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黎黎, 陈 伟袁 梦, 姚 瑶, 杨 洋, 乔书韵
(1.徐州医科大学徐州临床学院/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苏 徐州 221009 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徐州市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苏 徐州 221003)
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常见疾病,多发生于生产后,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相关研究显示,在分娩过程中,孕妇因机体重力轴线前移,可导致盆底肌因压迫而引起肌肉及胶原纤维张力性松弛,同时分娩过程中可对盆底神经造成损伤,使会阴张力下降而引起盆底肌松弛,从而发展为盆底功能障碍[1]。盆底肌训练是目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常用方法,对盆底肌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效果不大[2]。体外磁波盆底是利用脉冲磁场刺激敏感的神经组织,让神经纤维去极化,使周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冲动,从而提升盆底肌群活性。国外研究显示,盆底功能障碍与分娩方式有较大关系,而阴道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3]。为明确体外磁波盆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本研究对比了体外磁波盆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不同分娩方式后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产后6~8周复查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共120例,其中经阴道分娩60例,剖宫产60例,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经阴道分娩对照A组、剖宫产对照B组)、实验组(经阴道分娩实验A组、剖宫产实验B组),各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女性PFD诊断标准;②单胎,孕周在37~42周;③新生儿重量2500g~4000g;④产后42d子宫复旧良好,恶露已净;⑤孕前盆底功能正常;⑥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治疗,依从性好;⑦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难产;②严重妊娠并发症者;③泌尿、生殖系统急性感染;④妇科肿瘤或盆腔手术史;⑤认知、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及处于癫痫发作期的患者;⑥严重心、肺、脑、肾疾病、腰椎疾病及其他慢性病;⑦靠近刺激部位有植入性金属或电子仪器(如心脏起搏器);⑧依从性差,不按要求接受治疗,无法坚持完成治疗周期。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患者排空膀胱,仰卧在治疗床上,用力夹住尿道、阴道,用力收缩肛门,收缩保持5~10s,放松10s,然后重复收缩肛门、放松,收缩保持时间逐渐延长至10s(发音频,跟着音频进行打卡训练),训练的过程中仅收缩盆底肌,尽量避免腹部、臀部及大腿肌肉代偿收缩,每次15min,每天3次。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体外磁波盆底治疗:盆底康复体外磁波治疗仪(美仕磁刺激仪MS080—武汉奥赛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长腿坐于治疗椅上,使会阴部对准磁感应线圈,刺激强度为15~50Hz,以患者双腿出现风箱运动且能耐受为度,每次20min,每周3次,隔日一次,一个疗程10次。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肌力提升≥2级;有效:肌力提升1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盆底肌力测试(改良牛津肌力分级):0级:感觉不到任何收缩;1级:检查者的手指能够感受到肌肉的颤动;2级:肌肉力量有所增加,但是感觉不到抬举感;3级:肌腹和阴道后壁的抬举感;4级:对抗阻力进行阴道后壁的抬举;5级:强烈的包裹感。记录其并发症情况。
1.3.2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评估):采用南京麦澜德A2(豪华版)对患者进行,分为60s前静息阶段、5次快速收缩阶段、5次10s持续收缩阶段、60s持续收缩耐力测试阶段以及60s后静息阶段,每个阶段有固定参考值,过高或过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
1.3.3主观评价指标PFIQ-7、PFDI-20。
1.3.4各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患者压力性尿失禁、下腹坠胀感、便秘、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2.1各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A组和实验B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A组和实验B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各组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比较:治疗前,各组之间快肌收缩最大值、10s慢肌收缩平均值及60s慢肌收缩平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快肌收缩最大值、10s慢肌收缩平均值及60s慢肌收缩平均值均显著升高,且实验A组和实验B组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A组在10s慢肌收缩平均值及60s慢肌收缩平均值增加高于实验B组;治疗前对照B组和实验B组前、后静息肌张力较对照A组和实验A组高,经治疗后,实验B组前后静息盆底肌张力明显降低,其余各组变化不大,见表3。
表3 各组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比较
2.3各组PFIQ-7、PFDI-20评分检查结果比较:治疗前,各组之间PFIQ-7、PFDI-20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PFIQ-7、PFDI-20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实验A组和实验B组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各组PFIQ-7和PFDI-20评分检查结果比较分)
2.4各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各组之间压力性尿失禁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A组和实验B组压力性尿失禁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各组压力性尿失禁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女性盆底是盆腔脏器维持正常解剖位置和功能的重要保障,女性在妊娠和分娩中随着子宫的增大,可导致盆腔负重越来越大,盆底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软组织受损,引发盆底结构支持能力下降,增加盆底功能受损危险[4,5]。
盆底肌训练是目前治疗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常用方法,能增强肛提肌肌力,促进盆底血液循环,增加盆底支持力,提高阴道收缩力[6]。但据临床数据显示,部分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正确收缩盆底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故需联合其他方法提高疗效[7]。体外磁波盆底治疗是一种无创、无痛、非侵入性的干预手段,在体外磁波刺激仪中,能够增强盆底肌的收缩能力恢复,改善盆腔肌的耐力,对盆底刺激深度更深、范围更广[8,9]。剖宫产和阴道顺产是临床常用的分娩方式,相关研究显示,在分娩中,无论采取何种分娩方式均可导致盆底肌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尤其是阴道产产妇,在分娩时阴道周围组织受牵拉、扩张等作用加重对盆底肌力的影响[10]。
本研究通过对比体外磁波盆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显示,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患者给予体外磁波盆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的总有效率、快肌收缩最大值、10s慢肌收缩平均值及60s慢肌收缩平均值明显高于单独给予盆底肌训练患者,且PFIQ-7、PFDI-20评分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优于盆底肌锻炼组,结果提示,体外磁波盆底联合盆底肌训练能在物理和康复训练的作用下,提升盆底肌功能,改善患者盆底神经肌电生理指标及产后盆底肌张力水平,对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体外磁波盆底是利用脉冲磁场刺激敏感的神经组织,使周围的肌肉受到刺激后应激性的收缩,唤醒盆底肌肉本体感受器,达到锻炼盆底肌力的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盆底肌张力水平。本研究中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患者给予体外磁波盆底联合盆底肌训练,其有效率高于单独给予盆底肌训练患者,压力性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单独给予盆底肌训练患者,说明体外磁波盆底联合盆底肌训练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体外磁波盆底属于非侵入式治疗,是利用脉冲磁场产生的涡流效应,使该部位及周围的肌肉受到刺激后应激性的收缩,避免尿失禁、子宫脱垂等情况,从而达到理想的盆底肌群收缩效果。
综上所述,体外磁波盆底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均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且均优于单独盆底肌训练。本研究不足之处:治疗周期相对较短,未进一步观察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后续的研究会继续跟进患者6个月、1年后盆底肌功能状态,对远期疗效做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