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敏
(新郑市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1100)
新郑市图书馆旧馆是新郑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位于新郑市中华南路,该建设项目于1997年立项,于2000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场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使用面积3,258平方米;建筑主体外观像一个扬起的风帆,砖红外墙与白色瓷砖形成鲜明的对比,绿地面积约占全馆面积的60%,设有一个蝴蝶造型的巨型花坛,馆舍大门由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造型为一本翻开的书,上面刻有“知识就是力量”六个大字,现已成为新郑市的地标性建筑。目前,新郑市图书馆新馆馆藏纸质图书30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设有8个对外开放的服务窗口,为读者提供图书阅览、借还等服务,每年开展读者活动约30场次,接待读者15万人次,业务工作能力在郑州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中首屈一指。新郑市图书馆新馆改变了旧馆以藏为主的工作思路,注重对馆藏资源的利用,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未来,新郑市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者、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因此,新郑市建设了设备设施先进、馆藏资源丰富、服务方式多样、管理规范的新郑市图书馆新馆,以充分满足全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阅读、学习、科研、信息及工作需求,推动新郑市的经济文化发展。
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决定了建筑的整体空间构造和功能布局。新郑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以新郑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增长为立足点,基于新郑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与城市中心区总体规划相协调,力求实事求是、定位准确,保证建筑美观实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并以发展的目光做好规划设计,以满足至少20年的发展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新郑市图书馆要求设计师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人本原则。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履行文化服务职能,还应保证其建筑的艺术形象符合大众审美观,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二是生态原则。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无毒无害的环保建筑材料,以自然光源为主要光源,以人工照明为辅助光源,并注重馆舍内外的色彩搭配。三是辩证原则。公共图书馆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既要考虑创新的建筑形式,又要考虑所在地的文化底蕴及经济发展情况,以凸显城市的文化品位。四是前瞻性原则。公共图书馆的新馆建设应考虑其未来的发展需要及城市的建设发展规划,保留足够的升级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普遍开始采用开放式的办馆方针,其业务规模由城市的总人口数决定,且由于场馆一经建成就难以改造或扩建,故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规划建设规模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1.1 藏书量。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规模应达到120万册以上。
3.1.2 阅览座位。基层公共图书馆应保证馆内有1,000个左右的阅览座位
3.1.3 总体规模。我国的相关建设标准规定,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达到13,500平方米。
笔者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的规定,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区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详见表1。
表1 基层公共图书馆功能区域设置表
3.2.1 借阅区。该区域包含一般阅览区、特藏阅览区、视障阅览区、多媒体阅览区及特殊读者服务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设计借阅区时,必须考虑少儿及特殊人群的特点,在较低楼层的合适位置摆放相关服务座席,预留无障碍出入口及坡道。借阅区是读者活动的中心区域,基层公共图书馆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原则,合理整合与细化该区域的功能设置,充分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3.2.2 公共活动与辅助区。该区域包含读者休息区、咖啡厅、洗手间、展厅、会议多功能厅等,能够为读者提供寄存、休闲、娱乐、讲座、培训等服务。该区域人员集中,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将其设在较低楼层的开放区域,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同时,避免借阅区的读者受到干扰。
3.2.3 文献储藏区。设置该区域的目的是科学分类、存储馆藏资源,降低储藏成本,方便馆员取放。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设计文献储藏区时应根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测算书库面积,避免造成功能浪费,并合理安排书架的摆放位置,保障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3.2.4 业务区和行政办公区。业务区和行政办公区通常仅由馆员和行政人员使用,可设在较高的楼层,不易受外界干扰,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3.2.5 咨询服务区。该区域是馆员接待读者的区域,主要提供证件办理、图书检索、业务咨询等服务,应设在较低的楼层。
3.2.6 技术设备区和后勤保障区。技术设备区和后勤保障区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及后勤保障至关重要,基层公共图书馆应高度重视相关规划、设计工作。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遵循美观原则、实用原则和经济原则,展现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和风貌,并符合区域总体规划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纸质文献的缩微化、声像化、电子化速度加快,因此,基层公共图书馆应保证建筑及空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做到灵活变化、自由分割,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
设计合理的建筑应是南北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做到自然通风。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设计规划阅览区时,应制订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自然通风与中央空调相结合的建设方案,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为读者提供自然、舒适的阅读环境。
基层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庭院绿化,在新馆选址时应选择远离工业区、交通便利、相对安静的环境,保证绿化面积达到建筑占地面积的2倍,搭配适量雕塑、园艺小品及自动浇水系统,以优美的环境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设备装置主要分为以下六类:一是空调设备,一般为中央空调。二是报警和消防装置,一般为温感、烟感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喷淋系统,文献相关区域应放置气体灭火装置。三是视听设备,一般为电视、智能屏幕、录像机、拾音器等设备。四是图书传送装置,一般为用于传递文献资料的垂直及水平自动化传送装置。五是计算机,主要用于采编、检索、出纳、阅览、办公、文献开发、业务培训等工作。六是定时自动浇水装置,用于馆舍周围的绿地浇灌。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技术,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建馆之初就应做好建筑内的网络布线工作,提前部署开展业务和读者服务工作所需的智能系统接口和线路,为新馆综合业务数据网络的建立奠定基础。
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文化中心,是一个城市或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基层公共图书馆应树立先进的建馆理念,积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知识信息枢纽,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为基层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