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姗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56)
公共文化云平台是云技术和公共文化服务结合产生的新服务形式,旨在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有的数字资源重新进行聚类、重组和融合,以实现各文化服务机构数据的共建共享和互联共通。当前,公共文化云平台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服务互通,让云平台从“粗云”时代逐步进入“细云”时代,有效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陕西省公共文化云(以下简称“陕西云”)属国家公共文化云的一部分,包含陕西省文化馆、陕西省公共文化云和陕西省图书馆三部分。陕西云平台除可在电脑端访问外,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访问,更好地实现了文化服务的普遍性。陕西云平台主要服务栏目和服务功能见表1。
表1 陕西云平台服务栏目与服务功能
笔者尝试通过设定常见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限定内容和随机内容),统计用户使用陕西云平台的使用表现,分析陕西云平台服务存在的问题。本测试选定9名不同年龄段且都会使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志愿者,其中18—39岁的3名、40—59岁的3名、60岁以上的3名,参与陕西云平台服务使用测试。测试内容包括6项限定内容和一项随机使用测试:T1完成陕西文化云平台的用户注册和登录;T2浏览一条感兴趣的信息,并进行收藏、分享;T3下载一篇以云平台为关键词的论文;T4完成一项预约服务;T5观看一场直播,并发表评论;T6查询一条感兴趣的视频;T7自由使用,向平台提出改进意见。通过统计测试者完成测试内容的时间,判断陕西云平台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是否设置合理以及是否便于操作等,详见下页表2。
表2 用户完成测试任务所需时间统计
笔者依据测试内容完成率和三组测试者的完成时间得出以下结论:陕西云平台登录注册程序简单易行,适合各年龄段人群操作;从完成率看平台资源的查询、在线观看、点赞和留言等操作功能相对简单,但从完成时间看公共文化云提供的服务对老年人不太友好;文献下载一项的完成度较差,老年组无一人完成,原因是找不到下载路径(文献下载需要重新进入陕西省图书馆检索到相关资源后,登录陕西省图书馆且只有省图会员才能下载,非省图会员只能在线阅读,不能下载);预约服务是完成度最差的一项,无一人完成,原因是云平台虽有“订场馆”的导航栏,但内容只是场馆介绍,并没有预约功能,致使用户体验感较差。
首先,陕西云平台的页面设计不利于老年人使用,存在字体偏小、图文混排、页面窗闪动等问题,极易引发老年人的视觉疲劳和对平台服务功能的认知混淆。其次,电脑端陕西云平台主页面导航栏的菜单设置不合理,如:“订场馆”栏目名称使用户误以为可以进行预约,实际功能仅是场馆介绍;微信公众号中的“享活动”“汇资讯”栏目显示的内容一样,“学才艺”和“群艺师资”栏目显示的也是同样的内容;预约服务不仅功能空置,还存在入口路径深度过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用户带来烦躁、抱怨等负面情绪,降低云平台使用的满意度。再次,陕西云平台存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资源数据不互通的问题,如:云平台注册用户通过云平台利用陕西省图书馆资源时必须使用该馆的登录名和密码才能登录和使用,并且不能实现在线注册。最后,陕西云平台的服务内容缺失,“订场馆”“票务预约”“赶大集”等服务项目只有在线浏览功能,并没有预约和购买功能。
3.1.1 公共文化资源实现跨部门融合,服务流程更合理。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公共文化网络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城市民生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统一认证,为群众提供“一体化”的集成式服务平台。这就要求公共文化云平台以资源融合共享为前提,推动各服务平台端口对接,实现服务嵌入,提升公共文化云平台资源质量和文化云平台的覆盖范围。
3.1.2 促进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资源融合的省级公共文化云平台不仅可以丰富资源数据库,还有利于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在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让所有能够连接网络的群众享受公共文化云服务,有利于实现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共用,实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3.1.3 云平台“一站式”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由于部分职能交叉,导致各自的资源库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问题。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减少资源浪费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整合各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资源数据,建设统一的公共文化云平台,各级公共文化部门各司其职做好本地区的资源上传工作,能够有效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效能。
针对陕西云平台现存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基于资源融合的云平台建设构架。基于资源融合的公共文化云平台包含四层,分别是基础硬件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应用层和展示终端层,其中数据层是服务功能快速便捷运行的支撑和关键,服务应用层主要负责云平台各类服务功能及拓展功能,详见图1。
图1 基于资源融合的公共文化云平台架构
3.2.1 构建数据层的共享资源池。陕西云平台的导航栏目主要包含文化馆、文化旅游和数字图书馆等功能,基于资源融合的云平台要将省内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艺术团体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进行综合统筹,相关数据资源按照统一的格式处理后,上传到云平台上统一使用,从而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资源共建共享,详见表3。在数据融合过程中,云平台需先将各公共文化机构提交的数据(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按照统一的格式标准进行数据清洗,再按照资源类别进行归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关联资源适用范围、资源来源、资源受众、展现形式和存储格式等属性,最后构建共享资源池。各单位按照数据建设标准把整理后的数据按照数据的时效性要求不定期地上传到云平台,充实服务内容的同时,实现云平台对资源数据的统一管理、跨部门共享共建,让文化服务云平台在数据层面实现省内公共文化数据的互操作畅通。
表3 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池的构成
3.2.2 推进服务层的服务流程优化。资源融合有助于推动应用服务的优化创新,简化服务流程。公共文化云平台上各公共文化参与机构的数据交织在一起,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和形式融合得越深入,平台的服务能力就越强,服务也越完善。服务优化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在导航栏增设新功能,如拼音、手写板、语音功能,菜单定制排列设置等,方便各年龄段的用户操作和使用。二是简化服务流程,服务栏目名称设置要一目了然,同时减少二级以下菜单设置,服务入口要清晰易见,对于暂时没有开放的功能可锁住用户点击操作,以减少用户的无效操作。三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用户在平台上的浏览信息,对每个用户建模,向用户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照顾用户的云平台体验感受,主动推出跨部门、跨地区的文化体验创新服务和特色服务。四是重视用户的体验反馈,从感官视觉、服务内容、功能使用、情感交流等方面征询用户意见和建议,开通用户与平台的交流渠道,鼓励用户参与平台资源建设,及时处理用户的反馈意见,积极尝试用户提出的创新服务。
综上所述,公共文化云平台的服务会因用户服务需求的发展不断融合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基于资源融合的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是文化云平台的发展趋势,是对当前云平台服务的优化和改进,打破了公共文化机构固有的服务壁垒,以云端资源共建共享、跨平台服务创新等形式调动了多机构参与建设的供给格局,有助于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