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雯 孙华君 杜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规定,根据其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单位预算草案。各单位应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 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实施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通过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可以优化绩效管理,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本研究根据2020 年财政部印发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中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对某市2019 年—2020年870 个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情况进行分析,衡量核心业务实施效果,以期为提高单位核心业务绩效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本行政机关的财政预算、决算信息,本研究中所涉及的绩效评价数据即属于财政决算信息的一部分。本研究通过检索相关政府网站,搜集2019 年—2020 年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共116 个单位承担的870 个卫生健康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数据,其中包含绩效评价相关数据。本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录入、整理,并形成了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数据库,供学术研究使用。
绩效评价应当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从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测量、分析和评判,做到内容完整、权重合理、数据真实、结果客观。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由各单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2020 年财政部印发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对预算执行率和一级指标权重设立了参考值,根据指标重要程度、项目实施阶段等因素综合确定数量、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二级指标,可准确反映项目的产出和效益,见表1。
表1 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比较法,总分由各项指标得分汇总形成。通过定量指标与计划指标值相比进行定量评价:完成指标值的,计该指标所赋全部分值;对完成值高于指标值较多的,要分析原因,若是由于年初指标值设定明显偏低造成的,要按照偏离度适度调减分值;未完成指标值的,按照完成值与指标值的比例计分。定性评价则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分为达成年度指标、部分达成年度指标并具有一定效果、未达成年度指标且效果较差3 档,分别按照该指标对应分值区间0% ~60%、60%(含)~ 80%、80%(含)~ 100%合理确定分值。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卫生健康项目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类别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得分率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2019 年以人员补贴类项目为主,2020 年以卫生服务类项目为主,2020 年卫生健康项目数量较2019 年相比明显增加,见表2。
表2 卫生健康项目基本情况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别卫生健康项目间二级指标中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一级指标中预算执行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得分率,以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卫生服务类项目预算执行率较低,人员补贴类项目预算执行率较高,各类卫生健康项目效益指标得分率均较低,工程基建类项目总分较低,人员补贴类项目总分较高。见表3。
表3 不同类别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得分率情况
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2020 年项目的二级指标中时效指标得分率、一级指标中预算执行率、产出指标得分率均高于2019 年项目绩效评价得分率(<0.05);2020 年项目的一级指标中效益指标得分率低于2019 年项目绩效评价得分率(<0.05)。见表4。
表4 不同年份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得分率情况
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经常性项目的二级指标中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得分率,一级指标中预算执行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得分率,均显著高于一次性项目绩效评价得分率(<0.05)。见表5。
表5 不同类型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得分率情况
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疫情防控相关项目的二级指标中的质量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得分率,一级指标中的产出指标、满意度指标得分率和总分,均显著高于非疫情防控相关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得分率(<0.05)。见表6。
表6 疫情防控相关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得分率情况
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500 万元及以上项目的二级指标中的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得分率,一级指标中的产出指标得分率,均显著高于500 万元以下项目绩效评价得分率(<0.05)。见表7。
表7 不同金额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得分率情况
2020 年卫生健康项目数量较2019 年相比明显增加,这说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深化,更多卫生健康项目被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之中。2020 年,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应急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医疗机构对应急体系的要求提高,新增应对新冠疫情的补助资金、设备更新等项目较多。2020 年项目的产出指标得分率显著高于2019 年,这说明2020 年卫生健康项目绩效水平较2019 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各类卫生健康项目效益指标得分率均较低,这可能与项目实施方案不尽合理,重产出、轻效益的观念未得到充分转变,导致绩效目标中的产出尚未转化为效益有关。经常性项目的预算执行率、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均显著高于一次性项目,这可能与经常性项目开展时间较长、可充分知晓工作的薄弱点、以客观数据为支撑、根据已有经验指导工作改进方向有关。在“大健康、大卫生”的视野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根本宗旨下,中央对各级政府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的疫情防控工作要做到反应迅速、应对沉稳、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因此,疫情防控相关项目的产出指标、满意度指标和总分,均显著高于非疫情防控相关项目。500万元及以上项目的产出指标得分率显著高于500 万元以下项目,这可能与对于“三重一大”相关工作需强调责任分工、不断加大决策执行力度、规范化管理议事议程的设计方案等有关。
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如果不及时更新,容易出现滞后性和局限性。因此,需要从多角度完善卫生健康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通过提高过程评价频率,监控各时间节点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时开放和更新绩效信息,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卫生健康项目绩效监测。二是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预算绩效评价意识,对于执行难度大、效果差的项目,要对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其掌握预算管理理念和方法,避免项目执行上的不作为和不规范行为,保障卫生健康项目绩效水平。三是综合使用多种绩效评价方法,对于复杂项目,要创新评估方法,灵活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重要事件法等评估方法,针对满意度等主观性指标,要合理确定抽样方法、样本规模,科学设计调查问卷,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加强横向可比性和实用性。四是重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根据评价结果安排下一年预算,减少实施效果不佳、资金使用效率低项目的预算资金分配,通过构建高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激励机制,促进预算单位不断重视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