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广义RDSS 定位服务性能分析

2022-08-02 01:18王丹丹魏春苗杨再秀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定位精度广义高程

王丹丹, 魏春苗, 许 磊, 杨再秀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32034 部队, 四川 成都 610500)

引言

北斗RDSS 定位起源于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根据陈芳允院士提出的双星定位技术方案[1],实现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可控,并成功应用于北斗二代、北斗三代卫星导航系统[2],可充分作为RNSS 定位的补充和备份,为用户提供自身定位能力[3]。由于依据双星定位计算获得的是二维定位数据,北斗RDSS定位依赖于地理高程库得到用户完整的三维位置。对于区域性或国内领土范围内的用户,由于测控中心存储着高精度的高程数据,可以获得精度较高的定位结果。但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服务区域由亚太地区扩展到全球范围,北斗系统很难获得全球地区的高精度高程数据[4]。这就亟需一种摆脱地理高程库约束的定位方式实现全球范围内的RDSS 定位。

北斗广义RDSS 定位克服了北斗RDSS 定位依赖高精度高程数据的限制[5],利用三颗卫星结合RDSS业务和RNSS 业务,完成用户位置确定[6]。本文将介绍北斗广义RDSS 定位的基本原理,并对其服务性能进行验证分析。

1 北斗RDSS 定位原理

北斗RDSS 定位即双星定位,定位系统包括两颗地球静止卫星、用户和测量控制中心(measurement control center,MCC)三部分。双星定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MCC 通过两颗地球静止卫星向用户播发连续出站信号;用户收到出站信号后,根据协议在指定时刻发射定位申请突发入站信号,经过卫星中转传送到MCC;MCC 接收到入站信号后,根据信号的时间延迟,计算出测量信号经MCC→卫星→用户→卫星→用户的双向传递时间,并由此计算出MCC→卫星→用户的距离,由于MCC→卫星的距离已知,即可得到用户和卫星的距离;根据上述方法计算两颗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在MCC 存储的地理高程库中查找符合条件的用户设备所在大地高,得到用户坐标;MCC 将用户坐标信息经卫星发送给用户,完成一次定位业务。

2 北斗广义RDSS 定位原理

北斗广义RDSS 定位的系统组成包括三颗卫星、用户和MCC。其中一颗卫星为无线电定位(radio determination,RD)GEO 卫星,搭载RDSS 和RNSS 业务有效载荷,提供RDSS 和RNSS 业务两种导航信号;其余两颗卫星需符合搭载RNSS 业务有效载荷,提供RNSS 业务导航信号,如图1 所示。

北斗广义RDSS 定位属于RDSS 业务与RNSS 业务的结合,卫星到用户的RNSS 业务导航参数测量和用户位置计算由用户终端完成;卫星到用户的RDSS业务导航参数测量和用户位置解算由MCC 完成。用户终端需测量出GEO 卫星RNSS 信号与其它卫星RNSS 信号的时差,然后通过搭载RDSS 载荷的GEO卫星向MCC 发射携带时差信息的广义RDSS 定位入站申请信号,MCC 对该信号进行测量,计算出用户位置,并通过广义RDSS 定位出站信号反馈给用户。

3 北斗广义RDSS 定位算法

根据北斗广义RDSS 定位原理,通过观测RD 卫星建立一个RDSS 业务、一个RNSS 业务观测方程;通过观测两个RN 卫星建立两个RNSS 业务观测方程,由公式(1)给出:

式中:s1卫星搭载RDSS 和RNSS 业务有效载荷,s2和s3卫星搭载RNSS 业务有效载荷;Pu,s1RN、Pu,s2RN和Pu,s3RN为用户到卫星s1、s2和s3的RNSS 伪距观测量;t1为卫星s1广播的RDSS 业务出站信号时刻;t2为卫星s1接收用户RDSS业务入站信号时刻;(x,y,z)为用户位置坐标;(xsi,ysi,zsi)(i=1,2,3)为卫星位置坐标;δt为用户钟差。

将距离方程转化为时间方程,得到卫星si(i=1,2,3)到用户的传输时延方程tiu,如公式(2)所示:

式中:T0为MCC 经RD 卫星至用户的双向传输时延,由MCC 获得;t0为MCC 到RD 卫星的传输时延。用户根据式(1)、式(2)将计算得到的两个时差值∆、∆通过入站链路发送给MCC,MCC 根据卫星星历、钟差、电离层校正参数和用户观测量,完成对∆、∆的修正,进而得到三颗卫星到用户的距离,从而计算出用户位置,并通过出站链路将用户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

由上可见,广义RDSS 定位无需高程数据辅助,用户仅需测量时差值,即可实现用户定位,设计简单操作简便。

4 北斗广义RDSS 定位服务性能

4.1 数据处理方法

为了评估北斗二号RDSS 定位、北斗三号RDSS定位、北斗三号广义RDSS 定位的服务性能,利用4个测站的监测接收机进行三种定位申请,4 个测站的坐标参数如表1 所示。用户机数据拷机时长均为24 h,数据间隔为1 s,三种定位申请采用循环入站方式,入站间隔为每5 s 一次。

表1 四个测站位置坐标

4.2 数据处理结果

北斗二号RDSS 定位要求定位精度优于水平20m;北斗三号RDSS 定位要求定位精度水平20 m;北斗三号广义RDSS 定位要求定位精度水平10 m、高程10 m。根据4 个测站的拷机结果,整理出三种定位方式的定位精度如表2 所示。其中每种定位的定位精度均满足指标要求,但从整体看来,北三广义RDSS 定位精度优于北三RDSS,北三RDSS 定位精度优于北二RDSS。除此之外,北三广义RDSS 定位不依赖于高程数据库,对定位高程精度亦可作出衡量。

表2 定位精度结果统计表m

对本地测站(东经114°,北纬38°)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经度、纬度、高程的真实值为参考,绘制北二RDSS 定位、北三RDSS 定位、北三广义RDSS 定位三种定位方式的经度、纬度、高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 所示。其中红色实线代表的是北二RDSS 定位结果,蓝色“O”实线代表的是北三RDSS 定位结果,绿色“米”实线代表的是北三广义RDSS 定位结果,黑色“十”虚线代表的是真实值。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三种RDSS 定位方式的定位结果中,北三广义RDSS 定位的定位经度、纬度与真实值更相近。对于定位高程如下页图2-3 所示,北二RDSS 定位和北三RDSS 定位的定位高程结果为一直线,由测控中心取自数字高程库中的一个固定值,无法对高程进行衡量,而北三广义RDSS 定位的高程与真实的高程大致相同,可对高程进行衡量。

5 结论

1)北斗广义RDSS 定位相较北斗RDSS 定位而言,增加了一个卫星的RNSS 业务观测方程,无需高程辅助,只需用户填写测量时差,实现简单;

2)北斗广义RDSS 定位的定位精度小于10 m,优于北二RDSS 定位和北三RDSS 定位,与真实值最为相近,且能对定位高程精度进行衡量。

3)北斗广义RDSS 定位兼具RNSS 和RDSS 业务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使用GNSS 开放信号作为RNSS 信号,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服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定位精度广义高程
北方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自定位精度研究
场景高程对任意构型双基SAR成像的影响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Galileo中断服务前后SPP的精度对比分析
The Last Lumberjacks
8848.86m珠峰新高程
GPS定位精度研究
GPS定位精度研究
一类特别的广义积分
任意半环上正则元的广义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