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2022-08-01 08:13孙亚男陈民伟
山东高等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相关者产教指标体系

孙亚男,陈民伟

(1.青岛大学 师范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厦门华厦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高校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考核产教融合成效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要积极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产教融合效能评价,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强化监测评价结果运用,作为绩效考核、投入引导、试点开展、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1]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1558号)指出要探索建立体现产教融合发展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以支持各类院校积极服务、深度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创新。[2]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充分说明了构建高校产教融合效果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高校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文献回顾及问题提出

(一)产教融合效果评价的维度

胡伟卿从校企合作的教育资源、过程和效果三方面,构建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校企合作的绩效进行评价。[3]赵恒伯从校企合作项目业绩指标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监测、教学过程监测、企业素质监测等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陈超逸从学校管理角度、企业运营角度、综合评价角度建立了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模糊DEA的合作绩效评价模型。[5]朱海静从校企合作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以及成果验收三方面构建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6]王秦和李慧凤从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培养条件、培养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合作博弈的校企合作效果评价机制指标体系。[7]文益民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校企合作基础、校企合作设计、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合作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8]朱双华从项目管理与实施、项目成果、财务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9]李时利用CIPP教育评价模型,以校企合作的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和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类评价为框架,构建了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10]周春光等从保障条件、组织实施和合作成效三个维度构建了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1]通过梳理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学者们主要是从前期投入、合作过程以及效果评价来展开构建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产教融合效果评价的方法

高慧和赵蒙成对高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质性研究,借助Nvivo11.0软件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质量评价,认为应从学生、教师、学校、企业、政府五个方面因素入手进行评价。[12]童丽和陈镇杰以企业为研究案例,运用Nvivo11.0软件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组织承诺视角的协同育人效果提升模型。[13]范春萍和夏涤采用德尔菲法遴选专家,通过三轮咨询评价,构建出了高校新兴工科设立评价指标体系。[14]霍丽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从校企协同合作能力、服务城市发展建设能力、社会环境支持度三个方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产教融合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价。[15]谢敏、顾军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合作支持”五个维度构建了校企融合度评价模型并细化出三级指标体系,再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相关指标的权重系数。[16]岑霭芬从产教融合主体、资源、机制、成果四个子系统出发构建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广东省某市17所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数据,结合Topsis法和RSR法进行综合排序和分档。[17]陈新民从应用型人才培育能力、科学研究综合竞争能力和市场需求直接满足能力三个维度出发设计12项指标构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18]周春光引入改进的G1-法,通过专家对各准则层指标重要程度的理性判断进行权重的确定,然后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为实证案例,运用基于中心点可能度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对其进行绩效评价。[19]综上可以看出,有关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的方法既有质性分析方法,也有量化分析方法,其中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都是常用的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方法。

(三)产教融合效果评价存在的不足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看出当前学界越来越关注高校产教融合的效果评价,然而上述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产教融合效果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健全社会第三方评价,而多数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重点都是学校和企业,产教融合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主体,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从多主体出发考虑;二是有关产教融合效果评价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职业院校,缺少对其他类型高校产教融合实施效果的研究。三是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主体,构建了高校产教融合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两类产教融合的主要模式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发现高校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有效的推动高校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主要利益相关者在产教融合实践中的利益诉求分析

弗里曼(Freeman,R.E.)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提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者为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20]30这一定义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根据这一定义,高校开展产教融合存在多个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其中高校、企业、政府、学生四类利益主体与产教融合发展最为密切相关,既能影响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也能从产教融合中受益。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这四类主体的利益诉求,以及它们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高校的利益诉求主要有:一是获得资金、设备、技术、师资、实习实训场地等资源。二是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相吻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三是提升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聘请行业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进校做兼职教师以及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上获得便利。企业的利益诉求主要有:一是获得所需的原创技术,改进企业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收益。二是获得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的人员,储备优秀人才。三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获得社会上的良好声誉。学生的利益诉求主要有:一是积累经验,增强实践技能,促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二是获得将来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以后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打下良好基础。三是了解企业文化,加深对岗位的认识,提高就业能力。政府的利益诉求主要有:一是解决教育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难题,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率。二是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三是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政策,促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实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利益相关者在产教融合实践中的责任分析

产教融合实践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履行情况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获得息息相关,各利益相关者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付出一定的行动,才能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满足,进而推动高校与企业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高校在产教融合中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一是为产教融合建立相关的管理及激励制度,为产教融合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大对产教融合的实践经费投入、设备投入、师资力量投入、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企业兼职教师占比,增派相关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措施加强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建设。四是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共同探讨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相关问题,增加产教融合专业数量占比,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培养出企业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企业在产教融合中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一是为产教融合建立相关的政策文件,与学校顺利合作开展产教融合。二是企业要为高校产教融合提供资金、技术、设施设备等资源,与学校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建产教融合平台,让学生进企业实习,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三是与学校协同育人,开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共同开发专业建设及教材建设、为学校教师培训提供便利,派遣企业有相关经验的技术技能型员工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对参与产教融合的师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学生在产教融合中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一是认真实践,掌握实践技能,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努力成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创造效益。二是提升就业水平,为行业企业做出贡献,提高学校和企业的声誉。政府在产教融合中承担的责任主要是:一是对高校产教融合提供资金、设备、土地、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支持。二是为高校实施产教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相关优惠政策,推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为产教融合的开展做好顶层设计。

(三)高校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指标构成要素

通过对高校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以及责任的梳理,可以发现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需要履行的责任密不可分。只有满足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促使各利益相关群体履行相应的责任,才能发挥高校产教融合的最大成效。关于高校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王秦以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培养条件、培养效果4个一级指标,政策支持、组织机构、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培养、教学设施、合作规模、合作培养功能、师资队伍、学校考核、企业考核10个二级指标构成了校企合作效果评价机制指标体系。[21]文益民以校企合作基础、校企合作设计、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合作效果4个一级指标以及细化出的32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2]赵蒙成以学生、学校、企业、政府为一级指标,学校、企业、政府的具体参与者构成了二级指标,各利益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活动与利益诉求构成了第三级指标体系。[23]朱双华以项目管理与实施、项目成果、财务效益、社会效益4个一级指标以及15个子指标构成了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24]姚润玲构建的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教融合规划、产教融合组织、产教融合实施、产教融合效果4个一级指标和经济投入、制度建立、专业建设、课程及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信息沟通、培训指导、就业水平、学生满意度、毕业证书含金量11个二级指标以及31个三级指标。[25]李时以环境基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培养行动能力、成果绩效能力为一级指标,区域环境、学校影响力校企合作机制、师资投入评价、经费投入评价、机构投入评价、基本培养评价、实践培养评价、教师业务能力、能力评价、社会评价、合作效益为二级指标,并细化出36个三级指标构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26]周春光设置了保障条件、组织实施、合作成效三个一级指标,经济投入、人力资源、机构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基地建设、科技服务、就业水平、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12个二级指标以及30个三级指标构建了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7]参考以上文献,结合梳理的产教融合实践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承担的责任,最终形成本文的高校产教融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高校产教融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本文主要对高校产教融合当中比较常见的“集团办学”模式和“产业园区”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产教融合“集团办学”模式主要指高校隶属于某个大型集团,如青岛电影学院,其主办方为青岛海发集团。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集团全面支持学校实施产教融合,学校相关学科和专业则全面融入于集团相关产业,学校在集团领导下与相关产业共同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实现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产业园区”模式主要指高校与当地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产业园区,如四川传媒学院周边的产业园区——成都影视硅谷。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多方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多方共同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实现协同育人。[28]本研究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对两类模式的核心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7份。

(一)实证分析

1.产教融合实施效果的描述性分析

表2显示,高校产教融合效果评价的每题平均分为3.66,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从效果评价的三个维度上看,高校提升状况得分最高为4.18分,学生就业水平3.57分次之,最后是行业满意度为3.23分。其中,题项“有效形成了高校的办学与人才培养特色”平均值最高,为4.40分,说明两类产教融合模式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形成办学与人才培养特色。题项“有效满足了行业企业对岗位紧缺人才的需求”平均值最低,为3.07分,说明目前两类产教融合模式在协同育人培养上未达到最佳效果。

表2 高校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描述性统计

2.产教融合实施效果的差异性分析

以“集团办学”和“产业园区”为分组变量,对高校产教融合实施效果的三个维度及总体效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不同产教融合模式在高校产教融合总体效果及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表3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产教融合模式在学生就业水平、行业满意度、高校提升状况以及产教融合总体效果上的平均数差异检验未达到显著性,说明两类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各有特色,在产教融合上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

表3 产教融合实施效果关于不同产教融合模式的独立样本t检验

(二)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高校产教融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产教融合的“集团办学”模式和“产业园区”模式为例进行实施效果分析,经验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学生在产教融合单位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就业率呈中等水平,产教融合有待深入推进。第二,从高校获得岗位紧缺人才,提高其经济效益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直接动力;第三,产教融合能够有效形成高校的办学与人才培养特色,但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提高。

政府需要完善对高校产教融合的配套政策,在土地、资金、项目、设施设备上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要加强对配套政策的持续性支持。其次,要制定吸引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优惠政策,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对接平台,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还应推动相关专家学者、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科学制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为高校产教融合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需要调整学校的管理经费,争取对产教融合更多的经费投入,并吸引企业对学校的产教融合进行经费和设备投入,以保证师生拥有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其次,通过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吸引行业企业优秀师资入校、增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实用性等途径加强师资建设。

企业层面需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高校产教融合的学科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习实训、师资培训、学生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环节。其次,要加大参与力度,提高协同育人质量,与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将企业与高校“双主体”协同育人落到实处,发挥产教融合的最大成效。

猜你喜欢
相关者产教指标体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