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戈 吴 丹 贺州学院
近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腾飞的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产业迅速崛起。为使我国乡村旅游事业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探寻摸索其发展路径。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衰直接影响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让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实现有机融合,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希望该研究能为我国旅游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新乡村建设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措施上。在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的研究成果中,主要内容是研究文化旅游融合平台的发展路径,并在实际操作层面考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贺州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和动力机制来看,每个研究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侧重于指导文化产业发展,有的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对非文化产业的动力机制和发展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以贺州为例,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以促进贺州地域文化发展,提高贺州文化知名度,促使我国乡村居民提高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力。
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与消费习惯的转变。在基本物质需求陆续得到满足以后,我国居民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供给,其消费类型也不断倾向于以文化消费为主的产品。因此,在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其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了游客的旅游需求,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和质量。文化产业在满足游客精神需求的同时,改变了他们的消费需求,使其成为产业整合和发展的动力。
我国初步建立了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服务体系,对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进一步实现内容全面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速度。为了提升旅游经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水平,中国需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面向公众,为公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化。
目前,在国家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财政支出逐步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服务范围逐步覆盖了全国大中小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也逐渐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从这个角度来看,旅游经济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当前,要借着这一有利形势采取相关措施,全面推进旅游经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对于文化产业,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主攻文化产品设计、生产、宣传与销售的产业体系,其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国家文化的精神需求。所谓旅游业,是指根据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服装、食品、住房、交通、娱乐、购物等多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产业形态。
融合产业是指某一区域、某一城市抑或某一经济链下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集合,进而使不同区域的文化产品资源实现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在有效提升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实现多元产业的全面整合。因此,可以对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进行整合统一,以此进一步拓宽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围,使我国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愈加多元化,也使文化产业的运作更具经济性。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繁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互补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跨境融合,对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刺激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经济产业相比,乡村旅游的发展更重视价值创新,需要其具有相应的审美价值和服务功能,这意味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密切相关。赋予乡村旅游产业更新的发展创意与地域特色,对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皆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也应注重与乡村旅游产品融合,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基于此,加强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能够帮助乡村旅游在当下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格局,进而使其在大量同质化的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核心竞争力。
近些年,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中,为引吸引更多消费者,主要围绕其自身生态文化环境及其地方文化内涵进行建设。而在其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文化产业也需要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若将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不断创新和突显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不仅可以提高市场效率,还能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传播,使其不再以传统模式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宏观政策的把控下,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助力我国旅游业实现持续发展、多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离不开各地方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而融合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不仅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还为乡村旅游建设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使经济来源多元化,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乡村旅游的文化价值。将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在一起,可以使二者更好地实现互惠合作和共赢,不仅可以使乡村旅游的服务档次提高,还可以显著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体现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为地方新兴文化企业开拓更多市场空间。
尽管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获得较为稳定的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乡村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仍受到较多外界因素的影响。首先,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的融合方向较为模糊。乡村旅游产业相关文化产品未能落实到位,导致二者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其次,过度抄袭、盲目跟风等理念下生产的产品普遍具有过于僵硬、质化的特点,严重限制了文化旅游融合产业的有序发展。再次,文化旅游一体化的产业深度和广度不足。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较为表面,不仅缺乏互动性和欣赏性,还不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时至今日,仍有部分乡村旅游会以恶俗、过分落后的文化为噱头达成增加旅游产业营收的目的。这种形式的文化旅游结合非但无法充分展现乡村的文化优势与地域特色,还会导致相关企业乃至乡村的品牌效益与社会效益下跌,得不偿失。最后,科技含量过低也是限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任何产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亦是如此。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如果忽略对科学技术的引用,将难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也无法使其对旅游产品、文化产品产生心理认同与情感共鸣,会导致文化旅游融合产业低效化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想有效提升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效果,促进融合产业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其产业结构、产品形式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落实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在助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进步。
以贺州市为例,在文化服务业的行业小类中,贺州市规上文化服务类企业主要涉及的领域有游览景区管理、歌舞厅娱乐活动以及电影和广播电视节目发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对服务类企业提供相关扶持政策,在文化服务业中深挖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上规入统,促进其自身发展,助力文化服务业走出低谷。对于贺州市新建的公园景区、大型文化场馆,制作宣传贺州市古文化影片的影视制作公司,制作山歌、地方戏的艺术创作公司等,可以利用政策宣传,鼓励相关企业上规入统,提高贺州市在库“三上”文化企业数量。
从资源融合和开发的深度来看,应该以不同乡村具备的独特民俗文化为基础,辅以乡村所在地的房屋建筑、地理特征、自然环境等元素,全面促进乡村固有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首先,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不同的乡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属于其村落的民俗活动与特殊文化。因此,相关工作者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东北区域部分乡村春节“抱柴火”的民俗为例,相关文化产品的设计者可以取该民俗“抱财”的美好寓意,设计出与之相对应的民俗活动,抑或是与柴火相关的文创产品。在弘扬民俗文化的同时,促进游客体验感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民俗文化都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因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择优选择。其次,可选择乡村独特的生活环境作为文化旅游的载体,开创与之相对应的活动与产品。例如,可将诸如放羊、捕鱼、种植、收获农产品等活动作为乡村文化旅游的体验类活动,结合与之相匹配的乡村民宿、乡村餐饮、文创产品等,为游客提供更深入的体验。同时,在此基础上以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为载体,形成较好的地域辐射效果,促进目标乡村及周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跨区域网络新媒体等新文化业态的冲击下,报纸出版、书报零售、音像出版等传统文化产业正逐年萎缩。与此同时,动漫制作等新兴产业仍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故而出现了明显的“停电期”。对此,贺州市文化部门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把培育新兴文化产业与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一方面,传统文化产业主体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促进产业创新性升级。目前,贺州还没有在这方面做出尝试。另一方面,加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和支持新的文化业态发展。目前,贺州有三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是广西贺州黄瑶古镇投资有限公司、广西昭平县家乡茶业有限公司和广西昭平县观赏石协会。
以旅游文化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为依托建设旅游乡村文化产业园。建设乡村文化产业园需要制度、政策、人才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要在艺术创作、文化产业和多种材料的基础上,打造独特的乡村文化部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加强乡村旅游与相关文化产业联系的方式,增强乡村旅游产业品牌特色与品牌效应,促进其多元化发展。对于乡村文化旅游,我们应该更深入地理解其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体验。在我国文化旅游体验同质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地积极响应,发掘各自的地方文化特色,为树立优质品牌形象奠定文化基础。
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近些年我国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其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应运而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各地方政府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发展目标为核心,不断完善地方管理制度,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政府应塑造一个适宜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以便将越来越多的国内人才与投资引进乡村旅游区;并对部分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出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则和标准,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从我国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对相关政策的认识不到位,相关基础设施有限,加之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对乡村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达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应加强乡村旅游自身的产业优化与升级,同时促进其与多元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