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专栏作家
创业过程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变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知识和眼界会让大学生们与时俱进,在新兴产业的探索和创造中,获取更高的追求,赢得最大的效益。
接受高等教育最后的归宿是要就业回馈社会,现在就业的渠道还是比较宽泛,如报考公务员、应聘大企业、参与事业单位竞争、参军入伍等等。每年有几百万大学生走向社会,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少。
然而今年的就业有点“麻烦”。众所周知,疫情三年,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就业岗位不同程度减少。有的单位别说招新人,连现有的员工还要裁减。再则,今年的毕业生人数也超出往年,达到了一千多万人,创历史最高。
捧“铁饭碗”、入“体制内”、选择收入待遇颇丰的职业与岗位,毋庸置疑这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包括家长们的目标和梦想。然而,梦想成真既要靠实力又要有机会,但有的人恰恰这两方面都呈“弱势”。庆幸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机会的时代,条条大路通罗马,“被动”就业之路有阻碍,自主择业则是一条“主动”迈出的光明而宽阔的大道。
大学生历来就是创业的生力军,有知识有专业是最大的资本,也是最好的基础。大学生创业是将知识转化为财富,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变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知识和眼界会让大学生们与时俱进,在新兴产业的探索和创造中,获取更高的追求,赢得最大的效益。而这个奋进过程恰好能把新时代大学生勇于搏击、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力量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看,自主创业远比在“固定”单位和岗位上所发挥的能动量要大得多、主动得多。
纵观中外、回望历史,大学生自主创业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和经济效益,不可小觑、不敢忽略。特别是互联网事业,那些翘首世界的IT行业“巨头”,许多都是靠自己努力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赢得社会和人们的惊叹和赞誉。
我们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有丰厚的土壤和条件,一方面有国家的大力扶助与支持。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出台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收优惠、创业补贴政策;打开创业孵化基地的大门,提供项目推介、孵化服务支持等等,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实招、务实功,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多方面帮扶,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这是党和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具体而实际的关心和爱护,目的就一个,让大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更多机会回馈社会,同时打造自己的事业。
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对个人成长、实现“自我帮助”的最好实践。万事靠自己,困难、障碍、阻力、麻烦等等,要靠自己去解决。要么有人说,在“个体”事业里成长的大学生显得更“成熟”、更“干练”。
确实,人的一生,有的平平淡淡、无波无澜、默默无闻,有的则风风火火、波澜壮阔、名闻遐迩。做什么样的人是个人的选择,但作为创业者,作为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人,特别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还是“轰轰烈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