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45 例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2022-08-02 05:13高攀胡鸿达
药品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汤加减反酸胃痛

高攀,胡鸿达

1.河南省新郑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1150;2.江西省药品检查员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0

胃痛发生与受寒、暴饮暴食、情志不舒、饮冷等因素有关。胃痛发病急骤、变化快,以胃痛、嗳气、反酸等为主要表现,且疼痛剧烈,多无法忍受,可对患者生活与工作造成直接影响[1]。西医多使用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和调节胃动力等药物治疗胃痛,但疗效有限,且频繁使用会降低患者耐受性[2]。中医学理论认为,胃痛发生与脾胃虚弱、胃失和降、中阳不振有关,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效,被广泛应用于脾胃类疾病治疗[3]。温针灸可温经通络、行气止痛,在治疗胃痛方面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分析温针灸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的影响。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 年5 月就诊于河南省新郑市中医院的90 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5 例)和参考组(45例)。治疗组女19 例,男26 例;年龄(48.65±3.46)岁,年龄范围34~66 岁;病程(5.20±1.65)年,病程范围2~8年。参考组女21例,男24例;年龄(48.51±3.40)岁,年龄范围32~64 岁;病程(5.41±1.62)年,病程范围3~9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要求。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内科学》[5]中胃痛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脾胃虚寒型辩证标准,主症:胃痛隐隐,过劳易加重,喜按喜温,空腹痛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次症:食欲不振,暖气,倦怠乏力,恶心,大便溏薄,反酸,嘈杂,苔薄白,舌质淡嫩,脉沉细。

1.3 纳排标准

(1)纳入标准:年龄>18 岁;符合上述相关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者;腹部手术史者;消化道出血者;皮肤病或皮肤破溃者;晕血、晕针或畏针者;过敏体质者;外科急腹症所致胃痛者;慢性胃炎合并出血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4 方法

参考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兰索拉唑胶囊(湖北潜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97,规格:30 mg),1 次/d,30 mg/次;嚼服铝碳酸镁片(海南慧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92,规格:0.5 g),3 次/d,1 g/次。治疗组行温针灸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1)温针灸。取中脘、天枢(双侧)、关元、足三里(双侧)穴,取仰卧位,用75%乙醇消毒皮肤,用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0.3 mm×40 mm 无菌针灸针垂直刺入相应穴位,深度约为2.5 寸,得气后,点燃艾炷,并插入针柄,共灸2 壮。治疗过程中保持皮肤与艾炷相距约3 cm,且在艾炷与穴位之间隔硬纸片,防止烫伤,30 min/次,1 次/d。(2)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组成:炒白术15 g,柴胡、人参(另炖)、陈皮、炙甘草10 g,黄芪30 g,刺芫荽9 g,升麻5 g,随证加减:肝气不舒者,加15 g 延胡索、10 g 香附;胃瘀血重者,加6 g 川芎、10 g 丹参;中焦痰湿重者,加15 g 茯苓、10 g 法半夏;食积重者,加20 g 厚朴、30 g 枳实,加水煎煮至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1 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4 周,治疗期间戒烟限酒,注意休息,均衡饮食,禁食辛辣食物。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7]。胃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消失,胃痛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5%为基本治愈;胃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明显缓解,胃痛显著减轻,积分减少75%~94%为显效;胃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有所减轻,胃痛显著减轻,积分减少50%~74%为有效;上述症状无明显变化、积分减少不足5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基本治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治疗4 周后对比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按照重、中、轻、无分别计分6 分、4 分、2 分、0 分,中医症状积分为各症状分值相加之和。(3)疼痛程度: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展开相关评估,用标有0~10 分的刻度尺量化疼痛度,分值越高者疼痛越重。(4)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等。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参考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较参考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对比(分,)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胃痛是由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炎等所致,以胃脘部或近心窝处疼痛为主,兼有嗳气、恶心等症状,发病急骤,无明显规律,空腹时疼痛明显,进食后稍缓,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8-9]。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们更倾向于肥甘厚腻、冷凉、辛辣食物,胃肠黏膜易受损害,胃痛发生率明显增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胃痛的疗法,西医多按照患者病情选择促进胃排空、松弛胃肠平滑肌、保护胃黏膜、降低胃壁张力、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疼痛,但停药后易反复发作,疗效欠佳[10-11]。

中医认为胃痛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脾胃为本,是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一降一升,气机运转正常,若患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嗜生冷则脾胃削弱,脾阳缺失,中焦虚寒,失养于胃,而引起胃痛,故治疗需注重活络止痛、调理脾胃。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参考组高,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较参考组低;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提示温针灸、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安全性较高,能增强胃痛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症状。补中益气汤中人参、黄芪可大补脾胃之气;升麻、柴胡升阳益气;陈皮具有理气健脾之效;刺芫荽引气消滞、疏风散寒、健胃;白术健脾、燥湿利水;当归润而不燥;炙甘草调和诸药、补益和中,各药物相配可起到补气、温中健脾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12-13],柴胡能够抑制胆碱酯酶,可使胆汁中胆碱浓度降低,起到拟胆碱作用,减少胆盐对胃黏膜造成的损害,促进全胃肠道运动,并可发挥良好的神经作用;陈皮能够温和刺激消化道,加快肠蠕动,增强胃排空能力,缓解胃壁张力;黄芪中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利尿、保肝、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等多种作用;人参可加快消化液的分泌,调节胃液总酸度,改善患者脾胃虚弱相关症状。温灸针中取胃之募穴的中脘,针刺可补中气、疏利中焦气机;针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的足三里穴,可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止痛;针刺大肠募穴的天枢穴,可发挥通调肠腑、健脾和胃等作用;关元为任脉经穴,针刺可调和阴阳、补肾益气作用。温针灸可经燃烧的艾条熏烤针灸穴位,促进局部毛细血管微循环改善,有助于致痛物质排出,缓解疼痛。同时艾灸燃烧所产生的热力通过针体进入穴位后其发挥温通经络、温和中胃、温里助阳作用,减轻胃痛,也可提升机体免疫力,调节胃功能,改善胃壁循环,加快胃黏膜修复,促进患者病情康复[14-15]。本研究仍存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偏小、观察指标选择存在一定主观性等,可能造成研究不够可靠、准确,对此临床,需完善试验设计,以进一步证实温针灸与补中益气汤加减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影响。

综上所述,温针灸与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可获得确切疗效,有利于临床症状的减轻,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汤加减反酸胃痛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胃痛患者饮食要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