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元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034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临床中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病症,临床中一般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往往是因为摔倒、车祸、高处坠落等因素而导致,临床中合并髋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病症的有效改善,并实现对患者预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手术属于临床中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重要方式,其主要是基于股骨近端开展固定手术,可以实现对骨折部位的修复,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但是,在临床中手术本身会应用偏心规定,基于切开后复位实现对髋部外侧的干预,整体创口相对较大并且失血量较多,其不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如何有效改善术后贫血也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重要影响因素。术后贫血属于临床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疾病在治疗期间发生术后贫血的根本原因在于手术期间的显性失血量、手术期间扩髓等因素导致患者呈现出术后贫血表现[1-2]。从临床研究可以发现,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生贫血,其不仅会导致患者手术后无法有效康复,同时还会导致整体预后效果下降,手术效果无法得到保障[3]。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综合预后水平,本文以对比方式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贫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具体研究如下。
入选我院2020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贫血患者80 例开展研究,基于不同干预方案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0 例,男28 例,女12 例,年龄(63.34±3.66)岁,骨折到手术间隔时间(4.31±0.55)d;常规组患者40例,男27 例,女13 例,年龄(65.24±3.50)岁,骨折到手术间隔时间(4.28±0.39)d。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外伤原因均属于轻微暴力而导致骨折;首次发生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当天输液量在2000mL 以内;骨折但无需切开复位;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均认可研究且签署参与书。
排除标准:对研究不认可;围术期输血患者;存在严重内科疾病或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与肝功能异常患者;无法配合临床医护操作。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式。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之后,在患者大粗隆的顶端10cm 位置内做4cm 切口。对肌肉实行逐层分离,并和大转子定点接触后插入导针。在C 臂机透视下对骨髓实行扩充,将髓内钉拧入其中。借助侧向瞄准杆的帮助套筒借助瞄准器插入,并在关节面下5mm 位置插入股骨颈内部导诊。将外侧皮肤扩大后将螺旋刀片锁定并将远端螺钉插入。按照患者情况将瞄准器移除与手柄插入后将尾帽拧入,并在C 臂机透视下对切口实行逐层清除。
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所采用的相同医疗设备和药物。
常规组采用蔗糖铁注射剂,每次用药时间为手术治疗后将100mg 溶液调配到0.9%氯化钠溶液中,注射透析管路静脉段。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应用加味八珍汤进行治疗,方剂如下:人参10g、熟地16g、白芍18g、茯苓18g、川芎12g、当归18g、白术18g、甘草18g、知母18g、黄柏18g。药物用水煎煮后取汁200mL,划分为早晚两次顿服。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到第七天,连续用药7 天。
(1)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血红蛋白指标以及失血量指标。
(2)治疗效果根据手术结果进行评价,手术固定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则评价为显效,手术固定效果尚可无明显并发症则评价为有效,其他患者均评价为无效。
本次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基于具体类型采用定量、定性方式判断,针对性别等百分比数据采用T2 检验,对于年龄等均数数据应用χ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 (n,%)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血红蛋白指标对比 ()
表2 血红蛋白指标对比 ()
实验组的失血量指标对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失血量指标对比 ()
表3 失血量指标对比 ()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1 月、术后2 月时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Harris 评分对比 (,分)
表4 Harris 评分对比 (,分)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老年群体比较常见的骨质疏松性疾病,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6 亿人存在髋部骨折,其中有一半属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骨折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与手术两种,普遍情况下如果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患者都推荐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因为保守治疗一般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牵引固定,采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但是因为涉及到较长的卧床时间,所以会导致系列卧床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4-5]。手术治疗主要涉及到内、外固定两种方式,外固定手术的麻醉风险相对较低,对于患者身体基础条件并不是非常理想,固定效果也不够理想,无法做到早期离床活动,所以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内固定手术方式的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高,在手术期间普遍会采用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固定效果比较突出可以实现早期离床活动,所以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6]。对此,在临床中采用内固定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从以往临床经验来看,在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后,比较常见的现象之一便是手术期间、术后预计失血量总是和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标存在不一致表现,患者的实际失血量和预计的失血量相对更多。按照这一问题,便需要考虑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后的贫血问题。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正体类要》中提出“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其主要是指外伤之后失血的发生和脏腑之间有着密切关联,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后的贫血问题主要是因为骨折与手术双方面因素而导致,其主要表现在于血虚证,兼并血瘀气滞证与脾肾两虚证。出血机制在于患者的高龄体弱,脾肾两虚而引发。在脾虚时会不统血、不生血,脾不统血则会导致血溢脉外,不生血会导致新血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失血的发生,患者此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唇齿爪甲色淡、头晕眼花等血虚表现。按照病理机制认为在临床治疗期间应当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基于补益脾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作为主要的治疗思路,八珍汤属于气血双补以及补益脾肾的经典方剂,其最初记载于《正体类要》,药物方剂主要涉及到人身、熟地、白芍、川芎、茯苓、当归、白术以及灸甘草,整个方剂的作用在于健脾益气与补血养血。方剂中人身、熟地属于君药,功效在于补气养血,白术与茯苓可以有效辅助人身发挥健脾益气功效,当归、白芍可以营养血系统并辅助熟地实现心肝滋养功效属于臣药。川芎带有活血行气功效,具备补而不滞功效属于佐药。灸甘草具备益气和中、调和药物的作用。从当代药理学研究来看,八珍汤当中的总苷、多糖、氨基酸、磷脂、微生物以及叶酸等活性成分可以实现对造血系统刺激、抗凝与抗氧化功能活化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对于人参而言,人参皂苷可以有效调节血微循环系统中内皮细胞分泌造血生长因子,从而实现对血细胞生长的调节,达到益气生血的作用。熟地当中的地黄寡糖可以借助多种途径实现对造血微循环系统中细胞的作用,促使其分泌多种造血增长因子并提升血细胞增值从而达到生血作用、川芎可以借助解痉微血管的作用,促使血流速度加快并推动红细胞解聚,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干预作用。另外,从药理学角度来看,加味八珍汤的治疗方式可以实现对造血功能的改善与促进,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机体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可以实现对贫血的改善,同时可以促使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从而提升网络红细胞和骨骼有核细胞数量,并且药物中部分药材还具备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促使骨骼细胞有效增值,从而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并且还能够实现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对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失血量指标对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1 月、术后2 月时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采用加味八珍汤具备较高疗效,不仅有利于对患者骨折部位的有效修复,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血红蛋白指标水平,能够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有效率,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加味八珍汤辅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贫血患者的疗效显著,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整体预后水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