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封满楼
这是一场笃行不怠的探索,历经10年踔厉奋进的研发工作,开发出全球先进的双靶标HDAC抑制剂;这也是一种质朴深沉的感情,持之以恒只为实现抗肿瘤与抗器官纤维化新药创制,回报生他养他的一方土地,推动中国原创药产业的发展。
尽管取得了不菲的业绩,栾业鹏现在仍愿意泡在实验室里,跟瓶瓶罐罐打交道,探知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火花和灵感
过去,我国抗癌原研药物的开发落后于发达国家,“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在新药研发领域,我国开始了从“复制欧美”到“中国智造”的征程。
在这场筚路蓝缕、砥砺图强的征程中,就有海归博士,青岛大学药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泰博恒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栾业鹏的攻坚身影:这是一场笃行不怠的探索,历经10年踔厉奋进的研发工作,开发出全球先进的双靶标HDAC抑制剂;这也是一种质朴深沉的感情,持之以恒只为实现抗肿瘤与抗器官纤维化新药创制,回报生他养他的一方土地,推动中国原创药产业的发展。
“理科学霸”是栾业鹏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2001年至2005年,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系;2005年至2010年,在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与他聊天非常轻松,他说话简洁务实且思路清晰,举止谈吐亲切谦和,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在学生时代,栾业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我在高中时学习还不错,高考时是全班第一名。”栾业鹏笑着说,当时他与班里一名高考“保送生”是好友,两人平时互相督促学习、相互比拼成绩,不但没有影响友谊,反而双双取得好成绩。更有趣的是,俩人都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高中就“超前”把大学化学课程学完了。每逢周六周日,栾业鹏喜欢泡在图书馆或实验室里,“我几乎把青岛市图书馆的化学书籍都读了一遍。”
凭借对化学的痴迷和热爱,栾业鹏报考了当时刚刚合校后的山东大学药学院,本科学习奠定了扎实的药学专业理论基础。本科毕业后,栾业鹏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期间,我的导师是徐文方教授,”栾业鹏表示,药物化学是众多药学学科的上游,是新药研发的核心,也是药学院炙手可热的专业。“此前,徐教授与药企合作开发了一款心脑血管新药,并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这件事给了我很多激励和启发,”栾业鹏认为药学专业并非封闭在实验室的理论科学,而是走进药企、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实用型科学。
“抗击癌症等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制”成了植根于栾业鹏心中的梦想。博士期间,栾业鹏主攻以氨肽酶N为靶点的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的课题研究,得到了一系列以乌苯美司为先导化合物的、具有良好肿瘤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期间,他曾先后参与国家科技部863课题(No2007AA02Z314)和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2009ZX09103-118)研究。
如果说研究生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博士后研究工作则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研发方向和路径逐渐清晰明朗。
2010年至2012年,栾业鹏作为博士后在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从事海洋来源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全合成与结构改造工作。博士后期间,他完成1个具有新颖螺环缩酮结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其绝对构型的确定,并探索了天然产物灰绿霉素A的全合成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一个系列的灰绿霉素A类似物,其中化合物495具有拓扑异构酶II抑制活性,同时体外抗肿瘤活性优于母体化合物灰绿霉素A,目前该化合物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真正激发我创业的想法,还是在出国留学期间。”栾业鹏为了学习更加先进的药物研发知识,于2012年至2015年赴美国佐治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重点开展组蛋白乙酰化酶和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工作,主攻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小分子抑制剂的合理设计与合成以及多肽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纯化等领域。
实际上,栾业鹏在山东大学读博期间曾作为国家选派交流生,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药学院从事药物合成方面的研究,合成了一系列以格尔德霉素为母体的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并对化合物的pKa值与化合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此外,他还对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靶向于凋亡肿瘤细胞的荧光探针进行了合成。
在外人看来,药物化学是一门枯燥的专业,栾业鹏却视之为乐趣的源泉,尤其是在实验室中更是如鱼得水。国外研究期间,他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研究方向,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药学的科研殿堂中。
“国外大学重视研究成果转化,不少教授导师成立了公司,将研究成果通过市场转化实现价值,或者直接将研究成果转让给药企。”栾业鹏同时敏锐地感觉到中国正加快推进新药研发。“用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填补抗癌新药研发某些方向的空白,推动国内原创抗癌药产业进步。”这一想法不停地召唤着他回国发展。
创新药难,研制成功创新药更难,研制成功抗癌新药更是难上加难。谁能问鼎巅峰,谁就掌握了医药经济的命脉!在这个艰难的跋涉中,栾业鹏勇于迎难而上、负重前行。
2015年回国后,栾业鹏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青岛,入职青岛大学医学部药学院任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当时,青岛大学药学院非常重视引进和培养海归人才,栾业鹏刚入校不久就凭借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专项等,成功入选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计划。
“这是我第一次申请到国家级课题项目,非常兴奋,有了项目资金就可以带团队开展课题研究。”栾业鹏全身心投入到抗癌新药研发中,他走访调研了高校、药企的抗癌药物研发成果和研究方向,不断汲取既有成果知识,从中挖掘技术空白点和科研创新点。
药物靶点的发现及确认是所有工作的起点。“如果将癌细胞比喻成一个靶点,药物分子就是子弹。目前很多抗癌药物分子都是单靶点,一个子弹瞄准一个靶点;如果采用双靶点,相当于将药物分子绑定了双弹头,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度会更高。”栾业鹏表示,与单靶标药物相比,双靶标药物疗效更强,耐药发生率更低,与联合用药相比,双靶标药物毒副作用更小,病人依从性更高。
下一个关键则是筛选发现理想的分子化合物。“我们针对3个癌症相关靶点先后合成了300多个崭新的化学分子,每个靶点要做数次重复试验,通过不断试错,从中选出一两个合适的候选化合物。”面对如影随形的科研失败风险,栾业鹏始终保持着乐观淡定的心态,“选择了做创新药这条路,就意味着每一天都在试错,每一个错都提供一个新的信息,把我们引向新的方向,这正是科研的乐趣所在。”在实验关键阶段,栾业鹏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经常熬夜通宵做实验,被同事们戏称为“实验狂人”。
在实验关键阶段,栾业鹏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经常熬夜通宵做实验,被同事们戏称为“实验狂人”
十年磨一剑。经过10余年的科研探索和不断创新,栾业鹏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春天。2021年前后,栾业鹏利用全球先进的双靶标药物分子研发技术,先后成功开发了针对恶性肿瘤的3个候选药和1个针对肺纤维化的候选药。
“双靶标药物分子研发技术解决了市场上现有HDAC药物的卡脖子问题,目前国内外没有任何一款双靶标HDAC抑制剂上市用于治疗癌症与器官纤维化,现在我们开发的4个产品均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有望填补该领域空白。”栾业鹏介绍说,现在国内外很多药企开始关注双靶标药物开发,所以他们将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步伐,未来将开发多靶点甚至n靶点抗癌药物分子等。
为了打通技术与市场对接通道,栾业鹏在2021年3月创立了青岛泰博恒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踏上了“学而优则创”的科研型创业之路。
泰博恒,意味着沉稳、执着、投入和务实,也是栾业鹏的真实人生写照。
栾业鹏喜欢安静,喜欢实验室的生活。然而,他心里翻涌着创业梦。这个看起来稳重内敛的理科学霸,其实内心并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趁着年轻出去闯闯,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
参加各类大赛是宣传产品、对接资本的最直接方式。栾业鹏的“双靶标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项目在各类大赛一亮相便获满堂彩:参加“海聚山东、新锐青岛”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获一等奖;参加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齐鲁银行杯”第六届山东省创业大赛决赛,获得留学人员专项赛特等奖;在山东省留学人员来鲁创业项目比赛中获优秀类项目资助……
“除了研发新型药物和承接药物开发类技术委托服务外,公司还提供医药中间体的合成订制服务,可为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单位提供合成订制服务,已经与山东汇智药物有限公司、青岛药品销售有限公司、青岛金峰药业、青岛易博尔生物医药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栾业鹏介绍说,公司招募了山东大学博士、长期从事药物设计的唐晓文和山东大学博士、东京大学博士后高建军作为核心成员,分别负责药物分子合理设计和药物分子的活性评价;还组建了16人的药物研发团队,未来3年还将吸纳100位以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药学人才。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青岛泰博恒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创业前两年即实现营收500万元,目前公司已与青鸾基金进行了多轮对接,接近完成首轮融资1000万元。
“当然,这一切的成绩离不开家乡的支持。”栾业鹏感慨地说,他将创业项目落户青岛(市北)博士创业园后,市北区政府和市北区人社局不仅为公司提供连续3年的免租支持以及全方面的资源、政策服务,还为其打造了人才创业的零门槛服务,让他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安心研发及开展产业化工作。
栾业鹏始终朴素地认为,创业的价值不在财富,而是用个人所学回报故土,以科学智慧治病救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目前,公司新药研发已经完成了临床前研究的开发阶段,进入到临床前实验。“临床前实验需要在动物层面展开,确定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栾业鹏介绍说,药物实验需要分别用到鼠、兔子、狗和猴子等多种动物模型,“猴子最接近人类,是临床前实验最理想的动物,但由于货源紧俏,实验猴价格已经涨到了10万元。”记者了解到,2014年一只食蟹猴的价格为6567元,到2022年2月,已经涨到了13.5万元一只,涨幅超18倍。
“抗肝癌、乳腺癌产品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动物实验,准备进行第二轮实验。”栾业鹏表示,动物选择有随机性,所以一轮动物实验不能保证药物有效性,他要求每项产品必须做三轮动物实验,每轮动物实验投入都在50万元以上。
据介绍,公司计划在2023年完成微管与HDAC双靶标抑制剂的两个产品专利转化,2024-2025年完成新型吉西他滨前药等两个产品的专利转化,预估4种产品的总转化额达1亿元。
尽管取得了不菲的业绩,栾业鹏现在仍愿意泡在实验室里,跟瓶瓶罐罐打交道,探知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火花和灵感。
“我喜欢实验探索的快乐,特别是问题解决时的兴奋。”2022年3月至5月青岛疫情期间,栾业鹏正投入一项肿瘤免疫相关的药物分子合成实验,他天天吃住在实验室里,通过运用10多种方法,终于筛选出了理想的分子。
“创新是药物研发的核心,是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栾业鹏一直关注和学习国内外癌症治疗方式应用的最新进展,开拓新思路,挖掘新技术。目前,栾业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担任国际著名药物化学期刊《药物化学杂志》和《欧洲药物化学杂志》的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专项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来路迢迢,不忘初心。2016年至2020年,中国批准了52种抗癌新药,38种为进口药品,14种为国内药企研发并申报;仅2021年上半年,国内有34款抗癌新疗法获批上市!栾业鹏坚信,通过国人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抗癌新药的出现将打破依赖进口药的局面,抗肿瘤新药研发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