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黎 祥
(郑州商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目前土木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应用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种类较多,施工人员基数大,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较难,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定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从而增加土木工程施工的成本[1]。目前,国内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理论还不够成熟,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存在多种问题,甚至阻碍了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与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具体包括以下4 种:①大部分施工作业是在高空中完成,如操作不当会发生高空坠落;②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如果使用不规范,会产生机械伤害,例如,如果输电线路设计不合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漏电、触电等安全事故[2];③施工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意识较差,专业技术能力较低,因此施工安全管理难度较大;④施工环境比较恶劣,经常会在雨天或者雪天进行施工作业,因此必须要保障恶劣天气情况下的施工安全[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风险系数比较高,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此保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等安全。
正常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方需要组建监管小组,对施工过程中一些难度系数较高、危险性较大的作业过程进行监管。但是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且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认识不够深入,未设定安全监管岗位,未聘请专业人员成立监管小组开展工作[4]。尽管一部分施工单位组建了监管小组,但是监管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在工作岗位上经常出现偷懒的现象,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即使发现安全隐患,也无法对其进行彻底整改。很多企业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有一定侥幸心态,导致不能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水平较低,长此以往,将无法有效保证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
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借鉴其他施工单位所制定的内容,虽然内容比较齐全、制度条例比较细致,但很多施工单位不按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需求[5]。即便一部分施工单位编制了比较系统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安全管理人员无法严格落实,完全依靠个人主观意识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从以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象来看,安全管理存在执行力度较低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缺乏规范化安全管理标准,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限制,如施工设备操作规范、施工材料使用规范、施工技术规范等,导致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秩序混乱,施工人员按照个人经验去施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无法按照相关规定对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排查,并且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交底时没有按照规定完成,导致一些不正确的操作经常出现,增添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缺乏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安全管理质量低的主要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大部分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较低,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在工作人员进场前需要向其传达安全知识[6]。目前大多数施工方为盲目提升施工效率,忽略了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只是以口头的形式将施工安全知识进行简单传达,因此会存在没有经过安全知识培训的人员直接进入施工现场的现象。施工作业人员并没有完全掌握安全知识,再加上大部分施工人员经验有限,在施工现场经常不听安全管理人员指挥,经常出现错误操作和冒险作业行为,因此现场安全管理效率较低。
基于上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并在一工程中应用,以期提高其现场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本文选取某市城市广场二期住宅项目,其建筑面积为7 983 189.10 m2,占地面积为83 584.56 m2,计划工期为720 d,其中主体结构施工周期为360 d,对该工程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
对比传统的工程管理,本文从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力度的角度入手,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该施工项目周期较长,施工现场的组成结构也比较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针对以上问题,在施工现场提高监管力度,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更加坚固且稳定的围挡设施,并将各个设施首尾相连,确保无关人员不会进入施工现场,实现施工现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绝。同时,严格按照“五牌一图”的原则在施工现场及周围设定安全标志,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使员工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按照要求施工,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在本项目的施工管理中,还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对现场环境进行管理,杜绝发生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需将用完的废弃物料统一放置,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清理。安全管理人员还对施工人员进行检查,监督其科学合理施工,尤其在高空作业时需及时查看员工是否悬挂安全绳、安全绳悬挂是否符合规定等,通过以上措施将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
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该项目除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外,还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该体系主要分为几方面内容:首先,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派遣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排查,并划分出问题区域[7]。结合LEC 评价方法对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针对重大风险问题还设有明确的评价会议记录,杜绝施工现场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引入安全第一责任人这一概念,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将项目经理作为施工安全责任首要负责人,并要求其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当实际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时,相应的负责人需要承担一定连带责任,并将这一制度与其工作绩效挂钩,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会直接影响到相关负责人的资格评定问题,以此促进其责任意识的提升。最后,采取一定奖惩措施,使施工企业中各级部门人员进一步增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以此保障制度体系的持续运行。同时,使各个参与员工认识到施工生产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对违章指挥等行为明令禁止,并针对存在违章作业的班组或个人,按照惩罚规定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还引入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技术操作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施工人员及整个项目中其他参与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通过严格落实相关管理体系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行为。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管理人员严格监审施工人员上岗资格,杜绝无证操作。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检查施工现场,包括施工设备使用情况、施工材料运输情况、施工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佩戴情况及施工废料存放情况等,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且利用相应技术与方法对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和预测,保证施工现场安全[8]。除此之外,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并且制定安全检查时间表,指派相关技术人员对不规范施工行为进行记录,如果发现存在操作行为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需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培训,告知其行为后果,并通过广播给予通报批评,对其处以相应罚款,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规范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操作。
表1 为该项目施工人员的需求计划表,由于施工现场人员众多,所以应该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表1 项目施工人员需求计划表 人
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施工单位需要重视该项工作,以此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本项目在实施安全管理时非常重视人员的安全教学培训工作,并将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在施工前,由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安全培训、设备安全培训,向施工人员传达技术安全使用要求及设备安全使用要求;在进场前,再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培训,让施工人员了解相关知识,由安全管理人员对不同工种的安全防范规则进行口头传达,主要向施工人员告知施工安全守则、施工注意事项及安全自救知识等,如出现安全事故时如何紧急逃生、高空作业时安全带的正确使用等,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
不仅现场施工作业人员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具备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查询能力、安全隐患识别能力及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发现危险源及安全隐患。施工方需要邀请专业人员到内部开展安全管理业务培训,在施工周期内至少培训2 次,并且由专业人员协助安全管理人员完成施工现场安全规范制度的编制。除此之外,施工单位管理层人员也要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正确认识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正确对待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施工单位应该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为其提供充足的安全防护设备,保证施工现场人员、设备和材料安全。通过以上对策解决了目前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具体项目中严格落实,提高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本文结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求及现状,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对改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缓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矛盾,以及实现施工现场安全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由于管理水平等能力有限,对于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尚不够全面,因此提出的对策只能解决少部分问题,研究内容存在不足之处,今后会对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全面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