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森林防火机制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2-11-11 20:22:30张玉龙高雪娇
乡村科技 2022年12期

唐 蕾 张玉龙 刘 旭 高雪娇

(昌乐县林业发展中心,山东 昌乐 262400)

1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

1.1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

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森林中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多种古树名木、名花异草和珍禽稀兽。因此,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必须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1.2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每年春季开始,农事用火、游人用火、祭祀用火、林内生产用火“四峰”叠加,林区人员活动频繁,火源防控点多、线长、面广,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加强森林防火,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促进林业发展的需要

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采取科学、有效的林业资源管理措施及防火管理措施,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森林资源,可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昌乐县森林防火机制建设现状

森林火灾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积极运用可靠的方案,保护好森林资源,保障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昌乐县是山东省潍坊市5 个森林防火重点县(市、区)之一,防火面积近0.67 万hm,主要分布在5 个森林防火重点镇(区)及1 个国有林场,树种以侧柏、黑松等易燃树种为主,森林防火任务艰巨。近年来,昌乐县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加大森林防火力度,强化各项防范措施,没有发生一起大的森林火情。

2.1 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方面

层层落实责任制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首要措施。昌乐县按照森林防火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县、镇、村三级林长防火工作职责;落实镇(街、区)干部包靠片区、山头,每个重点山头安排专业队员、半专业队员和护林员巡逻,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烟有人问、火有人扑”。

2.2 森林防火巡查专业队伍建设方面

2017 年9 月,昌乐县政府通过公开招聘方式,组建了50 人的县级森林消防防汛(抗旱)专业队。专业队驻扎在国有孤山林场,实行统一管理,集中食宿,集中训练。2021 年底,昌乐县森林消防防汛(抗旱)专业队新招录10 人,规模达到60 人,改称为森林防火巡查专业队。同时,昌乐县组建了50 人的半专业化森林防火队、2 500 余人的志愿者队伍。

2.3 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及相关设施建设方面

昌乐县注重以水灭火工程建设,国有林区内共建消防蓄水池26 座,打机井4 眼。同时,昌乐县注重提升县级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库装备水平。截至2022 年1 月,县级森林消防防汛(抗旱)专业队配备指挥车1 辆、泡沫森林消防车1辆、森林消防摩托车28辆、运兵车2辆、水罐车3 辆,2 t 以上水囊20 个,2 或3 号工具500 把,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10 台,便携式串联水泵16 套,灭火水枪200 把,防火服400 套、头盔150 个,风力灭火机70 台、灭火弹2 500 枚,对讲机50 台等。

2.4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方面

昌乐县组织开展“防火码”使用推广培训工作,通过线上直播培训,使基层林业系统工作人员、护林员、森林消防专业队员进一步掌握“防火码”使用技巧。该县林业有关部门利用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安全生产宣传月、森林防火宣传月等时机,结合当地电视台、报刊、广播、流动宣传车、微信公众号和公益宣传片等媒介,大力宣传森林防扑火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扑火和自救、互救能力。此外,当地每年都不定期组织森林防火实战演练和森林防灭火应急拉动演练,演训指挥流程和扑灭火器具实战操作,进一步提升队伍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森林消防火灾扑救能力和水平。

2.5 森林火险隐患排查整治方面

昌乐县每年组织开展森林防火清坟边、清路边、清防火隔离带等“五清”行动,督促森林防火重点镇(村)及防火单位对森林火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强化巡查检查,在森林防火重点区域进山路口设立防火检查站,每个检查站至少安排2 名护林员值守,加大管控力度,做到进山扫防火码或登记,严禁携带火种进山入林。当地利用人员和车辆展开地面巡防,巡护质量较高,决策灵活性较强。昌乐县各镇(街、区)利用高空球监控设备和现有的视频监控装置对辖区内火情进行监控;国有林区瞭望台人员24 h 执勤瞭望,远程林火视频监控24 h 运转,严防火情发生。

3 昌乐县森林防火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森林防火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监控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昌乐县是潍坊市森林防火重点县(市、区)中唯一没有建设森林防灭火指挥平台的县,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森林防火工作主要依靠人防,高新技术应用少,森林防火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监控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国有林区缺少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各镇(街、区)远程高清监控设备(简称高空球)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森林防火科学预警水平不高,无人机、移动监控平台、智慧防火等建设有待加强。

3.2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以水灭火能力建设相对滞后

昌乐县各森林防火重点镇(街、区)蓄水池数量相对较少,个别镇没有建设蓄水池,远远达不到在防灭火重点区域合理布置森林消防蓄水池、布局半径不大于1 000 m 的要求。以水灭火扑火器具储备不足,重点防火镇(街、区)普遍缺少高压串联式水泵等扑火器具。森林防火用到的管护站年份较长,需要进行维护与升级改造;林区的瞭望塔数量需要增加,管护站的防火物资需要补充。

3.3 当地居民欠缺文明用火理念

人为原因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昌乐县居民欠缺文明用火理念,如不文明用火、不规范用火行为及祭祀先人的烧纸风俗等带来的偶发性失火都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

3.4 森林防火制度不健全

昌乐县存在森林防火在制度不完善、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一是日常森林防火监管效率低、监管不到位;二是防火管理责任人工作重点不明确,管理松懈,同时森林防火教育落实不到位,对引发森林火情的行为人处罚力度不够,没有引起行为人重视。

3.5 护林员队伍建设滞后

镇级护林队伍要求至少28 人,兼职队伍至少20人,村级队伍至少10 人。目前,昌乐县镇级护林队伍人员数量仅能满足最低要求,而且防火业务培训次数较少,队伍专业程度有待提升。

3.6 森林防火改革工作推进不到位

受传统风俗理念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昌乐县的耕种方式仍以人力、火烧为主;当地土葬占据林区较多土地资源,林区中居民用火风险较大。与此同时,当地森林火灾保险工作落实不到位,县“三防”(防控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范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协会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

4 昌乐县森林防火机制建设对策

4.1 加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

昌乐县应进一步加快推动远程视频监测预警系统和县级智能化指挥控制平台建设;逐步构建空中有卫星、高空监控设备和无人机等先进监测预警设备,地面有语音视频预警装置、防火检查站和巡查队伍等设施、人员力量的空天地一体化预警监控体系;组建专业县域森林防火平台,依靠平台优势及时将防火护林要求、管理信息等发送到工作人员手中,或者可以采取手机定位等方式,落实动态化管理要求,及时针对护林员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展现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效结合,及时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另外,为提升县域森林防火工作质量,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3 个网络、1 个平台。一是构筑林火阻隔网。二是建设预警监测网:①建设森林防火监测站点,及时采集、分析火险因子,综合当地气象资料,准确完成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等;②针对重点区域进行分析,构建林火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林火的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三是建设无线通信网。依托超短波无线通信网成本低、覆盖面积广等特点,提高防火信息传递效率。四是建设应急指挥平台。通过使用公共信息网,展现地理信息系统优势,将信息管理、远程办公、视频传输等结合在一起,并汇集在森林防火应急平台中,提升防火工作质量。

4.2 推进以水灭火能力建设

千亩以上林区必须兴建蓄水池,引水上山。每66.67 hm建设1 座500 m以上的山顶蓄水池,森林防火期内要蓄水到位。重点林区要采取“引水上山”和“蓄水下山”的方式铺设引水管道,每120 m 左右安装1 处消防栓。同时,进一步加强以水灭火装备建设,增加高压串联水泵、泡沫森林消防车等以水灭火装备储备,提升应对较大以上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尽快实现县级森林火灾扑救由风力灭火向以水灭火的根本性转变。

4.3 加大科技防火力度

将无人机用于森林火场实时巡察监测,能够加强对林区人工巡察死角的监测和布控,扩大巡护范围,及时掌握火情信息,提高火情监测效率。依据新时期森林防火监测的实际需求,昌乐县应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系统建设,引入红外探测、智能烟火识别等技术,提升林火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成效。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无人机开展护林防火,力争每个重点镇(街)和国有林场配备1 架以上无人机,并做好无人机飞行操作人员培训和后续维护保养更新等工作。另外,昌乐县应加大远程林火视频监控密度,达到与当地政府应急平台和市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联网的要求,实现市、县、林场与省四级指挥平台联网;进一步加强护林员GPS 动态管理系统和林区智能语音卡口建设,提升森林火灾准确报警和发现率。

4.4 大力倡导文明用火行为

昌乐县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和手机短信等多种有效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林区野外用火管理规定,大力倡导植树、献花、默哀等文明祭祀行为,努力破除上坟烧纸钱、点香烛、放鞭炮等祭祀习俗,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关注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围。

4.5 完善森林防火制度

4.5.1 加强制度建设。应从森林资源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现有森林防火标准与要求等进行分析,制定与县域森林防火相关的制度与措施,并做好制度可行性研究,如森林火灾报告处置制度、会议制度等。在防火期间,需要落实森林防火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等,组织专业人员进入工作岗位,满足办公室电话不间断值守要求,并定期督促专业人员开展防火巡查等工作,进而掌握县域内部林区防火动态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如实上报火情具体情况。

4.5.2 真正落实管理责任。一是将防火责任制落实到工作中。在县域森林防火中应确保相关人员能明确自身工作重点。例如,各部门需要联合发布责任追究意见,目的是让各级部门、工作人员能清楚认识到自身在县域森林防火中的职责,主动参与县域森林防火工作。在防火阶段出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时,应及时接受相关部门作出的处罚等。另外,还需要定期开展森林防火职工会议等,组织专业人员参与会议,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积累防火经验,并全面提升职工防火意识,强化管理人员责任心。

二是坚持依法治火原则。针对存在纵火行为的人员,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开展县域森林防火监督与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发生的纵火事件,应当加大处罚力度,落实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发现纵火行为后,应当及时查清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火情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第一,针对纵火人员开展森林防火知识教育,及时纠正其错误认识。第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分,以此来提升法律法规的威慑性。

4.6 组建专业防火队伍

4.6.1 组建专业森林防火工作协会。昌乐县应建立森林防火工作协会,邀请经验丰富的森林消防队等进入协会,不断提升县域森林防火工作质量。同时,与森林防火志愿者协会等加强协作,共同做好县域森林防火工作。随着我国对森林防火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县域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及时做好改革与创新,积极应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也要及时拨付森林防火志愿培训经费,确保防火志愿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积极参与县域森林防火工作。

4.6.2 选拔专业人员参与防火工作。昌乐县应选拔年轻、工作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人员进入县域森林防火队伍,并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教育,如开展扑火技能、安全知识等培训,不断提升防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防火技能,以组建专业的防火队伍。另外,当地防火应急中心要及时调配专业人员,在现场组建防火小组,成立森林资源管理队伍,做好林场、村组的联防工作。

4.7 加大硬件建设力度

4.7.1 发挥管护站作用。为提升县域森林防火管理效果,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林区需建设多个管护站。管护站不仅是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性单位,也是护林员工作、生活的场所。所以,应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情况,针对管护要求等进行管护站建设。一般管护站位置以视野开阔、背风向阳、取水便捷性较高、能够满足出行等要求的区域为主,同时应保证通信顺畅等。另外,应合理建设防火资源保管库房、厕所等。条件允许时,可以采取二层设计方法,将一层作为附属用房,二层视野更加开阔,可以用于住人、管护用房等。

4.7.2 建设瞭望塔。为及时掌握县域森林具体情况,需要在相对较高的山头等部位建设瞭望塔等。但是,具体建设时应结合管护面积、地形等合理选址,以满足使用要求。

4.7.3 丰富防火物资。县域森林防火的重点在于防,应当满足有备无患原则,实现防患于未然。所以,需要针对管护面积投入充足的资金,采购充足的灭火机具等防火物资。

4.8 找准改革重点

一是在推进农业耕作方式、造林方式改革工作的基础上,推广机械造林、化学除草技术等,加大对林山造林、火烧田埂的管理力度。二是推行火葬,在划出公墓区等的基础上完善墓区防火隔离带建设。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可有效阻止山火蔓延至居民区,还可以预防家火上山,在森林防灭火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采取山区生态移民措施,减少在林区中的生产生活用火量。四是在及时推广森林火灾保险的基础上增加补贴资金,共同分摊灾害风险,做好引导工作。五是引导林农组建“三防”协会,加大对林区的巡查巡护力度。

5 结语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当前,昌乐县森林防火工作在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为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昌乐县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加强“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提升林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水灭火能力建设水平,努力倡导文明用火行为等,真正实现山有人看、林有人管、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森林防火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