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桡骨远端AO-C 型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

2022-07-28 02:35邢海昌刘伟伟刘红霞陈延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偏角夹板桡骨

邢海昌,刘伟伟,刘红霞,陈延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①放射科,②显微骨科,山东 济南 250014)

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占全身骨折的6.7%~16.6%,且发病率持续上升[1-3]。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平均年龄约63 岁,在老年常见骨折中占第2 位[4-6]。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骨折患者对预后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桡骨远端结构复位和功能恢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桡骨远端骨折AO 分型中,C 型为桡骨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临床工作中多推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但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不推荐或反对任何特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7]。目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还有一定争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6 月至2020 年9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C 型骨折患者59 例,依据复位方法,随机分为2 组:手术组(采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9 例,夹板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治疗)30 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柯达数字X 线摄影系统DRX-1 拍摄患侧腕关节正侧位片。拍摄正位片时,腕关节置于中心,手指自然弯曲使腕部掌面紧靠检查床,中心线对尺骨茎突和桡骨茎突连线的中点。拍摄侧位片时,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检查床,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桡骨茎突且与床面垂直。曝光条件:50 kV,160 mA,曝光时间0.056 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1 周、2 周、3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 线片,了解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

1.3 影像学参数测量 记录2 组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6 个月腕关节正侧位X 线片,测量其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参数(图1)。在腕关节侧位X 线片上,桡骨远端前后缘连线与桡骨中心线的垂线所成夹角即为掌倾角,正常10°~15°;在腕关节正位X 线片上,桡骨茎突与乙状切迹中心连线与桡骨中心线的垂线所成夹角即为尺偏角,正常20°~25°;桡骨高度,在腕关节正位X 线片上,桡骨茎突与尺骨远端关节面高度差,正常为10~15 mm[8]。

图1 桡骨远端影像学参数测量 图1a 腕关节X 线正位片尺偏角测量(尺偏角即桡骨茎突与乙状切迹中心连线b 与桡骨中心线的垂线a 所成夹角)图1b 腕关节X 线侧位片掌倾角测量(掌倾角即桡骨远端前后缘连线c 与桡骨中心线的垂线a 的夹角)图1c 腕关节X 线正位片桡骨高度测量,分别经桡骨茎突及尺骨远端关节面做桡骨中心线垂线L1、L2,两者垂直距离即桡骨高度

1.4 腕关节功能评分 根据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评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记录术后6 个月随访时腕关节疼痛评分、活动评分。两者相加即为PRWE 评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经统计检验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率的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表1)2 组性别、年龄、AO分型分布、受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桡骨远端骨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摔伤是最常见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病因,在2 组均居首位。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2 组术前、术后各影像学参数比较(表2~4)2 组术前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 组术后3 d 与术前组内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2 种不同方式治疗后桡骨远端形态均取得明显恢复(图2,3)。手术组术后1 个月与术后3 d、术后6 个月比较,掌倾角(P=0.095、0.096),尺偏角(P=0.182、0.610),桡骨高度(P=0.250、0.1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组挠骨远端形态在术后各个时间节点均能保持稳定。夹板组术后1 个月与术后3 d、术后6 个月比较,尺偏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12、0.081),说明夹板组术后尺偏角保持相对稳定;夹板组术后1 个月与术后3 d 比较,掌倾角、桡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夹板组术后1 个月内掌倾角、桡骨高度不够稳定,两参数有一定程度的丢失;夹板组术后1 个月与术后6 个月比较,掌倾角、桡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46、0.084),说明夹板组治疗1~6 个月桡骨远端形态能够保持稳定。2 组间术后各时间节点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组术后各时间节点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优于夹板组。

图2 女,60 岁,跌倒致左桡骨远端骨折,AO 分型C3 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图2a 治疗前X 线平片,显示左桡骨远端骨折累及关节面,桡骨高度、尺偏角及掌倾角丢失 图2b 治疗后1 个月X 线平片,显示桡骨高度、尺偏角及掌倾角恢复良好 图2c 治疗后3 个月X 线平片,显示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保持稳定 图3 女,68 岁,跌倒致右桡骨远端骨折,AO 分型C1 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 图3a治疗前X 线平片,显示骨折断端嵌插,桡骨高度、尺偏角及掌倾角丢失 图3b 治疗后1 个月X 线平片,显示桡骨高度、尺偏角及掌倾角均恢复图3c 治疗后3 个月X 线平片,显示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保持稳定

表2 2 组术前、术后掌倾角比较(°,)

表2 2 组术前、术后掌倾角比较(°,)

2.3 2 组术后6 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表5)术后6 个月随访,2 组腕关节疼痛评分、活动评分、PRWE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2 组术前、术后尺偏角比较(°,)

表3 2 组术前、术后尺偏角比较(°,)

表4 2 组术前、术后桡骨高度比较(mm,)

表4 2 组术前、术后桡骨高度比较(mm,)

表5 2 组术后6 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5 2 组术后6 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PRWE,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评量表。

3 讨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桡骨远端骨折多累及背侧骨皮质,且骨质较差,复位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丢失率高,极易遗留关节畸形、僵硬、活动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9]。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可避免手术及二次手术取出植入物带来的损害,患者恢复快、能尽早康复锻炼,且费用低廉,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0]。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在直视下利用器械及手法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可减少因不能直观评估而引起复位丢失的发生率[11-12],但存在一定的麻醉意外、术中损伤神经血管、术后并发症及瘢痕挛缩等风险,且需行二次手术取出钢板,经济及时间成本高。一项前瞻性实验研究证实,保守治疗组与手术组12 个月时的PRWE 评分无显著差异,虽保守治疗组影像学参数不如手术组,但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3]。

本研究显示,2 种方式治疗后桡骨远端形态均得到明显恢复。切开复位治疗后桡骨远端形态恢复较手法复位更佳,内固定术后桡骨远端形态得以稳定保持,与切开复位能够在直视下达到解剖复位、掌侧锁定钢板能牢固锁定骨折块为断端提供稳定支撑有关。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后1 个月时掌倾角及桡骨高度较术后3 d 有所丢失,可能与桡骨远端AO-C型骨折多为粉碎骨折、患者多伴骨质疏松有关,复位后骨折断端缺少骨性支撑,导致桡骨高度丢失,背侧骨质塌陷导致掌倾角丢失;术后1~6 个月掌倾角及桡骨高度稳定保持,说明桡骨远端骨折后1 个月断端基本愈合,能够保持骨性结构稳定;小夹板固定术后尺偏角保持稳定,可能与桡骨远端即使有轻度整体塌陷或背侧塌陷对尺偏角影响也较小有关。2 种方式治疗后6 个月患者腕关节疼痛评分、活动评分、PRWE 腕关节功能评分无差别。因此,对外观的要求及治疗后功能预期不是特别高的老年桡骨远端AO-C 型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仍是首选治疗方法;对骨折复位要求高、身体条件及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猜你喜欢
偏角夹板桡骨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可更换的手表前阀模块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欧姆表偶然误差分析
庄家夹板做盘操纵手法
全面准确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