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在我们认知的皮肤疾病中,皮脂腺囊肿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由于该病进展较慢,正常情况下若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皮脂腺囊肿患者不会重视。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导管受到堵塞,使得皮脂腺排泄出现障碍淤积所致,同时易发生感染,引发疼痛化脓症状,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严重的影响[1]。皮脂腺囊肿的多发群体主要是男性或者是肌肤油脂分泌较多的群体,多发部位主要是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比如:头皮、颜面、胸、背、臀等部位,肿物呈球形,大小不一[2]。由于多发性皮脂腺囊肿属于体表肿物,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由于不能将皮质腺囊壁的残余彻底清除,造成囊肿反复发作,且药物会导致皮肤过敏;而手术治疗能够完整的将皮质腺囊壁去掉,彻底清理,不会残留。因此,目前手术已成为治疗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过程中目前临床主要应用局麻下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3-4]。不过,术后极易发生不良反应,比如:瘢痕、感染、色素沉着等,影响美观,而且,患者由于手术的创伤,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所以为了加强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故而,加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伤口快速愈合,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优质护理作为一种应用效果佳的护理手段,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取得了临床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关注。因此,研究将探讨优质护理在多发性皮脂腺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患者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研究组:女16例,男27例;年龄:22.3~48.6岁,平均年龄(32.6±2.2)岁;病程:4.5~54.6个月,平均病程(28.1±1.8)个月;皮脂腺囊肿发病部位:头、面部:29例,背部:7例,臀部:6例,其他部位:1例;对照组:女14例,男28例;年龄21.2~47.8岁,平均年龄为(32.3±2.5)岁;病程:4.2~53.3个月,平均病程(27.5±2.1)个月;皮脂腺囊肿发病部位:头、面部:27例,背部:8例,臀部:5例,其他部位:2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症状及结合各项检查诊断为皮脂腺囊肿患者;(2)皮脂腺囊肿属于多发性;(3)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经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5)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皮脂腺囊肿钙化或者是继发感染;(2)瘢痕体质的患者;(3)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4)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妇女;(5)癌性伤口的患者;(6)患有严重的心、脑、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7)既往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8)患有精神障碍或者是认知异常的患者;(9)患有系统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的患者。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基本护理及遵医嘱换药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基本疾病知识,手术的流程,注意事项等,并叮嘱患者在饮食上尽量少吃或者是不吃刺激性食物(腥、辣等),禁烟禁酒;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用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2)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需监测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情况,遵医嘱指导患者应用抗生素,并告知患者换药、拆线的时间,同时,密切观察伤口是否出现渗血等情况,提醒患者注意伤口敷料及四周皮肤的清洁,不能揭除伤口敷料,取出引流条,从而降低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需以清淡为主,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多饮水,禁辛辣、油炸、烟熏、高脂等食物。(3)疼痛护理:术后伤口较为疼痛,患者极易出现害怕、担心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换药前应告知患者术后疼痛较为强烈,随着伤口的愈合,疼痛程度会逐渐减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在换药时,动作应轻柔,同时与患者聊天,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1.3.1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 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情况,其中包括:脱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
1.3.2 两组不良反应 统计两组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包括:色素沉着、瘢痕、感染等,并对两组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患者出院后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复发情况。
1.3.3 两组疼痛程度 观察两组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患者的疼痛情况,其中包括:极痛或重度痛、轻度痛或基本不痛、不痛3个方面。
1.3.4 两组满意度 统计两组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我院自拟的满意度问卷,包括护理操作、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服务态度4个方面护理操作,满分为100分,74分及其以下为不满意,75~89分为满意,90分及其以上非常满意。
1.3.5 两组心理状态 统计两组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包括:抑郁、焦虑,其中,抑郁程度: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临界值为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及以上,得分越高,说明越抑郁;焦虑程度: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临界值为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及以上,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越焦虑。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脱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对比(d,±s)
表1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对比(d,±s)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例(%)]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分,±s)
表5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分,±s)
目前,皮脂腺囊肿的发病年龄较广,青年时期比较常见,皮脂腺囊肿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粉瘤,主要是由于皮脂腺排泄出现异常障碍淤积而形成的良性病变囊肿[7-8]。皮脂腺囊肿呈球形,有弹性,中等硬,单发或多发,高出皮肤表面,与皮肤黏连,表面光滑,不易推动,中心部位为浅蓝色,有的囊肿在皮面有开口,对其进行挤压时可挤出面泥样的内容物,具有缓慢增长的特点[9-10]。
现阶段,临床治疗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患者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其中,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根治方法,通过切除肿物,完整剥离肿物,进而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11-12]。不过,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要做一手术切口来暴露手术视野,术后极易形成瘢痕,影响美观,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另外,大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以及治疗方面不够了解,会对手术治疗产生质疑或者对术后所产生的一些瘢痕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极易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所以,对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3-14]。近年来,伴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护理现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护理需求,优质护理应运而生[15-16]。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同时以患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的需求,满足患者的需求,可以提高患者对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认知,了解手术流程及术后疗效,消除患者存在的恐惧、害怕等负面心理,提高患者战胜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治疗依从性;同时,遵医嘱告知患者下次换药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并为患者建立规律的、健康的饮食习惯,叮嘱其增加纤维膳食、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摄入量,提高身体排毒的能力,有利于术后伤口尽早愈合,改善预后效果,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18]。有研究资料指出,血脂、血糖异常,包膜清创不彻底等均是影响伤口愈合且增加复发率的主要因素,必要时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段。因此,对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术后的复发率,进一步加快伤口愈合,有利于临床广发推广[19-20]。文章经过研究显示,研究组脱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情况、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手段而言,优质护理在缩短脱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降低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疼痛感以及提高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对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增强治疗疗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瘢痕、色素沉着)的情况,同时,减少多发性皮脂腺囊肿复发的风险,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