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伟
(张益伟/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插画是插在文字中间,用来解释说明文字内容、故事、思想的图表或者图画。而笔者认为,插画是一种特殊的媒介,可以使人与文字产生共情。插画作为视觉传达的方式、信息传播的手段,主要是运用图像对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做出艺术的解释。插画的应用既要求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又要求具备实用的功能性。在现有的插画类别中,数字插画可谓后起之秀。它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诞生并迅速成熟,又凭借着本身独有的特性,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子类别。相较于传统绘画而言,数字插画可通过自身特有的绘画方式,呈现出传统绘画所无法表现的独特效果和质感。
所谓质感,是指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性,而表于外的某些可触可见的特性,如粗糙、平滑、颗粒感等。区别于透明质感,通透质感是一种可使人感到通彻透亮的特性。透明质感与通透质感相比较,前者更像是在视知觉上接近于无的状态,而后者则是在视觉上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给人朦胧视觉效果的状态。具有通透质感的材料有很多,如翡翠、珍珠、玛瑙等。通透质感在绘画中一直都存在,而当今在数字插画中对通透质感的表达使数字插画本身在画面上拥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光影关系和色彩关系的成熟认知和运用。
在数字插画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可通过自己对光影的感知、色彩的理解、素描关系的观察来进行通透质感的表现。作为插画氛围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透质感的表现可以使视觉风格更加多元化,并拓展数字插画作品的空间维度,是数字插画设计师对光影和色彩等理解的直接表现。合理的通透质感不仅可以使插画的视觉风格更加统一,色彩运用更加丰富,还可以使整幅画面更符合光学原理,并且能够从氛围、情感等多个方面与观者进行互动。
数字插画与传统的绘画在创作过程中存在本质的差别。相对于传统的绘画形式而言,数字插画完全摆脱了对纸、笔、颜料等传统绘画材料的依赖,而是通过现代数码设备,以及与各种电脑软件相结合来进行创作。欲想在数字插画的创作过程中表现出通透质感的特性,具体来说,创作者要从通透质感的原理、表现形式、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剖析,在处理方法与步骤上有以下三个方面。
黑白对比即明暗对比,是绘画过程中的基础原理之一。画面中明确的黑白对比关系是使画面通透的基础。其原理是物体表面由于受到光照强度级别的不同,在我们的视觉领域会出现俗称的三大面五大调。在强光的作用下,由于黑白对比强烈,人感知到的每一个物体都清晰可见,这是光对我们视知觉的影响。在摄影中,摄影师为了突出作品的层次感,一般更加青睐于阴天的光线。阴天的光线属于散射光。它从光质上讲是软光,有柔和、细腻的特征。它难以产生影调明快、色彩饱和的画面效果,却易于表现出被摄景物轻柔、素雅之感。此外,阴天消除了强光的干扰,没有强烈的对比关系,这使得摄影成像整体更加通透柔和,细节更加丰富。在摄影领域,对阴天光线的运用是我们在插画中表现通透质感的启示,即主观降低光照的强度,可以避免强光对画面的干扰;主观打散画面的阳光,可以增加画面的细节,这在一些绘画写生中也可以看到。例如,从汤姆·洛弗尔(美国,1909—1997)的作品《正好(just right)》(图1)中可以看出柔和的黑白对比关系充斥着整幅画面。在黑白对比关系中,不同维度的灰色对比丰富了画面,增加了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层次关系。这主要是从黑白对比的原理出发,通过对光照的分析,合理进行黑白对比的处理,使画面更加通透。
图1 《正好(just right)》
首先,在数字插画的创作中,由于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创作者可以在创作过程中随时调取画面整体的黑白关系进行观察,以便把握画面整体的黑白对比。在此期间,对传统黑白关系的运用应是趋于合理性、针对性的。这要求数字插画的黑白关系应契合实际情况。但数字插画并非传统摄影,在黑白关系处理方面,它是实际黑白关系通过创作者主观处理后在数字媒介上的呈现。因此,从数字插画创作过程的角度出发,根据创作步骤,创作者要调整整体画面的黑白关系,以达到画面中的黑白关系与实际相似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观的调整,如在强烈的黑白对比中试图降低对比度,并不断协调,来实现符合通透质感的黑白对比关系。
其次,在数字插画的创作中,通透质感的黑白对比关系应从创作设备的属性出发。创作者可以运用设备独特的功能,调整画面中物体与物体之间、图层与图层之间的黑白对比关系,使其更协调。
目前,有许多数字插画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局限于对现实黑白关系的模仿,而偏离了创作本身要达到的艺术目的,导致作品刻板而不生动,不具备通透质感。反观具有通透质感作品的黑白对比关系,不难发现单个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整体画面都存在着互通的特征,即单个物体的黑白对比与整体画面的黑白对比相符,并在各个转折面都具有相似的灰度特征。由此可见,创作者在数字插画中对黑白对比进行主观归纳,使其符合通透质感的黑白关系特征,才能将通透质感表现于外。
色彩中包含色相、饱和度、明度三个部分。在进行数字插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对色彩的运用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当进行从图像到绘画的转变时,我们的视知觉已将我们所能看到的色彩进行转换。此外,我们对色彩的感知都是对比出来的,而通透的质感也是对比出来的。相对于金属质感强烈的色彩对比,丰富的灰部色和弱对比色反而更能体现出通透质感。这个原理在一些材质上被直观的体现,如玉石。玉石为什么通透?通过对玉石表面在自然光下的色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玉石表面并无强烈的色彩对比,色彩在明度上无较大起伏,饱和度上也几乎没有过于鲜艳、强烈,本身又极易受到光源色和环境中其他环境色的影响。分析了玉石通透的原因,再结合色彩原理,便可以得出结论。插画创作者可以在绘画过程中主观地降低画面的色彩对比,在色度上丰富整体的色彩倾向。这里对色彩倾向的丰富是在同一物体或同类色中进行的,如暗部会出现互补色。亮部和灰部由于光的折射率不同,反映在我们的视知觉上也会出现不同种类的色彩。在创作时,创作者不仅需要注意感知同类色在不同位置的色彩倾向,还要特别注意光源色与周围环境色的影响。
在饱和度上对玉石的分析表明,低饱和度的色彩更容易体现出通透质感。这里对色彩低饱和度的要求特别针对的是暗部添加的补色和周围环境色在绘制物体本身有所反映时所进行的处理。在明度上根据色彩原理和光的折射原理,通透的物体往往暗部明度相对于普通物体来说更高。但这里有一个度,即暗部明度再高也不可能高于亮部明度。暗部明度运用到插画中,可以提高暗部色彩的丰富程度,达到画面通透的目的。以李旻的作品《点一场盛宴》(图2)为例,整幅画面在色彩运用方面都采用了低饱和度的色彩。色彩纯度方面,大量低纯度色彩的运用,整体互补色的大量运用,以及局部色块互补色的穿插,都使画面整体通透光亮。特别是在暗部处理上,符合通透质感对色彩对比的要求。
图2 《点一场盛宴》
在数字插画的创作中,对通透质感色彩方面的认知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结合数字插画的创作步骤,通过各色彩之间三要素的对比与取舍,将画面中不同区域的色块及整体画面不同区域的色块进行整合,能够达到通透质感对色彩对比的要求。创作者可在色轮上直观地对画面的色彩对比进行分析,在创作过程中,对同类色不同区域色彩的色相、饱和度、明度进行调节。数字插画的创作软件可以直接观察到所选取颜色色相、纯度、明度的数值。这也使创作者在表达符合通透质感的色彩特性时更趋于合理、科学。这要求插画创作者可以灵活地运用色轮。
数字插画中对通透质感的表现,要从原理的本质出发。空气感的表现可以为整体画面撑开空间,使背影与主体之间产生空间层次感的对比关系,减少整幅画面的挤压感和拥堵感,这在摄影艺术中也有所体现。光影造就了空间感,它所构建的黑、白、灰关系直接影响被摄物体的形态、空间感和色彩呈现。对于任何摄影作品,光影都是画面的基础。在摄影中为了拍摄出具有通透质感的作品,创作者要准备以下三点:第一,有方向性的具有充裕光照的光束;第二,准确的曝光设置;第三,具有对比层次的空间。具体来说,即是用光束打出层次,拉开对比,使画面更加通透。
综上所述,在数字插画创作中,创作者也可以利用摄影原理中体现通透质感的方法。在绘制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通过增加有方向性的光束来凸显画面的层次,提升画面的通透感。在体现某些特殊场景时,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如在树林场景插画中增加从斜上方打在地面的方向光,在室内插画中增加透过窗户打在屋内的阳光,在黑暗环境插画中增加放射状的点光源等。这种由光束增加的通透质感,不仅为插画的整体画面增加了层次,同时也增加了数字插画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在数字插画创作中,通过设备的功能为画面增加方向光的方法有许多,如可以叠加不同模式和色彩的图层,也可在图层效果中进行操作。方向光的添加可以使画面拉开对比层次,显得通透。方向光有多种形式,创作者在数字插画创作过程中,要添加符合画面效果、主题的方向光来达到通透质感,同时烘托画面的主题。不同的画面效果与不同的方向光进行组合,可以使观者在感受到通透质感的同时,将其带入画面中,使其与创作者之间进行情感互动。
如今,随着数字插画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传统绘画的创作者开始接触这一新的领域,逐渐对数字插画进行探索和尝试。对数字插画的创作者而言,数字插画中通透质感的体现过程较为复杂。不同于传统的绘画,它需要数字插画的创作者将自己的思维从传统绘画中抽离出来,同时灵活运用软件操作思维,对画面黑白对比、色彩对比、光影运用三个方面进行统筹。通透质感的表现,不仅可以提升数字插画本身的氛围感、层次感和故事性,还能体现创作者本身对绘画哲学思想的理解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