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明
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从家国情怀的概述入手,分析历史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形成的价值,并从宣传中国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比历史人物、培养学生高尚气节,活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国安意识,借助电教技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对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民族自豪感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6-0095-03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一脉相承的优良傳统,是信仰,是追求。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生了解历史发展尤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可行的、有效的,是意义重大的。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要精心打造历史课堂,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强大育人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心。
1.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既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和伟大的情感,也是一种民族意识,还是一种社会规范,其包括“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儒家信念。“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基于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学生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甚至对整个世界的进步和发展都意义重大。
2.家国情怀的特征
(1)民族性和阶级性相统一。家国情怀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自觉维护民族的荣誉和利益,积极推动民族进步上,而阶级性则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爱国表现。家国情怀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历史时期不同,民族性和阶级性也存在差异。教师为学生理清民族性和阶级性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复杂局势中中国的目标和定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必然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时代,因国家发展水平不同,家国情怀也会产生新的实质与内涵,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在古代,家国情怀是维护祖国和谐统一,是保卫边境、抵御外敌,是建设家园,让各民族都能融入主流社会的思想情感。在近代,家国情怀是反抗帝国主义入侵,是救亡图存、争取民族解放,是打破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全新中国的民族意识。在今天,家国情怀是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祖国统一,坚持为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积极做贡献的社会责任。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得知了历史,就了解了世间大道,把握住史学,就把握住社会规律。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的智慧都隐藏在这些史料中,等着学生去挖掘,去开采,去领悟,去整合。初中历史学科中国历史部分按照历史时间的不同,主要分为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部分教学内容。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学习内容都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素材,都有着鲜明独特的教育意义。例如,通过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形成系统了解,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及强大世界影响力。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自强不息、敢于抗争、不畏强权的精神,并树立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和丰富的价值内涵,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1.宣传中国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树立的前提是热爱这个民族,为该民族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会相信她,才更愿意与她风雨兼程,砥砺同行。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的国家曾有过的繁荣和历经的磨难,才能切实地感受这个国家的伟大,领悟这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展现的文化精神。基于此,教师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第一步就是向广大学生宣传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我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形成系统、全面的认知。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我国在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都领先于世界水平,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就是中国历史文化领先于世界文化的最好证明和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回顾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化,引导学生与先辈进行灵魂对话,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两汉文化”的教学为例,两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历史发展的初期,在政治方面,整个王朝被统一,气势磅礴。在文化方面,各个民族汇聚,文化种类多样,文化交流频繁。经济方面发展得也越来越好,两汉时期的经济复苏为后来的科技进步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得很多其他领域都取得良好成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知晓造纸术对世界发展起到的巨大推进作用,可以了解张仲景、华佗、司马迁等人在事业上的奉献精神,从而有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2.对比历史人物,培养学生高尚气节
历史上的榜样人物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人性的闪光点,可以理解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可以学到为人处世的原则。通过对正面人物的赞扬,学生会知道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应该“有所为”“怎样为”,通过对反面人物的鞭挞,学生会明白什么时候“有所不为”“为何不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正面人物的赞美和缅怀,以及对反面人物的揭露和鞭挞,并通过对正反面人物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实质,了解日常行为跟家国之间的关联,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3.活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还要结合学生需求和当地文化特色进行相应课程教学。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来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时,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地方志、档案馆及网络等途径查找出当地有关抗日的资料和故事,并将这些资料和故事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讲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这一片土地上,洒着多少先烈的热血,他们经历过多少苦难,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就像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李洁老师那样,巧妙地将本地乡土资源融入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的“五四运动”的教学中。首先,李洁老师提出引导性问题: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学生踊跃回答:团结、爱国、进步、坚持到底……其次,李洁老师出示相关材料: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并总结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再次,李洁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电影《我的1919》中顾维钧在最后拒绝签字的镜头,以此通过光影的作用,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五四精神,并继续提出引导性问题:据大家所知,在我们山东省有哪些与五四运动相关的知识呢?学生纷纷回答:青岛五四广场……最后,李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增加如山东优秀共产党员邓恩铭、王尽美的救国事迹等内容,并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升华。李洁老师将地方历史资源引入历史课堂的做法不仅拓展了历史课程教学资源,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还让学生深刻了解了自己家乡的相关历史,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增强家国情怀。
4.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国安意识
历史不只是教科书上的一个个故事,更是历史人物的真实生活,是真实存在过的过去。但因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将历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理念,宣扬爱国事迹,落实爱国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赋予历史新的解读和意义,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更透彻地理解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事迹,进而对当今时代的家国情怀有更清晰的认知。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相关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与“毒品”有关的知识和法律规定,引导学生明白毒品的危害、禁毒的必要性以及贩毒的后果,并帮助学生了解毒品类型,促使学生自主远离毒品,以此培养学生尊重生命、遵纪守法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又如,在教学“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时,教师要通过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明白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容挑战,以此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和主权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借助电教技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電教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条件支持。教师采用电教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以为传统的历史教学注入新的内容,是历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教技术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主动将自己代入历史事件中,与历史人物进行灵魂交流,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电教设备为学生多播放一些历史纪录片,如《百年中国》《共和国战争》等,也可以举办“我的中国梦”“爱我中华”等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自己今天的努力学习和祖国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分析材料,提炼材料,自然地引入家国情怀教育,多措并举地将历史说透、说细、说真实,赋予历史事件情感和温度,以此感染学生、同化学生,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陈昇.找寻身边历史感悟家国情怀———以新城中学历史校本资源开发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09).
[2]张旸,张媛.家国情怀教育的现代意蕴及其实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5).
[3]高昕,杨威.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现实基础、价值内蕴与基本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04).
[4]杨健璎.家国情怀教育的校园文化进路———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第8课《百家争鸣》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02).
[5]宋学锐.在历史时空中滋养理性的家国情怀———以“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的教学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6]刘梦琪,庞丽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2)
[7]于瀚.中学历史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9.
[8]于涵琳.基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9.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Feelings of Family and Country in History Teaching
Wang Shiming
(Zhuotan Middle School, Changt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angting 366300, China)
Abstract:The feeling of family and country is one of the core competences of history. Cultivating students feelings of family and country in history teaching can not only promote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but als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Starting with the overview of the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history teaching to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and from publicizing Chinese culture, enhancing students national pride, comparing historical figures, cultivating students noble integrity, making full use of local resources, stimulating students patriotic feelings, connecting with actual life, improving students national security consciousness, with the help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technology,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history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feelings of family and country.
Key words: historyteaching;feelingsoffamily and country; historicalcorecompetence; nationalpr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