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皮甜瓜蚜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022-08-04 06:54:30王淑兰
乡村科技 2022年12期

王淑兰 贾 毅

(吴忠市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宁夏 吴忠 751999)

0 引言

薄皮甜瓜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香瓜,因口感甘甜、气味清香、营养丰富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是温室、大棚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含硒量高,所产甜瓜口感香甜、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吴忠市红寺堡区的甜瓜种植规模在逐年增加,特别是薄皮甜瓜,由于其品质优良,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薄皮甜瓜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常见的病害有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蓟马、夜蛾类等。蚜虫是甜瓜上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薄皮甜瓜的叶片和花。蚜虫会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叶片或花的汁液,导致叶片退绿变黄,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产量降低;花受到蚜虫危害会出现萎蔫现象,不能正常展开,影响授粉及结实,从而导致更大的损失。防治甜瓜蚜虫除了可以采用黄板诱杀、铺设银灰色地膜驱蚜等物理措施外,主要还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甜瓜是一种即食水果,因此,应尽可能选择一些低毒、微毒的药剂或是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目前,用于薄皮甜瓜蚜虫防治的一些老药剂由于使用年限过长,蚜虫的抗药性增加,达不到防效要求。为了筛选出对薄皮甜瓜蚜虫防效好且安全性高的药剂,特选用4 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及1 种应用较广泛的生物农药(1.3%苦参碱水剂)共5 种药剂进行蚜虫防治田间药效试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条件

试验地设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试验地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05°43′45"~106°42′50",北纬37°28′08"~37°37′23"。供试作物为薄皮甜瓜,品种为绿博特。防治对象为蚜虫。

1.2 试验药剂

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山西永合利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上海悦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西中迅农化有限公司生产;1.3%苦参碱水剂,河北赛瑞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 个处理、1 个空白对照(喷清水),每个处理3 次重复,共18 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为30 m,共540 m。具体药剂的使用量及使用方法见表1。各小区除了使用药剂不同外,水肥及日常管理完全一致。

表1 供试药剂用量及用法

1.4 试验方法

在甜瓜蚜虫发生初期,按照试验设计中各药剂的使用剂量量取药剂配制好药液后,用3WDB-20 型电动喷雾器进行喷药,每小区药液用量为1.4 L,确保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喷到。

1.5 调查方法

采用“五点”取样法,每小区选取5 个点,每点定点选取2 株薄皮甜瓜(做好标记),每小区共计调查10株。施药前调查整株上蚜虫数量,分别在药后1、3、7 d 及14 d 调查蚜虫发生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活虫数-处理后活虫数)/处理前活虫数×100%

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选用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1.3%苦参碱水剂共5 种药剂进行薄皮甜瓜蚜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分别在药后1 d 和3 d 调查防治效果。由表2 可知,药后1 d 蚜虫的虫口数量与对照相比大幅度减少,20%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10% 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25%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1.3% 苦参碱水剂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6.9%、83.6%、79.2%、71.2% 和67.5%,校正防效分别为80.5%、86.1%、82.3%、75.7%和72.5%。5 种药剂中,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校正防效最高,而1.3%苦参碱水剂的校正防效最低。药后3 d 各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与药后1 d 相比有所提高,其中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最高,分别为89.4%和94.3%。药后3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1.2%和91.5%,也较高;生物农药1.3%苦参碱水剂的校正防效有较大幅度提升,达到了89.9%;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校正防效最低,为86.8%。

表2 5 种药剂对薄皮甜瓜蚜虫的防效调查表(药后1、3 d)

由表3 可知,药后7 d,5 种药剂的校正防效都达到了最高值,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1.3%苦参碱水剂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3.7%、95.6%、93.3%、87.2%和95.1%。其中,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校正防效是最高的;1.3%苦参碱水剂的校正防效与其相差不多,也超过了95%;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校正防效仍然是最低的。药后14 d,各处理药剂的校正防效与药后7 d 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校正防效最高的是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达到了83.7%;生物农药1.3%苦参碱水剂的校正防效为82.0%;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的校正防效在77%左右;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校正防效为73.1%。

表3 几种药剂对薄皮甜瓜蚜虫的防效调查表(药后7、14 d)

3 结论与讨论

薄皮甜瓜作为一种即食水果,其在农药使用上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药剂一定要高效、低毒、低残留。

该试验选用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种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1.3%苦参碱水剂共5 种药剂进行薄皮甜瓜蚜虫防治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出最佳药剂。从试验结果来看,药后1 d,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校正防效最高,为86.1%;其次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校正防效为82.3%;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的校正防效也达到了80.5%;生物农药1.3%苦参碱水剂的校正防效最低,仅为72.5%。药后3、7 d,各药剂的防效逐步提高,且在药后7 d 达到了最高值,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1.3%苦参碱水剂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3.7%、95.6%、93.3%、87.2%和95.1%。其中,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校正防效是最高的,1.3%苦参碱水剂的校正防效与其相差不多。从药后1、3、7 d 的调查结果来看,生物农药1.3%苦参碱水剂的防效开始时比较低,从药后3 d 开始逐渐升高,在药后7 d 达到最高值,这主要是由于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与化学农药不同,导致其药效发挥时间要比化学农药晚一些。这与肖文斐、纪明山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药后14 d,各处理药剂发挥都有所下降,防效最高的仍然是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生物农药1.3%苦参碱水剂校正防效也较高。

从试验结果来看,化学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生物农药1.3%苦参碱水剂对薄皮甜瓜蚜虫的防效及持效性都比较好,且安全性也好,可用于薄皮甜瓜蚜虫的防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偏低,可能是由于该药剂使用年限较长,蚜虫已对其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