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档案30年(之二)

2009-04-08 08:45
北京档案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馆东城区西城区

阿 昆

开场白:本期的关键词是“新馆”,“新馆”是改革开放中最受档案人热捧的一个词。竞相建设新馆,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馆更比一馆强。一座座新档案馆拔地而起,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档案部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王学华:要说当年档案馆的库房有多大,还真没有我们今天许多人的住房宽敞。对此,您可能不信,但这却是有案可查的事实。1962年底,全市9个远郊区县档案馆初建时,库房面积共计285平方米,馆面积均仅30余平方米。其中,多数库房为旧平房或一般办公用房,不具备安全保管档案的条件。到1980年底,18个区县档案科、馆库房面积1741平方米,馆面积仍均不足100平方米。其中,房山县档案馆是旧县衙大堂,西城区档案馆是原王府祠堂,东城、石景山、顺义、大兴等区县档案馆是地下室或地下人防工程。

孟庆华:对改革开放初期的档案馆,东城档案人的感受极深。东城区档案馆成立初期,曾在区委办公楼地下室办公,占地面积100平方米。1981年底,迁至钱粮胡同后,仍在区委南楼地下室,面积较前增加了12平方米。故此《兰台颂——献给东城区档案局成立20周年》一诗中写道:“忆当年,地下库房潮湿暗,档案沉睡不见天。五节柜,占地宽,手工检索慢又繁。人员办公条件差,档案保管环境烂。”这是对当年东城区档案馆保管环境和工作条件形象、生动的真实写照。

赵东:我家就住东城区,因此对1993年位于外交部街的东城区档案馆新馆的交付使用,印象极深。新馆当时以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2776平方米,在外交部街周围的一片平房中鹤立鸡群,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按照《档案馆建筑规范》建设的地市级档案馆,在北京的18个区县中也是首屈一指。

周宏:但这个令东城档案人骄傲的纪录,很快就被刷新。从《档案志》得知,一年后的1994年,昌平区档案馆新馆落成,以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并具有民族风格形式,后来居上。而同时落成的西城区档案馆新馆,更以地上七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遥遥领先,被评为北京市优质工程。由于此时,市档案馆新馆尚在建设中,故西城区档案馆新馆建筑面积一度超过了市档案馆面积4196平方米。

陈杨:说起市档案馆,老同志告诉我:虽几易馆址,却一直在陈年老屋中徘徊。最初位于和平门内西松树胡同21号,馆库是上世纪2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房屋。1970年底迁至建国门内贡院西街8号,是50年代初的砖混结构楼房。直到1995年10月,才旧貌换新颜!由于新馆高达17层,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已成为蒲黄榆地区的一幢标志性建筑。

谷振海:说新馆,道新馆,新馆问世风光展,一代更比一代“款”。我把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新档案馆称为第一代新馆,如此算来,90年代建设的可称第二代新馆,到本世纪初则有第三代新馆问世。俗话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同样,建的早不如建的好。各区县的新馆在建设上不仅各具特色,而且往往后来者居上,无论是建筑面积、建设标准,还是内部设施都超过了先前落成的档案馆。

李建功:众所周知,延庆在北京是个不算富裕的远郊县,但30年中在3处三建新馆却创下令人称道的奇迹:1979年延庆县档案馆仅有平房7间,其中库房5间近lOO平方米。80年代在原址建起二層楼房600平方米,勉强可以算是一建新馆;90年代在香水苑街二建新馆1530平方米,也只能说平平常常;可2008年在妫水河畔三建新馆5762平方米,则超过了一些富裕区县早年建设的新馆。

安兰田:这不由得让我想到,2010年以后建成的档案馆新馆,可否称为第四代档案馆。从本刊登载的文章中得知:石景山区档案馆已将改造工程列入“十一五”规划,目前已完成功能需求及初步选址工作。大兴区档案馆新馆占地15亩,建筑面积预计1.5万平方米,附属设施一千平方米,已进入选址阶段。

曹淑芳:读本刊《纪念改革开放30年》栏目后,深感档案人30年建新馆的历史无比辉煌;而看到未来大兴区档案馆的建筑面积已直追市档案馆,更让人欢欣鼓舞。但是面对区县档案馆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面对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新馆的相继落成,又不禁让人思考市档案馆今后的扩建和发展,如何才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档案文化事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猜你喜欢
新馆东城区西城区
西城区总工会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平安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 西城区召开庆“五一”表彰座谈会
深圳科技馆新馆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以人为本、科学谋划,以创新引导首博新馆建设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
来宾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