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2-08-04 06:54:28沈昱青
乡村科技 2022年12期

刘 熙 沈昱青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6)

0 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粮食产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断蔓延的影响,在经济逆全球化及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现存的一些问题给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增添了诸多风险。在新形势下,加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可以通过挖掘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存问题及关键影响因素,为“十四五”时期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1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1 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粮食安全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的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不断增强粮食产业发展竞争力及粮食产业自身发展的稳定性,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和削弱。只有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切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才能使中国人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包含高质量的粮食数量和质量两层含义。具体来讲,粮食数量安全取决于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适度进口,在粮食需求总量和进口量一定时,粮食数量主要来自国内的粮食生产供给。增加粮食供给可以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来实现,但关键在于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粮食产量,即通过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释放粮食生产潜力。从粮食需求侧来看,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谷物产量可以作为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标准之一。粮食质量安全不同于一般产品,包含物理指标、卫生指标、品质指标和营养指标。

1.2 高质量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构建完备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命题。为此,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深入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和优粮优销“五优联动”,进一步完善“产购储加销”体系。其中,“优粮优产”是指着力增加种植优质粮食品种和扩大优质粮食品种种植规模,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引导支持粮食种植结构优化、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优粮优购”是指对于品质优秀的粮食品种给予优先购买、优价购买的特权;“优粮优储”是指发挥示范企业和粮食产后服务作用,引导分等分仓储存和精细化管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优粮优加”强调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头作用,引导支持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优粮优销”强调发挥粮油品牌建设作用,同时借助“互联网+粮食”和“放心粮店+主食厨房”等模式,畅通优质粮油消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1.3 高质量的科技创新能力

高质量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科技创新的支撑条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支撑条件紧密相连。提高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高层次的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可以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第二,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高质量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是优质的人才与雄厚的资本。为此,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完善人才引进和奖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动力,提升粮食产业劳动力素质。另外,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对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实施专项扶持,保证粮食科技创新投入,实现粮食产业技术创新的飞跃。第三,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产生更多需求,通过有效刺激,必然产生更多适应新时期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而这些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又将运用到新的实践中,促进粮食产业科技进步及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1.4 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的是粮食生产投入品减量化和粮食产业绿色化,强调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友好化。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3 方面。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制定粮食质量安全生产和社会服务标准综合体县(市)规范,推进粮食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二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构建数量、质量与生态并重的耕地保护机制,防止耕地退化。土壤质量直接关乎粮食种植产量及质量,因而,需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土壤质量,保证土壤具有充足的养分,以全面提升粮食质量。三是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减少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推广重大病害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深入推进农业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三减”行动,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防治病虫害,坚持病虫害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双管齐下”,并健全病虫害预报监测网络,准确掌握防治动态,落实防治预案,控制病虫害处置率及危害损失率。

1.5 高质量的开放包容力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增强高质量的开放包容力,其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粮食市场更加开放。当前,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在食用植物油、粮食加工转化等领域的份额不断增长,并向粮食收购市场、批发零售和主食品供应等方面延伸,成为促进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我国在国际上尽显大国担当,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并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承诺,取消相关农产品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对小麦、玉米、大米实施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大幅度削减其他粮食品种的进口关税。同时,进一步放宽农业领域外商投资准入限制,除我国稀有和特有的珍贵品种、转基因品种外,将外商投资种业的限制范围缩减为小麦、玉米,取消农产品收购、批发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四是我国积极与世界主要产粮国分享国内巨大的粮食市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 年10 月发布的《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中指出,2018 年,我国包括大豆等油料和饲料在内的粮食进口总量为11 555 万t,出口总量为366 万t,分别比1996 年增长944.8%、171.1%;进口总量中,大豆为8 803 万t,谷物及谷物粉为2 047 万t,占当年世界谷物贸易量的4.9%。

在参考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质量发展理论,笔者认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优化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基于开放包容的原则,保障粮食安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首先,依据上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确定反映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级指标;其次,在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指标进行频度统计,将使用频度相对较高的指标纳入二级指标,初步构建指标体系;最后,为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该指标体系向行业专家进行咨询,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调整,最终确定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笔者研究构建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3 个层次。其中,目标指标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反映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一级指标包括安全保障、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和开放包容5个;二级指标包括数量、质量、优产等14 个,是依据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确定的;表征指标包括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等27 个,是反映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2.2 指标体系的说明

在安全保障方面,粮食生产数量指标选取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从供给侧表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水平,选取人均粮食产量从需求侧衡量粮食生产数量;质量安全指标选取原粮优质品率从流通源头衡量粮食生产质量,选取粮食产品质量市场抽检合格率从市场衡量粮食生产质量。

在产业结构方面,围绕“五优联动”体系设置二级指标。“优产”指标选取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衡量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选取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衡量优质粮食品种种植规模;“优购”指标选取国有企业优质粮食收购量占比衡量优质粮食收购市场化水平,其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优质粮食年收购量与当年粮食产量的比值,是负向指标;“优储”指标选取有效仓储量增长率衡量粮食减损程度,该指标是正向指标,指标值越高,说明仓储设备完善,粮食减损程度小,品质高;“优加”指标选取优质粮食深加工总产值占比衡量产业链延伸情况,用优质粮食深加工总产值与粮食工业总产值之比来表示;“优销”指标选取超市食品购买比进行衡量,用消费者在超市购买食品(包括粮食)占所有购物种类的比表示。质量是消费者在超市购买食品(包括粮食)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市销售的食品(包括粮食)必须经过严格且正规的质检,且均需注明品牌信息,而这也是消费者认知品牌粮食产品的重要途径。

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支撑选取粮食产业科技人员数占就业人数比例和粮食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增长率从人才和科技创新物质资源两方面来衡量;科技投入选取粮食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进行衡量,是粮食产业年研发投入与去年研发投入之比;科技产出选取成果产出能力和粮食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衡量,其中粮食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粮食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进步情况。

在绿色生态方面,选取粮食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衡量标准化生产;选取三等以上耕地比例衡量耕地质量;选取粮食生产的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衡量水资源利用率;选取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病虫害处置率、危害损失率衡量“三减”绿色防控程度。

在开放包容方面,选取涉粮外资企业加工转化粮食数量全国占比、涉粮外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全国占比、谷物进口量占比共3 个指标衡量对外开放情况,选取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率、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衡量包容共享情况。其中,谷物进口量占比为谷物进口额与世界谷物贸易总额之比;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率为当年农民从事农业所获平均净收入乘粮食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

3 结语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高质量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高质量的科技创新能力、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高质量的开放包容力相统一的发展。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粮食产业发展思路、制定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实施粮食产业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研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还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持,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