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惜 乔淑英(通讯作者)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MTA中心 海南三亚 572000)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国家或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纷纷打响生态环境保卫战。为提升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水平“,无废或零废弃”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019年,我国在“11+5”个城市启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实行“一城一策“”因城施策”,三亚市作为旅游城市的典型代表入选“无废”试点名单“。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固体废物填埋量“。无废城市”的开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行动。
2019年5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印发并提出通过试验区建设,确保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南北两极发展的重要一极,三亚是一个旅游标杆城市,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试点“无废城市”建设,不仅能高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推动形成更优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提升三亚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还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出三亚贡献、谱写美丽中国三亚篇章打下基础。本文梳理了“无废城市”的定义及国内外在“无废”领域的先进经验,分析三亚“无废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助力三亚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市和“无废”旅游文化示范区。
国际最早出现“无废(零废弃)”的概念是在1973年,由美国化学家保罗·帕尔默(Paul Palmer)提出,指的是相同物料经过反复利用,直到达到最高的消耗水平,最大化利用其价值。20世纪90年代“,无废(零废弃)理念”逐渐被社会接受。2014年“,无废国际联盟”通过首个国际公认的“无废”定义,即通过负责任地生产、消费与回收再利用,使废弃物被重复利用,没有废弃物被焚烧、填埋、丢弃,从而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不威胁人类健康的目的,这一定义被许多国家或城市沿用至今。
我国对“无废城市”则定义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废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最小化固废填埋量,使得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吴凯斌等(2019)指出“,无废城市”是指城市管理过程中最终实现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充分利用且固废得到安全处置的一种模式。周宏春(2020)指出“,无废城市”并非不产生垃圾,而是废物对市容、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很小,固废尽可能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综上可见,虽然国际国内对“无废”的定义不同,但核心都是将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达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产生了巨量的生产生活垃圾,人们对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愈发重视,创建“无废城市”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城市管理目标,并在城市管理方面付诸实践。例如,日本成立了“无废研究院”;欧洲国家成立了“无废欧洲网络”;美国发布了“支持城市无废原则”协议《;新加坡可持续蓝图2015》明确了建设“零废物”的建设目标;等等。因此,该领域的研究日渐增多,但以国外“无废”建设居多。蒙天宇(2019)选取11个国际“无废城市”建设案例进行分析,多数地方为达到“无废城市”的建设目标,采用禁令和强制措施(多为法律形式),同时运用灵活的市场手段(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约束公众产生固废的行为。闫卓群(2020)指出,日本“立法先行、企业配合、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模式对我国建设“无废城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部分国家和地区还采取上门回收垃圾、设置奖励机制、创办“零废弃物”教育中心多种方式促进实现“无废”目标。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一定的基础。以城市垃圾分类为例,2019年上海先行先试生活垃圾分类,此后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强制实行垃圾分类。随后,全国各地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禁塑令等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对“无废城市”的建设有着积极意义。目前,针对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的研究甚少,在知网数据库仅检索出2篇,本文将丰富三亚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研究。
三亚又称“鹿城”,位于海南岛南端,是国内外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6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空气质量优良率97.3%,年平均气温25.4℃,山海河城有机融合,是我国唯一同时具备热带雨林风光和热带海洋风光的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的支点城市。独特的自然风光,优越的生态环境,让三亚成为远近闻名的世界滨海旅游目的地,也是宜居宜游的美丽天堂,曾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年度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美丽山水城市”等称号。
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三亚常住人口基数相对较少,约100万人。但作为知名的滨海旅游城市,三亚旅游人口众多,每年旅游人次超过2000万(受新冠疫情影响,三亚旅游人数略有下降),酒店、景区、商超、餐饮店等重点场所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购物袋、塑料瓶、一次性餐具、包装袋等使用量大。因此,如何针对旅游和常住人口的生活和消费特点,推行“无废”理念,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旅游,促进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减少“白色污染”是三亚“无废城市”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期间,三亚基于滨海旅游城市的特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积极推动形成针对旅游和常住人口的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努力将三亚建设成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标杆城市、全球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引领城市。
(1)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且不断完善。三亚市成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无废城市”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先后制定《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制度》《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宣传方案》,基本建立了“无废城市”建设的纲领性制度体系。而后,三亚陆续印发《三亚市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三亚市餐厨垃圾管理规定》《三亚市推进海上环卫工作实施方案》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保障“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有序推进。
(2)全市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和“禁塑”。2020年,三亚印发《三亚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方案》《三亚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指南》等配套政策,并于2020年10月1日起,全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明确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类”原则,推进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系统建设。除垃圾分类外,三亚还不断深入推进实施禁塑工作,从2020年12月起,三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名录”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动可循环利用物品使用,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3)建设覆盖全旅游产业链的“无废细胞工程”。近年来,三亚全力建设“无废酒店“”无废旅游景区“”绿色商场”一系列无废旅游细胞工程。在阳光壹酒店、银泰阳光酒店等30多家4星以上酒店开展“无废饭店”建设,且数量不断增多;在全市8家4A级以上景区创建“无废旅游景区”,打造绿色旅游品牌形象;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开展“无废机场”建设,推行无纸化登机,减少固体废物量;在免税店、大型商超等建设“绿色商场”,促进绿色生活……通过细胞工程创建,实现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亚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废细胞工程”创建数量不断增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随着“禁塑”和“垃圾分类”措施的普遍推行,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使用量逐年降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逐年上升。然而,三亚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仍然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经验,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多元化参与程度有待提高“。无废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及民众参与。三亚市目前已经颁布的政策文件,在鼓励社会企业和民众参与建设“无废城市”方面的政策举措比较缺乏,政策引领性不强,企业和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此外,在“无废城市”宣传方面力度不足“,无废城市”知晓率低,无法使“无废”真正成为市民、游客的一种自觉或良好的行为习惯。
(2)固废监管力量薄弱。生活垃圾分类是保障三亚“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举措,尽管全市已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但由于配套经费有限,导致无法建立全方位宣传与监管能力,公众参与度普遍不高,监管力量薄弱,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不甚理想。禁塑方面,不少商家、居民为节约成本会选择网购不符合“禁塑令”规定的塑料制品,导致“禁塑令”成效不佳,对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群体缺乏监管机制,打击力度不够。
(3)“ 无废细胞工程”建设奖励机制不足。基于旅游城市的特点,三亚“无废细胞工程”基本覆盖全部旅游产业。然而,对“无废酒店“”无废旅游景区“”绿色商场”等行业“细胞工程”尚无统一的标准,且奖励机制不足。固废处置方面,做法创新且成效明显的缺少财政奖励或支持,酒店或景区等涉旅企业在“无废”创建方面动力不足。
作为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三亚可以借助“无废城市”建设与全域旅游结合,让“无废”深入旅游的每一个环节,与旅游互动关联、彼此共生促进,形成“旅游即无废之旅“”无废即生态文明之旅”的良性循环,探索一座滨海旅游城市独特的“无废”之路,推动形成旅游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三亚“无废”城市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无废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引导,给公众予以必要的教育资源,如开设环保课程、播放“无废”宣传片,培养市民、游客的环保意识,让公众意识到自己的消费行为可能产生“白色污染”影响环境,让公众参与到践行消除固体废弃物的行动中来。鼓励有能力的学校或企业设立“无废研究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市民、游客参观,培养良好的环保理念,提高“无废城市”建设知晓率、参与度,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绿色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以提高废弃物的高效管理。推行“企业生产者责任制”,引导企业在生产材料选择上绿色环保,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进行回收再利用,实现可循环资源再利用。
固废监管方面,三亚可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如包头市采用“大数据+互联网”将固废生产、运输、处理等全过程纳入监管范围;雄安新区开发“无废城市”全生命周期信息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固废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可溯;柏林设立“环保警察”,通过城市巡逻和使用高新科学技术的检测设备,严格执法,对乱丢弃垃圾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处罚,保障城市固废管理有效进行。同时,从硬件上下功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改善节能设施,对不符合分类要求的设施改造升级。在垃圾分类垃圾桶醒目的地方,粘贴不同垃圾的图案,让游客明白不同垃圾应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三亚“无废城市”的建设由许多“无废细胞工程”组成,合理设置激励机制可调动各细胞工程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对在“无废”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反之则会受到警告或处罚。例如,新加坡设立3R基金(3R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鼓励和表彰为减少固废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新西兰政府设立“废弃物最小化和创新基金”,每年拿出50万美金鼓励企业、学校、社区等在减少废弃物方面提出的创新举措。三亚可探索通过财政手段对参与固废管理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无息或低息贷款或奖金奖励等方式,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固废管理。三亚还可以采取“红黑榜”制度,每月对外公开,督促企业规范建设“无废细胞工程”,例如将“无废旅游景区”建设情况与景区评级挂钩,如果不能按照“无废旅游景区”实施细则或“无废旅游景区”评分标准,非等级景区无法被评为等级景区,而现有的等级景区如果达不到评分标准,会被降级或取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生态文明发展,三亚一直在积极探索。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三亚,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持续收获金山银山。而“无废旅游”城市建设,对于三亚构建“无废”旅游文化、打造绿色国际旅游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践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