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
摘 要:施工人员自身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轨行区施工的开展,因此本文就针对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进行研究,首先阐述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特征,然后分析施工人员的安全能力,最后针对于安全能力较差的施工人员,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促使其拥有较强的安全能力,在是施工过程中能够保障自身安全。
关键词:地铁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
前言:当地铁正式投入运营之后,其所具有的价值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在地铁运营期进行施工,虽然在规模上远远不如建设期,然而其也拥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在施工安全上无法有效掌控,尤其是在轨行区的施工更是具有非常高的风险,如果施工人员自身安全能力较差,那么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所以,针对于参与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需要对其安全能力进行分析,如果安全能力不达标切勿再派遣其参与施工。下面笔者就针对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特征
地铁轨行区主要位于地下,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不论是照明、通风还是排水都依赖于人工设施,这使得轨行区常常存在通风不畅、照明较差等问题,导致施工存在很多困难。在运营期进行施工,轨道常常会有列车经过,但是在轨行区范围非常狭小,基本上无法避让,这使得使用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被撞的危险[1]。另外,轨行区设备非常密集,并且很多设备都是带电设备,如接触网,其在正常运营状态下电压将达到1500V,如果施工人员不小心触碰到接触网将会被电击身亡。当对轨行区进行某些特殊施工,将会进一步恶化施工环境,但是施工工作却又不得不开展。例如,对钢轨进行改善,需要对钢轨进行打磨,以便能够促使列车保持平稳通行,然而因为打磨会导致该区域存在很多铁屑,若是通风情况不好,那么将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正因为軌行区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其施工工作存在明显特征,需要施工人员本身具有较高安全能力,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而导致施工人员出现受伤和死亡等情况。
二、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分析
(一)拱顶检修时安全能力分析
在传统建筑行业中,施工人员进行高处作业容易出现身体失去平衡从高处坠落这一情况的出现,而在地铁轨行区进行施工作业时存在不使用验电器便进行拱顶施工,由于施工人员不清楚附近设备带电情况而发生触电身亡的情况[2]。所以,根据施工人员在进行拱顶检修时是否使用了验电器能够反映其自身安全能力,并且根据施工人员的表现能够了解到去其并不具备使用验电器的能力与知识储备。由于施工人员自身感知能力和内在特质两者之间并不匹配,从而出现了进行拱顶检修时不使用验电器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在施工之前之间对施工人员验电器使用能力和知识进行检查,以此来避免出现检修时能够先通过验电器了解设备情况,以免发生安全事故而导致施工人员出现死亡的现象。只有施工人员自身安全能力能够满足拱顶检修工作的要求,那么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检修工作。
(二)拱底轨道检修时安全能力分析
在对拱底轨道进行检查时,常常存在道岔被扳动依然在停留在轨道上进行施工作业的情况,如此则极易引发施工人员被钢轨夹伤情况的发生。之所以道岔会被扳动,主要因为地铁公司需要定期对钢轨进行测试,但是因为操作人员并不在现场,所以对场地具体情况并不了解,而这对于现场施工作业的人员来说则存在很大风险[3]。在对道岔进行扳动测试之前,远程控制人员会提前利用通信设备进行通知,所以施工人员基本上都会收到消息,而在扳动过程中施工人员依然在进行施工作业,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对扳动测试的判断为不会影响其施工作业,也不给其带来任何损伤。而在判断时,施工人员由于判断错误而没有进行避让,如此则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如果施工人员判断能力存在问题,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安全能力较差。
(三)基于逃生位置选择的安全能力分析
安全逃生位置的选择衡量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施工人员没有选择正确的逃生位置,那么施工人员极易出现被列车撞击的事故。通常情况下,轨行区的施工会进行较为详细的计划,也就是当有客车或是工程车经过的路段是不会安排施工工作的。但是,处于地铁运营期依然会路过很多地铁列车,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人员要能够感知列车的到来,并在短时间内转移到站台上。但是,如果站台和施工区域之间距离相对较远,此时施工人员应当向距离自己最近的平台进行逃生,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施工人员则要对自己施工的区域和环境十分熟悉,所以这也是对施工人员的一大考验,能够反映出施工人员的安全能力[4]。
三、提高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应当根据具体施工内容采取措施提高施工人员安全能力。首先,从事拱顶检修的施工人员,要想提高其安全能力应当加强对其在验电器、挂地线设备等方面的使用培训。挂地线设备的应用能够让接触网断电,验电器则是测试接触网是否带电的重要工具,将这两种设备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能够让施工人员在检修时接触网不再带电[5]。当完成培训之后,还需要对施工人员在这两个设备上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被记录到安全绩效管理之中,从而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设备使用能力。其次,在检修拱底部轨道时,要想提高其自身安全能力,需要加强对其判断力的锻炼,在施工过程中以命令为主,辅以自身的判断,促使其进行施工同时也能够保障自身的安全。最后,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不断注意和记忆周围环境,时刻规划自己的逃生路线。并且,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测试,针对于测试之后不达标的施工人员,则不可再将其安排在轨行区的施工,或是将其安排在具有站台较近的施工区域,使其在发现危险时能够及时逃生,从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总结:总之,在地铁运营期间进行施工存在很多风险,如果施工人员自身安全能力不过关,那么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威胁到施工人员自身安全,也会影响到施工工作的开展,给地铁公司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当分析施工人员的安全能力,只有其自身素质和安全能力达到要求,才能够安排其进行施工,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通过安全能力分析还能够了解施工人员素质,并采取措施加以提升,从而全面提升施工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1]唐从林. 信息化提升轨行区施工管理效率[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4(5):267-267.
[2]蒲建波, 梁正武, 杨雪松, et al. 不同时期的轨行区施工管理探讨[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8(12):35-37.
[3]罗欣. 轨道交通风水电施工安全管理[J]. 价值工程, 2017(30):83-85.
[4]侯艳娟, 张顶立, 李鹏飞. 北京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9, 33(3):52-59.
[5]黄妃大. 分析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J]. 江西建材, 2017(3):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