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关系

2022-08-02 04:03:54曾思明林淑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总分程度维度

曾思明 林淑香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心脏病,常称为“冠心病”[1]。近些年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均逐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寿命的疾病之一[2]。冠心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易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和产生焦虑、诸如抑郁之类的负面情绪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希望是一种积极的个体的人格力量和内部源泉之一,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拥有强烈的希望会给其以力量和勇气来战胜疾病[3]。目前国内有关希望水平的研究主要针对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脑卒中等其他慢性疾病,但在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现状及关系研究较少。为此,本论文将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来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现状及关系,也为能够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寻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2022年1—3月在漳州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101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纳入标准:(1)WHO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指南[1];(2)经冠状动脉造影求证;(3)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4)精神状态良好、无严重意识和认知障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排除标准:(1)现患有精神疾病者;(2)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例如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在进行本次研究调查之前向医院的伦理委员进行报备,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直遵循医学研究中相应的伦理原则如尊重人的尊严、有益不伤害等。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的社会人口统计学数据调查表是由研究人员本人根据对先前相关文献的回顾而设计的。选项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个人平均月收入(元)、医疗保险类型。

(2)希望水平量表采用学者赵海平等[4]翻译并修订,共有3个维度12条条目。各个维度分别为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总分为12~48分,患者分数越高,希望水平越高。

(3)社会支持量表采用学者肖水源[5]设计,共10个条目,3个维度。各个维度分别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总分为11~62分,患者分数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4)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6],共有5个维度19个条目。各个维度分别为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hysical limitation,PL)、心 绞 痛 稳 定 程 度(angina stability,AS)、心绞痛发作频率(anginal frequency,AF)、治疗满意程度(treatment satisfaction,TS)、疾病认识程度(disease perception,DP);总分为0~100分,患者分数越高,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

1.2.2 调查方式 向研究对象(住院患者)及其研究对象的家属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知情同意权。将问卷当面发放给被测者,采用统一指导语说明填写问卷的方法和要求,被测者独立完成问卷,如不能独立完成者,由研究者采取问答形式完成。所有问卷采用当场发放、收回,共110份问卷。消除逻辑错误、漏填写条目大于本问卷总条目10.0%,回收有效问卷数为101份,有效回收率91.8%。

1.3 观察项目

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现状及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资料收集整理后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一般的社会人口统计学数据使用例(%);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得分采用(±s);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101例患者中,男51例(50.5%),女50例(49.5%);年龄:60~69岁61例(60.4%),70~79岁28例(27.7%),80~89岁12例(11.8%);学历:初中及以下53例(52.5%),高中及以上48例(47.5%);婚姻状况:有配偶79例(78.2%),无配偶22例(21.9%);职业情况:农民29例(28.7%),工人33例(32.7%),公务员/国企员工15例(14.9%),科技工作者(文教卫生类等)24例(23.8%);个人平均月收入:≤2 999元49例(48.5%),<5 000元33例(32.7%),5 000元19例(18.8%);医疗保险类型:城镇居民医保27例(26.7%),城镇职工医保47例(46.5%),新农合医保25例(24.8%),自费2例(2%),见表1。

表1 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n=101)

2.2 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得分

本组患者希望水平总分得分为(38.94±3.68)分;社会支持总分得分为(39.82±7.26)分;生活质量得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得分(48.98±17.95)分,心绞痛稳定程度得分(27.84±29.14)分,心绞痛发作频率得分(54.90±22.91)分,治疗满意程度得分(74.28±13.99)分,疾病认识程度得分(51.68±20.58)分,见表2。

表2 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得分(n=101)

2.3 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相关性

冠心病患者的希望总分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希望水平维度1和维度3也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见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2.4 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相关性

冠心病患者希望的总分、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分别与疾病认识程度呈相关性;希望的总分、采取积极行动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分别与治疗满意程度呈相关性,见表4。

表4 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情况

希望水平的得分反映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态度。希望水平越高的患者,越能以积极的方式应对这种疾病,同时也越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善自己的症状,并试着与他人保持紧密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8.94±3.68)分为中等至高等水平,表明尽管是严重的生理和心理损伤造成的疾病,大部分患者还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这与李彦珠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3个维度中,采取积极的行动维度分数最高,对现实和未来积极的态度分数最低,与胡守紫等[8]的研究一致。这表明患者在面对疾病困扰,还能够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维持或改善自身健康水平,但还是对自身疾病的预后及未来生活仍然存在重大顾虑和担忧。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的现状,采取治疗、护理效果相对的病友作为榜样示范及等相应的其他方法来消除其顾虑,以提高其的希望水平。

3.2 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社会支持是来自患者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等个人和组织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上帮助,也是帮助患者度过疾病过程并对其促进健康和疾病康复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支柱[9]。社会支持程度更高的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并提高其康复效果和社会适应能力[10]。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9.82±7.26)分,与常模(34.56±3.73)分[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0,P<0.01),说明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高于正常人。分析其原因:在本研究对象78.2%为有配偶者。住院期间配偶和孩子是其主要照顾者,且亲戚、好友及同事经常探望,使患者能够得到来自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以促使其主观和客观支持提高。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总分、T、I)分别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及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采取积极的行动与对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这表明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相关性,与盛月红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社会支持是影响希望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希望水平维度中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和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7]。护理人员本身也属于个体的社会支持范畴内,更应对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充分利用自身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

3.3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与希望水平相关性分析

研究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总体偏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48.98±17.95)分、心绞痛稳定程度(AS)(27.84±29.14)分、心绞痛发作频率(AF)(54.90±22.91)分、治疗满意程度(TS)(74.28±13.99)分、疾病主观感受(DP)(51.68±20.58)分与杨小春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70岁及以上占39.5%,患者通常身机体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易导致其后续病情反复发作住院,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希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促使其克服困难,减轻疼痛和压力是患者应对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患者希望高低与其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存[14]。冠心病患者希望的总分、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分别与疾病认识程度(DP)呈相关性[15];希望的总分、采取积极行动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分别与治疗满意程度(TS)呈相关性[8]。较高的希望水平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与治疗满意程度,避免产生绝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16]。

总而言之,此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为中高水平、社会支持度相对较高、生活质量偏低。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状况、生活质量两个维度的疾病认识程度和治疗满意程度分别呈正相关。因此,护理人员应从患者个人的希望水平因素入手,及时评估住院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文研究的内容为进下一步实施相关的标准化护理提供了借鉴内容。同时鼓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改善心理健康,以最终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总分程度维度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意林(2021年2期)2021-02-08 08:32:47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2-01 00:48:55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断块油气田(2014年6期)2014-03-11 15:33:53
人生三维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