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建文,谢振年,丁雅倩,王晓锋,李东冰,柏燕军,谢雁鸣,贾小强,赵卫兵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其中急性白血病最为多见,在儿童和成人中均有发生[1]。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症状,化疗是该病重要的治疗方法,化疗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大量正常的造血细胞及直肠和肛周黏膜,导致粒细胞缺乏,增高了肛周感染发生风险[2],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双重痛苦,而且会影响到患者化疗和骨髓移植的顺利实施,甚至造成不可控的脓毒症危及生命,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种类和方法有限,疗效并不确切,相关研究也很少,因此本研究拟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3],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评价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并进一步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1.1一般资料 文献计量学数据来源于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文献数据库。
1.2检索方法 在以上四个数据库中,中文搜索方法是:输入标题或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痔、肛裂、肛周脓肿、肛周感染,准确匹配。外文搜索方法是:输入Acute leukemia、 Hemorrhoids、 Anal fissure、 Hemorrhoids、 Perianal abscess、 Perianal infection。
1.3文献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文献需与主题词相符合,包括急性白血病预防、诊治、药物、实验等肛周疾病相关文献。文献类型为临床、护理、基础实验等。排除标准:重复或多次发表文献;无全文文献。
1.4文献计量学分析 根据以上方法,知网数据库搜索文献104篇,万方数据库搜索文献76篇,维普数据库搜索文献70篇,Pubmed搜索文献13篇,合计263篇。263篇文献经NoteExpress去重处理,然后根据文献选择标准筛选后,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65篇。使用NoteExpress统计文献发表时间、期刊级别及类型和高频关键词分布情况,然后利用Excel 2019对符合标准文献中患者性别、年龄、诊治、治疗效果进行描述和呈现。
2.1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文献量总体不多,从1990—2008年期间文献量有小幅波动,在2009—2011年每年2篇,自2012年开始增多,共40篇,占总文献量的61.54%。
2.2期刊级别、文献种类和高频关键词的分布情况 因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关注和研究较少,统计源性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及中文期刊发表很少;从文献类型分析,期刊文献较多占95.38%(62篇),会议论文较少占4.62%(3篇);从高频关键词分析:急性白血病54篇(83.08%),肛周感染52篇(80.00%),化疗16篇(24.62%),护理13篇(20.00%),感染7篇(10.77%),预防6篇(9.23%),坐浴4篇(6.15%),骨髓抑制期3篇(4.62%),碘伏3篇(4.62%),肛周脓肿2篇(3.08%)。
2.3文献关注点 我们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文献的关注点依次为临床(59%)、护理(29%)、病例报道(12%)。
2.4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诊治现状 从符合文献选择标准的文献中筛选和分析,共有患者4095例,男性占比高于女性(男性占56%,女性占44%);本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20岁以上人群居多,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高发年龄段吻合。我们将对以临床诊治为主的38篇文献从研究目的、方法、指标、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种类方面进行分析。
2.4.1研究目的、方法和指标:从其中有关临床观察类的38篇文献分析,文献的研究目的主要为治疗和预防,临床已经关注了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处理、预防措施,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观察;研究方法方面以随机分组对照为主,其次为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研究指标集中于临床有效率、感染发生率、症状改善程度、作用时间和实验室指标。见表1。
2.4.2临床治疗方法和临床所用药物:文献中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理疗(微波、红外线灯等)、药物局部外用、抗生素局部和全身用药等。临床所用药物种类:中药外洗汤剂、西药外洗剂、外用中成药、各种消毒剂、抗生素类等,尤其是2007年后,随着中医药的介入,临床医生对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治疗手段及可供选择的药物逐渐增加。见图1~2。
急性白血病患者因化疗处于骨髓抑制期,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呼吸道、肛周、口腔、肠道等部位感染,尤以肛周感染多见[4-5]。究其原因:①肛门是消化道的出口,粪便极易对直肠远端及肛腺造成损伤和污染,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②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降低,特别是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极低,免疫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较差;③多数患者长期卧床、体能下降,加之化疗药物对消化功能的影响,患者常出现便秘或腹泻,增加了直肠远端及肛门的负荷,从而诱发肛周疾病;④血液科医务人员及患者精力多集中于血液病的治疗而忽视肛周的防护与观察,常常延误治疗时机。以上原因导致了肛周疾病在白血病患者中的高发生率。肛周感染如果处理不当,均会延误化疗和骨髓移植时机,甚至引发脓毒症导致死亡[6]。以往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很少,我们通过文献计量学研究,对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尤其是对此类特殊患者的研究目的、方法、指标及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种类进行了细致分析,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但因研究数量和范围有限,将来需要深入研究。
图2 不同年份发表的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文献中治疗方法频次分布情况
3.1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文献发表数量少 从1990—2011年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很少,从2012年起开始增多,说明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关注度开始上升,随着人们知识水平和卫生意识的提高,患者及血液科、肛肠科医务人员开始逐渐关注和重视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发生的风险及诊治[7]。
3.2高质量文献发表较少 文献发表的期刊数量整体较少,临床试验研究方法不够严谨、研究方法设计粗糙,大部分集中于临床观察,研究层次和深度相对较差,导致文献的质量不高。虽然自2012年以来,关于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对其他疾病的研究文献发表量严重不足。也间接说明医务人员对此关注度不够,研究方法和临床药物缺乏,需要临床医生从各个角度更多地去关注此类疾病。
3.3文献研究范围狭窄、缺乏基础研究 发表的文献研究的热点集中于肛周感染,药物和治疗方法相对有限,间接提示我们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问题需要研究的空间较大,多数医生仍未找到相对可靠的治疗方法。我们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预防性综合干预可以明显减少肛周疾病的发生[8-9]。从文献观察,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观察,而深度的研究,如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疾病程度与化疗、移植的相关性等欠缺,将来可作为本学科发展和研究的重点方向。
3.4西医治疗手段单一、疗效不确切 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西医的治疗手段相对单一,近10年来杀菌消毒制剂和抗生素是被广泛采用的治疗方式,本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外治法,以局部用药为主,药物的选择大多根据临床医务人员的经验而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研究指标相对较少,大多是主观性指标。随着治疗方法的多样化,药物的选择增加,尤其是中医药的介入,治疗药物种类选择范围扩大,但是相关文献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多集中于西医医院,中药相对使用量较少,而由于急性白血病以化疗和移植为主,患者集中于血液科,大部分为西医临床医师,对中医药缺乏认知和使用经验,因此未能体现中医药在特殊人群急重症中的治疗作用。
由于急性白血病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多卧床而活动量少,免疫力极度低下,加之肛周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同时医院生活条件不够便利,患者多难以保持肛周卫生,肛周疾病发生概率大幅增加,因此精细化干预[10]、加强对家属的培训,可以减少肛周疾病的发生,也更能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但是缺乏大数据、多中心的研究工作,限制了其推广。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研究领域早已被血液科医务人员重视,但是肛肠疾病领域仅有李东冰教授团队对此积累了相对成熟的治疗经验,导致缺少多中心及相关基础性研究,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有限,同时临床研究设计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质量亟须提升。将来我们应积极扩大研究范围,加强血液科、肛肠科、药理学、中医学等多领域、跨专业的合作,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