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媛媛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东方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042)
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症,具有非常高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错失根治时机。另外该疾病的5年生存率较低,仅为10%。非小细胞肺癌类型较为特殊,具有较强的清晰性,可导致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患者预后不佳[1-2]。传统化疗方法效果不佳,副作用较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过度表达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化有助于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存活,所以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等多种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得到了广泛应用。吉非替尼是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效果确切,耐受性较好[3-6]。基于此,本研究对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月在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驱动基因EGFR情况,既往治疗情况,分为2组。奇数编号为对照组,为25例,偶数编号为观察组,为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男、女例数为16例和9例,年龄区间61-78岁,平均(70.23±3.15)岁;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分类:腺癌18例,鳞癌7例;疾病分期:Ⅲb期9例,Ⅳ期16例;观察组男、女例数为19例和12例,年龄区间62-78岁,平均(70.43±3.22)岁;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分类:腺癌22例,鳞癌9例;疾病分期:Ⅲb期12例,Ⅳ期1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均经临床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3)均为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基础疾病;(2)白细胞及血小板低于正常水平;(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病症;(5)存在放化疗禁忌。
将常规化疗方法应用于对照组,第1d及第8d静脉滴注吉西他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86),剂量为1000mg/m2。多西紫杉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34)剂量为75mg/m2,静脉滴注1h。白蛋白型紫杉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78)化疗剂量为130mg/m2,第1d、第8d分别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使用培美曲塞(四川汇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302),剂量为500mg/m2,静脉滴注,每个疗程第一天使用该药物。1个疗程为28d,共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
观察组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方法,餐后30min口服吉非替尼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42),剂量为250mg,每日服用1次。1个疗程为28d,共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
(1)比较两组治疗相关,评估标准:完全缓解(原发灶及转移灶全部消失)、部分缓解(病灶减少超过50%)、病情稳定(病灶减少不超过50%、增加幅度小于25%)、病情发展(病灶增加幅度超过25%或者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为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125(CA125)。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剂量为3mL,血清分离后放置-20℃环境保持,通过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主要为CD3+、CD4+、CD8+,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治疗前两组CEA、CA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CEA(ng/mL) CA125(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3.21±1.63 5.12±1.03* 33.03±2.21 18.31±1.02*对照组 40 13.01±1.52 9.31±1.65* 33.45±2.44 25.45±1.76*t 0.071 5.587 0.515 14.408 P>0.05 <0.05 >0.05 <0.05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肺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症,近些年来该疾病的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多数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可分为鳞癌、腺癌以及大细胞肺癌三种。无法手术患者多需要接受放化疗治疗,但是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差,多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病症,治疗耐受性不佳,常规化疗方案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易导致骨髓抑制、感染等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痛苦增加,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得到了肿瘤疾病治疗的广泛应用。靶向治疗与化学治疗作用机制存在差异,靶向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靶标,将肿瘤细胞杀灭,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吉非替尼是常用的一种选择性抑制剂,能够通过影响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对肿瘤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进行抑制,最终杀灭肿瘤细胞。不仅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信号的传输[7-10]。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说明对患者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效果理想。血清肿瘤物能够准确体现患者机体内肿瘤情况,相关研究显示[11-14],如果放化疗或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标志物水平表现为下降趋势,疾病复发时再次提升。其中CA125、CEA都是临床中监测非小细胞肺癌病情与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治疗后观察组CA125、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也说明对患者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另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与徐海峰[15]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