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园 安然 赵丽萍 陈希 王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截止至2020 年末,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约2.6 亿,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1.9 亿,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到2050 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 亿。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CGA)是一项发展完善的综合评估方法,属于多维度的评估,通过多学科共同合作完成,主要评估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状况、躯体功能情况、认知情况等,以全面了解老年人具体情况,并为其提供更加适合的医疗服务。老年综合评估可以预测危险因素,延缓老年人衰弱的进展,近些年来,在老年肿瘤患者、老年人多病共存的慢病管理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还能降低老年人再住院风险和节省医疗成本。本文旨在分析国内老年综合评估相关研究的热点及趋势,为我国老年综合评估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检索词“老年综合评估OR 老年人能力评估OR 老年评估”,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2010 年1 月至2021 年5 月,初步检索完成后,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研究主题为老年综合评估的相关文献;②语言限定为中文。排除标准:①学位论文、评论、报纸、信件及会议论文等;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不完整、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由2 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双人核对,意见有分歧时由研究团队其他人员评判后决定。具体步骤如下:2 名研究者初步检索文献共3 219 篇,将文献全部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 中,删去重复文献后余下1 458 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不能明确排除的文献,通过阅读全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纳入的文献368 篇,见图1。
图1 文献筛查流程
利用NoteExpress 对最终纳入的文献建立数据库, 通过Excel 2010 对文献的年份、发表刊物、作者等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VOSviewer1.6.16 对文献的关键词、研究者合著关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bliographic Items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 BICOMB),得到词篇矩阵,并导入 SPSS 18.0 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到关键词聚类树状图,再结合具体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现状和热点。
2.1.1 发表文献数量
2010 年1 月至2021 年5 月,纳入相关文献368篇,发文趋势呈逐年上升态势。2010 年—2015 年发文量较少,呈缓慢上升态势;2015 年以后发文量稳步上升,2019 年发文量达96 篇。见图2。
图2 老年综合评估发文量年趋势
2.1.2 发表期刊情况
368 篇文献发表于162 本杂志,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实用老年医学》,共计16 篇,发文10 篇以上的期刊有7 本,发文仅1 篇的期刊有96 本,说明涉及老年综合评估的期刊种类较多。发文量前10 位的期刊见表1,其中护理领域期刊最多,有4 本,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11.95%;核心期刊有6 本,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20.65%。按照布拉德福文献聚散定律,将162 本期刊按照数量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外围区,其比例为1 ∶a ∶a(a>1),a 约为5.0。即核心区期刊约有5 本,发表文献67 篇;相关区期刊26 本,发表文献131 篇;外围区期刊131 本,发表文献170 篇,各分区发文密度为总篇数/期刊种类,见表2。
表1 发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
表2 相关文献的离散情况
2.1.3 作者及合著关系
368 篇文献共有948 位作者,最少1 位,最多11位,平均2.58 位/篇。以第1 作者发表2 篇以上共有31 位,共发表文献72 篇,合著率为19.57%,以第1 作者发文量最高为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的程燕,共6 篇,见表3。根据洛特卡和普赖斯对科学家的生产率和活动规律的研究, 发表论文为N 篇以上的作者为该学科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N=0.749×η式中η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经统计,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的程燕、唐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屈海宏和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刘辉发文量最多,均为8 篇(包括所有署名的文章)。发文量≥3 篇的作者则为核心作者,由此可知,核心作者有51 位,占总人数的5.38%。
表3 第1 作者发文情况
948 位作者中发文量在3 篇及以上共51 位。将发文量最小值设置为3,最大值由数据分析自动生成为25,依据作者为网络节点,通过VOSviewer 形成作者合著网络关系图,见图3。共形成2 个核心团体。团体1:王婷、韩惠秀、张春丽、梅迪、张帅;团体2:刘辉、白洁菲、李江涛、冯茹、高铭。每个团体均有5 位成员组成,两团体间及两团体各成员合作关系密切。根据文献回顾,两团体合作研究方向为老年综合评估在血液系统肿瘤之中的应用效果,主要以急性髓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合作时间开始于2017 年、2018 年。
图3 作者合著关系网络
2.2.1 词频分析结果
2.2.2 聚类分析结果
由于Donnhue 的高频词界定公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大多研究者采用多种方法选取高频关键词,即在公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人工扩大或缩小范围,自定义阈值。出现频率≥10 次的关键词共计18 个,见表4。累计达658 次,占总频次的43.72%。因此,通过书目共现分析软件系统选择出现频率≥10 次的关键词,得到词篇矩阵并导入SPSS 18.0,最终得到关键词聚类树状图,结果显示,在国内近10 年,主要有3 个研究热点,分别为:①老年人生活质量;②老年综合评估与护理;③老年综合评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见图4。
图4 出现频率≥10 次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表4 频率大于10 次的关键词统计
2.2.3 趋势分析结果
通过VOSviewer 形成关键词聚类研究趋势图,结果见图5。研究趋势主要分为3 个阶段:第1 阶段(2017 年以前),研究较为宽泛和松散,主要围绕老年医学和老年综合征等较为概括性的概念进行探索;第2 阶段(2017 年—2018 年),研究主要围绕主题词“老年综合评估”进行扩展,主要为探索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护理的相关研究,逐渐转向CGA 在具体疾病中的探索;第3 阶段(2019 年至今),研究逐渐精细化,开始出现如冠心病、慢阻肺等疾病的研究,也开始出现预防跌倒、减缓衰弱进展等的研究,同时也更加注重护理和预后。
图5 关键词聚类研究趋势
3.1.1 发文数量呈增长趋势
2016 年—2020 年共计308 篇文献,占比83.70%,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国家政策不断完善等,人们越来越重视老年医学的发展,而老年综合评估在国外已成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评估方法。在国内,老年综合评估的相关研究起步较西方国家晚,研究对象目前更多关注住院病人,对于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的老年群体关注较少。从2015 年之后,相关文献数量才有较明显的提高,说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老年综合评估。今后,该领域将是一个全新的热门领域,亟待探索。
3.1.2 发表期刊种类多但分散
期刊种类多,总体分布较为分散。发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里有6 本为核心期刊,且排名前5 全部为核心期刊,说明近10 年老年综合评估相关文献的质量较高,值得借鉴和深入探索。同时,发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有4 本为护理类期刊,表明在护理领域,老年综合评估是一个较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日后可继续在护理领域探索,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护理提供证据支持。根据文献离散趋势,发表老年综合评估文章的核心区期刊只有5 本,平均发文密度为13.4 篇/种,而外围区期刊131 本,平均发文密度仅为1.3 篇/种,说明目前该研究还局限在一定领域,且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未来不仅可在现有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也可不断扩展边界,多与其他方向和学科交叉融合,深入探索。
3.1.3 发文作者间合作较少
多数作者之间不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核心作者的引领作用尚未发挥,也未形成较为权威的学术团体。根据图2 可知,发文3 篇及以上的51 位作者,只形成了2 个核心团体,2 个核心团体中的10 人合作较为紧密,而其他作者均未形成作者合著网络,说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寻求更多的合作,探索更多成果,为我国老年综合评估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具权威性的证据和指导。
3.2.1 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
近10 年内,国内老年综合评估多用于评估老年患者的综合情况,以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情况,更好地为其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如冠心病、脑梗死等。通过对老年人的综合评估,医务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诊疗和护理方案,使其不仅保持生理上的健康与稳定,更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如邹彩霞等通过研究,认为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制定的个性化诊疗,能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如凌慧芬等,基于老年综合评估为老年痴呆患者提供延续护理,发现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能力和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大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综合评估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评估方法,未来可继续探索其应用效果,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3.2.2 老年综合评估与护理受到重视
近年来,老年综合评估在护理领域开始逐渐发挥作用。跌倒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也是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可在任何场所发生,护士在预防老年人跌倒中起到至关重的作用。张洁等认为老年综合评估能够有效预测老年人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及时提供有效的预防;汪梦月等通过meta 分析,认为与常规护理评估相比,老年综合评估能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崔建英等通过研究,发现老年综合评估有助于降低老年人院外跌倒的发生率。老年综合评估有助于护士对老年人进行全面综合评估,使护士可以更加方便、系统地了解真实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3.2.3 老年综合评估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实用意义
根据全国第6 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结果,老年人口慢病患病率为59.1%,患有2 种慢病的占16.3%,患有3 种及以上慢病的占7.5%。吴希尧等通过研究发现,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慢病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因未及时察觉而造成疾病急性发作的情况。老年慢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就医依从性,因此,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了解患者的躯体状况,同时也要全面了解其心理、社会等状况,才能提供适合老年人且让老年人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依从性,达到慢病管理的效果[26-27]。
国内老年综合评估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05 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国外机构合作,成立了老年示范病房,组建多学科团队,对老年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其后,国内对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与应用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近10 年,老年综合评估相关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和关注,研究方向也从宽泛的概念逐渐走向精细化。根据研究趋势不难发现,国内老年综合评估相关研究的进展十分迅速,仅在5 年间,就从对“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等宽泛概念的研究发展为老年综合评估在慢性病管理、跌倒、衰弱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并逐渐向外扩展,开始与护理、康复等领域进行交叉,实现学科融合和综合应用。未来,老年综合评估会继续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多学科相辅相成的局面。
尽管老年综合评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评估手段,但在国内,由于其发展尚不够充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老年综合评估是一种多维度、多学科合作的评估方法,需要多个学科的人员共同完成评估,其对团队配合及管理要求较高。同时,其要求从多个方面评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评估项目繁多且复杂,往往评估1 名老年人就要耗费较长时间,并且,对老年人的评估需要进行动态、多次评估,因此,李苗苗等构建基于快速筛查的老年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便能够快速、全面、系统地评估老年人的综合状况。较国外而言,我国老年综合评估工具发展较为滞后,对国外量表的引入与应用也不够全面,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根据我国老年人的具体特点,不断开发更适合我国的评估工具,以便更好地发展老年综合评估技术。目前,研究对象更多关注老年住院患者,而在“医养结合”的背景下,机构养老、社区养老逐渐得到重视,老年综合评估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提升养老质量,助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初步探索了国内近10 年老年综合评估相关研究的热点及趋势,不难发现,近几年发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文献的质量较高,但研究领域相对狭窄。老年综合评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综合概念,未来可继续扩展与相关领域的交叉合作研究。本研究的局限性为只纳入了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相关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且检索词较为局限,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