见的有黑牛肝(B. brunneissimus)、黄牛肝(B.edulis Bull.:Fr.)、白牛肝(B.albus Peck)。
据调查统计,南华县境内2010 年~2019 年野生食用菌与年降雨量的关系见图1。
由图1 可知,2010 年~2019 年10 年间野生食用菌的平均产量为6 659.52 t;2018 年产量最高,达到8 283.55 t,为平均产量的124.1%;2010 年产量最低,为5 158.8 t,是平均产量的77.5%;最高年产量与最低年产量相差3 124.75 t。从2010 年至2018年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1 年至2014 年上升趋势不明显,且这4 年平均产量为5 859.85 t,低于10 年间的平均产量;从2015 年到2018 年,产量急剧上涨,2016 年的增长值最大,为939.38 t,且这4 年的平均产量达到7 712.76 t,远高于10 年间的平均产量。降雨量从2010 年到2016 年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从2016 年至2019 年呈整体下降趋势。该地区野生食用菌产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图1 野生食用菌产量与年降雨量Fig.1 Production of wild edible fungi and annual rainfall
表1 野生食用菌产量与降雨量相关性分析Tab.1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yield of wild edible fungi and rainfall
由表1 可知,野生菌产量与当年降雨量呈正相关,与前一年总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及当年2 年平均总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降雨量是影响野生食用菌产量的重要因素,野生食用菌产量会随前年总降雨量的增加而提高,也会随当年降雨量的增加而呈现提高的趋势。
南华县2019 年6 月底至11 月初部分野生食用菌高产期产量见图2。
由图2 所示,野生食用菌的高产期为7 月中旬至9 月中旬,平均产量为782.3 t。其中8 月中旬达高峰期,平均产量为951.5 t,最高达992.6 t。产量从9 月初的550.2 t 下降到9 月末的86.8 t。最高周产量(8月5 日~8 月11 日) 与最低周产量(10 月29 日~11月3 日) 之间相差980.7 t,生产周期(06 月30 日~11 月03 日) 的平均周产量为782.3 t。野生食用菌的产期为18 周,盛产期为12 周。
图2 2019 年野生食用菌周产量Fig.2 Weekly production of wild edible fungi in 2019
南华县降雨主要集中在6 月~8 月,6 月份降雨之后,野生食用菌便开始营养生长,生长周期约为45 d。7 月中旬开始高产,营养生长结束后便进入生殖生长,7 月中旬南华县开始出现适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此条件适合野生食用菌的生殖生长,产量也开始出现显著提升。8 月中旬开始降雨量降低,直到9 月中旬雨季结束,产量也开始下降。降雨会导致温度降低,6 月降雨后,温度从5 月的平均温度23 ℃降低并稳定在20 ℃~21 ℃,而该温度将一直持续到8 月下旬。
以图2 中6 月30 日为起始(06-30),编码为序号1,“07-01~07-07”为序号2,“07-08~07-14”为序号3 以此类推至“10-29~11-03”为序号19。以序号1~19 为因变量(x) 与每周野生菌产量为自变量(y) 进行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到表2。
由表2 可知,松茸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9.638 0(8 月25 日~9 月1 日) 期间产量达到最大值;牛肝菌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7.275 1(8 月5 日~8 月11 日) 期间产量达到最大值;其他种类野生食用菌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8.278 6(8 月12 日~8 月18 日) 期间产量达到最大值;野生食用菌总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8.159 2(8 月12 日~8 月18 日) 期间产量达到最大值。统计时期内野生食用菌周产量与当周降雨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野生食用菌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回归关系Tab.2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of wild edible fungi and time
表3 野生食用菌周产量相关性分析Tab.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weekly yield of wild edible fungi
由表3 可知,野生食用菌周产量与当周降雨量呈正相关,与上周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周温度和上周温度具有负相关趋势。由此表明,野生食用菌产量与温度和降雨密切相关,适当低温高湿有利于野生食用菌生长发育。
南华县野生菌采集的主要方式就是由企业或山林承包者通过雇佣农民到承包区域中采集,从2013年起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进行山林承包经营。另一种方式是农民自行到开放的山林中采集,该模式野生食用菌采集量较低。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加工方式有制作成干片、药酒、咸菜及其他一些工艺品等。将采集的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类,把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销售给当地的餐馆或前往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进行交易。通过企业把野生食用菌销售到外地,也有一些野生食用菌通过直播的方式销往各地。从野生食用菌的采集、加工以及销售来看,南华县野生菌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量自2010 年起呈现上升的趋势,影响野生食用菌产量的因素很多,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其产量的影响因素也不同[9-10]。国内对影响野生食用菌产量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降雨量是影响野生食用菌产量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同时,研究还证实了野生食用菌发育期间水热平衡对其产量影响的重要性,尤其是低温、高湿更有利于野生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至于光照、土壤养分含量及其他化学物质,是否会对野生食用菌产量造成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一方面,南华县对野生食用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为此,应成立科研队伍,对野生食用菌产业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使野生食用菌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配置,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野生食用菌的品质以及产量,提升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影响力,以此促进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11-12]。野生食用菌采集的主力军是农民,不正确的采摘方法及落后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也是影响野生食用菌产量的重要因素,应对采摘人员组织林业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素养[13-15]。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目前只能制作一些初加工产品,有毒野生菌是否具有药用功能或其是否能够作为化工原料还有待探索[16]。挖掘野生食用菌的潜在价值,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制作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胶囊、调味品、美白护肤品等,提高野生食用菌的利用率,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17-19]。
近几年南华县对野生菌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即依法依规、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完善政策;龙头带动、示范引导,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华县应继续建立健全相关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封育区管护并提高群众规范采收意识,坚持科学采收、合理利用。南华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建设自己的科研队伍,深化产业链结构,挖掘潜在价值,建立健全封山育林育菌措施,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企业和个人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将全面促进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