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辉 姜晓勇 卢珍玲
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是指受到物理、化学、激素等某些普通的刺激,引起皮肤不适,如红斑、刺痛、灼热、瘙痒等症状的一种皮肤高反应状态[1],好发于面部,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往往难以耐受普通化妆品及护肤品。其发病机制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感觉神经功能异常、血管高反应性、免疫反应等相关[2]。敏感性皮肤不仅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还对工作、生活、社交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过去,临床上治疗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患者往往采用药物治疗和物理冷敷治疗,效果并不太理想。目前尚无敏感性皮肤的标准治疗方案,由于窄谱强脉冲光(narrow-spectrum intense pulsed light,DPL)对血管性问题有较好的应用,收集皮肤科门诊2018年3月—2020年12月的90例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评价DPL500 nm治疗联合功效性护肤品保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2月诊断为面部敏感伴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共入选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患者90例,其中治疗组男2例,女43例,年龄20~52岁,平均(30.94±4.74)岁,平均病程(19.7±6.5)月。对照组男1例,女44例,年龄23~50岁,平均(27.34±4.26)岁,平均病程(17.0±4.8)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敏感性皮肤的临床诊断标准[3],具有皮肤受到外界刺激后出现红斑、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片状或弥漫性红斑、脱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症状。治疗期间不口服或外用其他药物;配合完成满意度调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伴有皮肤敏感的其他面部原发疾病,如玫瑰痤疮、痤疮、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局部皮肤感染;对光敏感的患者如有红斑狼疮或光线性皮肤病的患者;存在严重的系统性疾病;精神异常;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筛查前1个月内或在研究期间口服或局部使用维A酸和(或)其衍生物者;不能坚持治疗者。
1.2.3 中止及退出标准 发生不良反应中止治疗者,但需计入不良反应。
1.3.1 治疗方法 治疗前与患者详细沟通,交代患者DPL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可能的不良反应,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清洁面部,采用相机拍摄面部图像并分析存档。清洁面部皮肤后,治疗组采用辉煌360激光光子工作站(生产商:以色列非顿医疗激光公司)治疗,选取500 nm的治疗手具,脉宽10~15 ms,能量密度5~8 J/cm2。根据患者不同的皮损特点、肤色、个体反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治疗完毕, 冰敷30 min,叮嘱患者术后3月内注意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保湿,每日上下午各1次,治疗间隔每4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使用功效性护肤品(医用修复敷料,西安惠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械注准20182640066,规格:30 g/支/盒)保湿,每日上下午各1次。观察记录临床疗效和出现的不良反应。
1.3.2 健康教育 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避免皮肤过度清洗,以免破坏皮肤屏障,合理使用修护皮肤屏障的医学功效性保湿护肤品;注意严格防晒,减少日光刺激;避免花粉、粉尘等外界刺激;避免剧烈运动、化妆、汗蒸等活动;避免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4]。
1.4.1 疗效评估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改善程度评估疗效[5]。痊愈:皮损消退≥90%,显效:60%≤皮损消退<90%,好转:皮损消退20%≤皮损消退<60%,无效:皮损消退<2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治疗3次后随访患者时评估疗效。
1.4.2 满意度评估 借鉴用于疼痛评估的视觉模拟评分法[6],使用一把长约10 cm的移动标尺,标记刻度0~10共11个整数,两端分别为0分和10分,0分表示非常不满意,10分表示非常满意。治疗3次后患者根据皮损改善情况和治疗体验评估整体满意度。
1.4.3 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估 通过问诊和查体发现和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即刻和治疗1周内注意发现患者是否出现红斑、肿胀、水疱、瘙痒、疼痛等不适。治疗3个月内注意发现患者是否出现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瘢痕等不良反应。
Excel文档建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描述,临床疗效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满意度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0例患者临床疗效见表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3,P<0.05)。
治疗3个月后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治疗组的满意度评分(8.8±1.3)分优于对照组(5.8±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0,P<0.05)。
DPL精确度高,为低能级,不良反应较少。治疗组部分患者面部出现轻微紫癜和红肿,冰敷30 min处理后红肿多在2 d内可逐渐消退,紫癜多在7 d内完全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水疱、色素沉着及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
国内相关的敏感性皮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人群中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率为30.0%~50.0%[7]敏感性皮肤的就诊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我国女性发病率约36.1%[8],考虑女性是化妆品或护肤品的主要消费人群,某些劣质产品如香精、色素、防腐剂超标,或添加禁用的糖皮质激素或频繁更换使用的品牌,破坏了皮肤屏障,引起皮肤敏感有关。加上女性皮肤厚度较薄,易受到激素干扰,且随着环境变化及生活压力的增加,精神较男性焦虑,更易形成敏感性皮肤[9],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皮肤屏障是机体抵御外界环境各种威胁的第一道防线,屏障受损是敏感性皮肤主要的原因[10],皮肤屏障如果不完整会导致外界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成分易于侵入产生刺激。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经表皮水分丢失量增加,角质层变薄,造成神经血管的反应性升高,从而产生不适症状如红斑、瘙痒、灼热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呈正相关[11]。
对于敏感性皮肤的患者,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修护皮肤屏障,提高皮肤的耐受性,是治疗的基础和重要环节[4,12]。通过使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保湿、舒敏抗炎、降低血管高反应性的功效性护肤品,有助于缓解敏感性皮肤的症状。在使用功效性护肤品方面,应使用成分尽可能少的产品。
本研究使用的医用修复敷料主要成分含有透明质酸钠与神经酰胺。透明质酸钠的稳定性和穿透性比透明质酸更强,吸水性与成膜性佳,诱导角质层更好的水化,皮肤表面形成的水脂膜,可阻止水分经表皮丢失,透明质酸钠也是重要的细胞外基质,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抗炎、胶原合成及伤口愈合,因此起到较好的保湿效果,修复皮肤屏障。而神经酰胺是皮肤屏障修复后期的主要效应物质,能发挥高效的保湿效果,通过调节表皮细胞间脂质成分的含量与比例,促进表皮的水合作用,改善皮肤保持水分的能力,防止皮肤粗糙、干燥、脱屑,修复皮肤屏障[13]。
目前,临床上对敏感性皮肤合并瘙痒、灼热等症状者仍缺乏系统、规范的治疗方案,治疗原则以保湿、修复,抗炎及调节血管反应性为主。保湿修复方面主要采用功效性护肤品修复皮肤屏障[14],但是仅单一采用该方法无法快速消除患者症状,无法较好修复皮肤受损功能。因此,本研究采用功效性护肤品保湿修复皮肤屏障,在此基础上联合窄谱强脉冲光的方法进行治疗。窄谱强脉冲光具备了普通激光的精准性,也具有强脉冲光的无创性,治疗光波段窄谱,能量相对集中,使得其对血管性问题有治疗作用[15],对毛细血管扩张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减少,安全性高。
以色列飞顿公司采用了特制DPL晶体,治疗机制为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治疗波长位于500~600 nm,仅允许100 nm的波段通过,血红蛋白有两个吸收峰(542 nm和577 nm),通过作用于扩张的毛细血管,导致血红蛋白凝固,使扩张的毛细血管封闭,从而达到祛除面部浅层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效果。由于这种技术滤过两端无效光谱,想要的治疗光谱波段治疗能量集中,光斑大而且均匀,能级较低不易引起局部皮肤损伤,术后皮肤修复快。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面部弥漫性红斑面积缩小,毛细血管扩张的问题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2.2%),治疗后3个月持续起效。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保湿虽然有一定程度修复皮肤屏障的效果,但是对红斑和毛细血管的改善不明显,需要联合DPL的治疗效果更佳。DPL治疗面部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可促进面部皮肤修复,通过光热作用破坏黑素细胞并活化治疗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光诱导真皮胶原的热变性,导致炎症递质的反应级联,刺激真皮胶原纤维重排,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增加皮肤弹性,从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增加皮肤的厚度和耐受度,使皮肤对外界刺激物的刺激反应明显降低,减少患者痛苦。所以说,DPL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患者,除了面部美学的改善,还可改善患者瘙痒、灼热等相关不适症状。
患者对于治疗过程及效果的满意度,是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DPL属于非剥脱性激光,精确度高,穿透层次浅,多数患者可耐受其治疗,适合患者皮肤薄嫩,疼痛忍受力差、依从性低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使用DPL治疗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可以使患者瘙痒、刺痛、灼热等主观感受明显缓解,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对疗效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使用DPL联合功效性护肤品保湿治疗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能有效促进红斑消退,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痛苦小,误工期短,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满意度高,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随访时间仍短,还需要大样本,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去评估验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