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北部海洋经济圈龙头的青岛进入现代海洋城市第二梯队,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关键枢纽。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这是中国首份以现代海洋城市为主题的研究报告,也是首个反映全球海洋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现代海洋城市评价体系”。为了评估我国重点海洋城市的发展水平、瞄准我国海洋城市的全球定位、优势与短板,从多个维度对全球40座样本海洋城市进行综合评估。
报告认为,现代海洋城市融合了“现代”和“海洋”两方面特征。城市的“海洋性”表现为具有滨海的地理区位特征,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城市的“现代性”则体现为城市功能从传统的以商贸、制造为主向金融、服务、创新转型的过程。
(2)能够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必然离不开各种机械设备、人力资源、技术等,这些都是发展农业必备要素。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通过融资租赁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其能够解决因技术滞后而产生的贬值问题,又可以获取使用农业设备的权利,再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政府会给承租方提供资金补助等,为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间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根据测评结果,伦敦、新加坡、东京、纽约、上海、香港的综合分数遥遥领先,位列第一梯队;作为中国北部海洋经济圈龙头的青岛,以及领跑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广州、深圳,则进入第二梯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关键枢纽。报告指出,凭借在科技创新策源、经贸产业活力两大维度的突出优势,青岛在海洋经济领域,与洛杉矶、汉堡、鹿特丹等国际名城实力相当。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地方之一,去年以来,青岛相继发布《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描绘蓝图。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地方之一,青岛引领现代海洋城市描绘蓝图
目前青岛研究方向覆盖海洋动力、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技术与装备等多个领域。
作为中国北部海洋经济圈的“领头羊”,海洋科研历来是青岛王牌优势。据悉,目前全国30%涉海院士、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以及50%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均集聚青岛。2022年4月,青岛发布文件提出,到2035年要初步建成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活跃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这一定位是比较准确的。”谈及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路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乔方利表示,“经济发展太重要了,但还是要把科技摆在第一位,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在全球海洋经济格局洗牌、海洋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背景下,青岛正瞄准机遇,借力科研优势,打出切入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新王牌”。
(2)阶段二。桥梁中间设置隔离墩,将左幅桥梁封闭,右幅实现双向车道通行,同时设置合理的通行时速。此阶段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左幅需要进行拼接施工,同时桥面需要进行铺装施工。
“青岛海洋资源本身比较丰富,有明确的海洋产业集聚区,科研‘国家队’力量突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胡振宇表示,在完善的海洋管理机构、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以及丰富的产研资源支撑下,青岛发展现代海洋城市的优势“非常明显”。
梅兰妮·斯万将区块链分为三个阶段:区块链1.0、区块链2.0、区块链3.0。我国正处于2.0阶段,并且大量的学者在理论研究上探索区块链3.0时代。区块链在各领域的开发空间巨大,相关技术的创新应用层出不穷。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也给政府监管部门、传统金融机构、个人群体等带来巨大挑战。
青岛浓厚的海洋科研因子来自多年来入岛驻扎的一批批海洋科研“国家队”。
针对青岛市提出的“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提出了5个建议:一是打造经贸产业活力之都,构建开放互联智慧港航体系,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布局海洋创新经济产业链;二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增加基础教育中海洋元素比重,强化高校海洋基础学科建设,打造城市“海洋科学走廊”;三是打造高水平的门户开放枢纽,开展具有品牌效应的国际交流活动,开发贴近大众的海洋公共传播产品,参与国际治理标准建设;四是打造全球资源配置节点,提供智慧航运、便利化融资支持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海事服务;五是打造现代城市治理标杆、宜居宜业宜游低碳城市。
陈诚说:“这孩子的大哥是共产党新四军那边的人,还是游击队长。把这样的人长期放在身边,不太好。所以我把他交给你,这样对他对我都好。”
遗憾的是,虽然拥有强大的研发基础,但过去许多在青岛研发的药物却未能在当地完成转化。张德蒙认为,“一是行业集群度不够,我们不能只有研发基地或制药工厂,应该考虑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布局、形成协同效应;二是融资环境还需要更活跃一些。”
“在研发和产业化环节,青岛的‘海洋’元素都特别突出,海洋经济形成规模效应,为海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德蒙表示。
接下来按照网站建设的思路,逐一设计制作各个页面。图1为课程“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微网站效果图。
前面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评价意识等要素确立了教学设计方案的量化赋分规则,据此对职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见表5).
此外,乔方利表示,海洋治理不是一个单纯的科研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科研机构、政府、企业、民众等多方力量参与。
从青岛科研机构分布情况中可以发现,目前青岛共建有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1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13家“国字号”科研平台依托企业建设,行业头部企业参与构成青岛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海洋科研是青岛的优势,也是责任。”乔方利表示,作为全国海洋科研人才的“孵化器”,近年海洋科研人才从青岛走向沿海城市,从总体上看也逐步增强了中国海洋科研整体实力,“不要把人才流动视作一种负面的人才流失,人才合理流动能够带动不同城市、区域间整体发展。”
据介绍,目前青岛已聚集以正大制药、黄海制药、明月海藻等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数百家,形成西海岸海洋高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崂山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和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科技园3个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其中,西海岸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海洋微生物数据库,以及全国唯一的海洋药物中试基地。
青岛是全国最早利用海藻等海洋生物开展药物研究的城市。目前,在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全新分子结构的海洋药物)中,有2个诞生于青岛。
“据统计,目前青岛的涉海科研院所大概超过30家。”乔方利说,作为“中国海洋科技城”,青岛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厚的科研底蕴,“科技研发投入是一个漫长过程,不是今天提出建一个涉海单位,明天就建成,后天就产生效果了。需要有宏观布局,要沉得住气,聚焦海洋科研领域不断推进。”
海洋药物研发转化遇阻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海洋药物不像化学药物的研发生产可以从仿制药出发,海洋药品研发生产周期非常长,目前问世的海洋药物,其实验研究绝大多数都始于三四十年前,很多药企没有动力去做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创新药研究。
海洋药物研发成果落地不畅,映射的是青岛面临的科研成果转化“痛点”。
D和Y两港口城市相距200 km,是东北地区对外贸易运输的门户。由于腹地相互重叠,两港口具有长期的竞争关系。这里选取东北地区40个城市作为他们的共同腹地,把从CEIC经济数据库得到的出口货物数据作为港口运输的需求。从港口统计年鉴获得D港和Y港的基础设施数据见表1。
“从经济活跃度、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上看,青岛还需要和上海、深圳等城市学习。”乔方利表示,目前许多科研成果在青岛本地仍缺乏产业应用场景。胡振宇也表示,青岛市场化相对弱一点,未来应打造更宽松的容错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制化环境。
从基础研究到落地转化、从而形成产业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有持续、稳定的研究团队,同时不断有带着新思路的人才补充进来,还要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流入到与研发密切相关的中上游环节。
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实验室,或将成为解决青岛研发落地转化难题的突破口之一。
由于我国婚姻家庭社会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岗位体系不健全、薪酬待遇偏低、行政干预过多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专门从事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的人员数量有限,目前在岗的大部分工作人员仍是非专业和半专业人员,社会工作人才匮乏。加之市场导向的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更趋于利益化,数量颇多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社工机构数量较少,不能有效地集聚婚姻家庭社工行业的专业人才, 真正发挥社工的专业作用。
作为最早发展起来的海洋药企之一,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就以自有研发团队为基础,在2015年获批成立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并牵头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医用级海洋源生物材料绿色规模化生产及先进功能产品研发”,正式加入海洋基础研究“国家队”。
梳理青岛海洋产业发展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青岛全市完成海洋生产总值4684.84亿元,总量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占GDP比重达30%以上。其中,2016年至2021年,青岛涉海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由12.31亿元翻倍增长至31.80亿元,每年增速均超两位数。
将目光投向区域之外,胡振宇提出,青岛与上海、深圳、广州等海洋城市在海洋创新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协作空间,“应通过城市协作进一步提升海洋生物医药等涉海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水平”。
“这些海洋城市都有着很强的构建联盟或合作机制的基础与需求,应围绕‘海洋’主题,探索跨区域协调、有效配置资源,推动自贸试验区更有效开放,发挥比较优势。不是‘以谁为主’,而是构建有效的城市网络,从而促进海洋城市合作网络的国际化。”胡振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