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价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炭对水体Cr(VI)的吸附研究

2022-07-26 07:55魏太庆栾伟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离心管微球吸附剂

艾 丹,魏太庆,孟 阳,高 易,栾伟宇,王 博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2.东北石油管道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31)

随着全球工业化发展,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重金属污染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且危害人类健康,现已成为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2]。据报道,Cr(VI)是具有很强致癌致畸性、溶解性、流动性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具有很大危害[3]。因此,如何去除水体中的Cr(VI)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多年来,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电凝聚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还原法、生物吸附法等多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Cr(VI)的去除[4-6]。其中,吸附法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的常用技术[7]。目前,已合成多种类型的吸附剂用于Cr(VI)的去除,如生物炭(BC)、活性炭、粉末生物质及天然聚合物等[8-9]。与其他材料相比,生物炭是一种易获得的多孔富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稳定的结构容量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已被广泛用于环境修复领域[10]。

然而,生物炭受其性质和构造的局限,吸附容量小,吸附后固液分离困难,从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1-12]。因此,需要对生物炭进行改性以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提高生物炭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吸附剂进行化学修饰,其复合疏水基团可改变吸附剂的表面电荷,并增强其表面亲和力[13],如沸石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后,阳离子交换量得到很大提高,进而提高对铬氧酸根的吸附容量[14]。P.Chutia等[15]研究发现,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后的沸石具有良好的去除水溶液中Cr(VI)的潜力。此外,含−OH和−COOH基团的生物炭相较于Cr(VI)更容易吸附带正电荷的Cr(III),因此利用还原剂将Cr(VI)转化为毒性较低的Cr(III)有助于提高生物炭对Cr(VI)的去除能力,且是一种降低环境毒性的有效途径[16]。零价铁是一种具有成本低、还原潜力大、反应速度快等优点的强还原性材料,已被用于修复氯化有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以及重金属[17]。T.Y.Liu等[18]研究表明,吸附剂负载零价铁可增加Cr(VI)的吸附容量;零价铁负载在多孔材料表面不易聚集,可为污染物提供更多吸附位点,使吸附剂完成吸附后通过磁体快速回收,有助于固液分离和吸附剂的重复利用。另外,将生物炭包埋在生物聚合物(如海藻酸盐、壳聚糖)中,可有效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性和回收性[19-20]。由于海藻酸盐价格低廉、无毒且高效,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去除,如纳米零价铁固定在海藻酸钠微球上,用于降解三氯乙烯[21];将活性炭包埋在海藻酸钙微球中,用于净化酒厂废水[22];将葡萄渣包埋在海藻酸钙微球中制造生物聚合物,用于去除工业废水中的色素[23]。

本研究将CTMAC和零价铁用于生物炭的改性,通过溶胶-凝胶转变法,利用海藻酸钠制备了一种复合材料,将微尺度零价铁和生物炭粉末包埋在海藻酸钠微球中,以去除水体中的Cr(VI);对合成的复合材料零价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炭凝胶微球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吸附特性及可能的吸附机制,以期为Cr(VI)污染水体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CTMAC、还原铁粉、无水氯化钙(Ca Cl2)、氢氧化钠(Na OH)、二苯碳酰二肼(C13H14N4O)、重铬酸钾(K2Cr2O7)、盐 酸(HCl),分 析 纯;氯 化 钾(KCl),优 级纯;海藻酸钠((C6H7Na O6)n),化学纯。以上试剂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202A电热恒温干燥箱,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CHA-SA气浴恒温振荡器,江苏金坛市江南仪器厂;HX-01无油真空泵,天津华鑫仪器有限公司;85-2A恒温磁力搅拌器,金坛市科仪器有限公司;FA1004电子天平,上海上天精密仪器有限公司;UV78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仪器(苏州)有限公司;KBF11Q气氛炉,南京南大仪器有限公司;WP-UP-LH0理化分析性超纯水机,四川沃特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S8 Tiger型X射线荧光仪(XRF)、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XRD),德国Bruker公司;IS50 FT-IR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美国Thermo公司。

1.2 Fe0-MBC凝胶微球的制备

将柳条置于气氛炉内升温至700℃(8℃/min,氮气保护),恒温热解20 min,最后经冷却、洗涤、烘干得到备用生物炭。

选用CTMAC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80.0 mL的CTMAC溶液(50 mmol/L)与生物炭(2 g)混合,在20℃的温度下恒温搅拌24 h(30 r/min),随后抽滤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烘干后所得固体即为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活化的生物炭,记为MBC。

将海藻酸钠(10.0 g/L)、MBC、还原铁粉混合,并置于气浴恒温振荡器内振荡2 h(250 r/min);将三者的混合溶液通过注射器缓慢注入到Ca Cl2溶液(20 g/L)中,一滴即成一个凝胶微球,在Ca Cl2溶液中浸泡24 h,所得充分凝胶化的微球即为零价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炭,记为Fe0-MBC。

向3个装有0.1 g的MBC、5.0 mL海藻酸钠溶液的离心管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和10%的还原铁粉;混合物滴入25.0 mLCa Cl2溶液中,制备负载不同质量分数Fe0的Fe0-MBC凝胶微球,分别记为MBC、5%Fe0-MBC和10%Fe0-MBC。

1.3 吸附实验

考察环境温度对去除Cr(VI)的影响。将25.0 mL的K2Cr2O7溶液(200 mg/L)放入分别装有0.1 g的5%Fe0-MBC和10%Fe0-MBC的离心管中,在5、15、25、35、45℃的温度下恒温避光振荡8 h,测定溶液中Cr(VI)的质量浓度。

考察p H对去除Cr(VI)的影响。将25.0 mL K2Cr2O7溶液(200 mg/L)放入分别装有0.1 g的5%Fe0-MBC和10%Fe0-MBC的离心管中,用2 mol/L的NaOH和HCl调节p H至2.0~10.0;离心管于26℃、250 r/min的条件下振荡8 h,测定溶液中Cr(VI)的质量浓度。

分析去除Cr(VI)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将K2Cr2O7溶液(100 mg/L)用2 mol/L的NaOH和HCl调节p H为6.0~7.0;量取25.0 mL放入分别装有0.1 g的5%Fe0-MBC的7个离心管和分别装有0.1 g的10%Fe0-MBC的7个离心管中,于26℃、250 r/min条件下振荡,分别在15、30 min,1、2、4、6、8 h时取两组离心管,测定溶液中Cr(VI)的质量浓度。

分析去除Cr(VI)的吸附等温线模型。量取25.0 mL质量浓度分别为70、100、120、160、200 mg/L的K2Cr2O7溶液,放至分别装有0.1 g的5%Fe0-MBC和10%Fe0-MBC的离心管中;在26℃、250 r/min的条件下振荡8 h,测定溶液中Cr(VI)的质量浓度。

通过6次吸附-解吸循环,探究Fe0-MBC凝胶微球的再生性能。使用1 mol/L的KOH作为解吸剂解吸饱和的5%Fe0-MBC和10%Fe0-MBC凝胶微球,将吸附剂洗净烘干后称取0.1 g放入25.0 mL的K2Cr2O7溶液(100 mg/L)中,离心管于26℃、250 r/min的条件下振荡8 h,测定溶液中Cr(VI)的质量浓度。实验重复6次。

Cr(VI)质量浓度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

1.4 分析方法

平衡时,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量qe按式(1)计算。

式中,qe为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吸附溶液中Cr(VI)的质量,mg/g;c0为初始溶液中Cr(VI)的质量浓度,mg/L;ce为平衡时溶液中Cr(VI)的质量浓度,mg/L;V为溶液体积,L;m为吸附剂质量,g。

重金属去除率按式(2)计算。

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分别以式(3)及式(4)表示。

式中,qt为t时刻单位质量吸附剂吸附溶液中Cr(VI)的质量,mg/g;k1为准一级模型的吸附速率常数,min−1;k2为准二级模型的吸附速率常数,g/(mg·min);t为时间,min。

Langmuir、Freundlich等温线分别以式(5)及式(6)表示。

式中,Qm为最大饱和吸附量,mg/g;KL为Langmuir常数,L/mg;KF(单位mg1−1/n·L1/n·g−1)、n(无量纲)均为Freundlich常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材料的表征

对MBC及5%Fe0-MBC进行XRF测试,并进行了化学组成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5%Fe0-MBC的Fe元素质量分数约为5%,说明本研究成功地在MBC上负载了零价铁。

图1 MBC和5%Fe0-MBC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Fig.1 Quality fractons of element in MBC and 5%Fe0-MBC

用FTIR法测定MBC、5%Fe0-MBC吸附前及5%Fe0-MBC吸附后样品中与Cr(VI)去除有关的官能团,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3 422 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OH和N−H伸缩振动的重叠峰,说明经CTMAC活化,成功负载了N−H,两种基团均参与了反应,吸附后的吸收峰大大减弱[24-25];2 920、2 850 cm−1处Fe0-MBC存在微弱的吸收峰,归属于各类脂肪烃的伸缩振动峰,反应后各类脂肪族C−H被消耗[26];与C=O对应的1 625 cm−1处吸收峰反应后移到1 568 cm−1处,−COOH(1 436 cm−1)的吸收峰也在反应过程中被大量消耗[27-28];活化的生物炭在1 115~1 028 cm−1处存在微弱的吸收峰,归属于含N基团的伸缩振动峰,说明CTMAC活化生物炭增加了生物炭表面含氮基团[29]。

图2 MBC、5%Fe0-MBC吸附前及5%Fe0-MBC吸附后FTIR谱图Fig.2 The FTIR spectrum of MBC,5%Fe0-MBC before adsorption and 5%Fe0-MBC after adsorption

5%Fe0-MBC吸附前后的晶体结构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5%Fe0-MBC吸附Cr(VI)后,在2θ=22.5°处形成一个尖锐的高强度衍射峰,表明很可能形成了新晶体(Fe−O−Cr络合物)[30-31]。

图3 5%Fe0-MBC吸附前后的XRDFig.3 XRD of 5%Fe0-MBC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不同p H条件下MBC及5%Fe0-MBC的Zeta电位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pH条件下MBC及5%Fe0-MBC的电位Fig.4 Potentials of MBC and 5%Fe0-MBC under different pH

由图4可知,生物炭的电位随p H的上升而不断下降。研究表明,吸附剂电位越高,越容易吸附溶液中的Cr(VI);当电位为正值时,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对Cr(VI)的吸附作用更强[32]。因此,在pH为2.0左右时,5%Fe0-MBC的吸附效果可能较好。

2.2 吸附影响因素

2.2.1 反应时间的影响 研究了Cr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反应时间对去除Cr(VI)的影响,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Cr(VI)的去除过程包括快速吸附阶段(0~2 h)和平衡吸附阶段(2~4 h);在第一阶段,初步观察到5%Fe0-MBC和10%Fe0-MBC对Cr(VI)的快速吸附,Cr(VI)去除率分别达到89%、97%,在最初2 h吸附量分别为22.27、24.33 mg/g;在平衡吸附阶段,吸附量不再明显增加,5%Fe0-MBC和10%Fe0-MBC的Cr(VI)去除率分别为95%、99%,最终吸附量分别达到24.34、24.87 mg/g。这主要是因为:在初始阶段,溶液质量浓度较高,Fe0-MBC表面吸附位点大多未被侵占,随着反应时间增加,吸附位点减少,吸附量逐渐达到饱和。此外,10%Fe0-MBC吸附速率明显高于5%Fe0-MBC,证明负载零价铁有助于Cr(VI)的去除,原因可能为零价铁具有强还原性,使体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Cr(VI)转化为Cr(III),进而促进凝胶微球的吸附。

图5 反应时间对5%Fe0-MBC吸附Cr(VI)的影响Fig.5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Cr(VI)adsorption of 5%Fe0-MBC

2.2.2 环境温度的影响 在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反应时间为8 h,环境温度分别为5、15、25、35、45℃的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考察环境温度对去除Cr(VI)的影响,结果见图6。由图6可知,5%Fe0-MBC、10%Fe0-MBC的吸附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Fe0-MBC去除Cr(VI)的过程是吸热反应过程,分子热运动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加剧,从而有利于反应的进行[33]。研究结果有助于Fe0-MBC在不同气候区进行水处理。

图6 环境温度对Fe0-MBC吸附Cr(VI)的影响Fig.6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on Cr(VI)adsorption of Fe0-MBC

2.2.3 溶液pH的影响 p H影响吸附剂中金属离子的形态和材料表面性质以及吸附系统中Cr(VI)的形式。因此,溶液的p H在很大程度影响吸附容量[34-36]。在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环境温度为26℃、反应时间为8 h的条件下,p H对去除Cr(VI)的影响如图7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pH在2.0时平衡吸附量最大,5%Fe0-MBC、10%Fe0-MBC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2.53、32.30 mg/g,随后其值随着p H的增加而大幅下降;当p H大于5.0时,其值下降趋势逐渐减缓,这与Zeta电位测定结果一致。由此可知,酸性条件有利于Fe0-MBC对Cr(VI)的吸附。

图7 pH对Fe0-MBC吸附Cr(VI)的影响Fig.7 Effect of pH on Cr(VI)adsorption of Fe0-MBC

在较低pH条件下,Fe0-MBC吸附Cr(VI)的能力强,其原因是在p H为2.0~6.0的溶液中,Cr(VI)主要以HCr O−4的形式存在,随着p H增加,HCrO−4转化为Cr O2−4[37];HCrO−4的吸附自由能低于Cr O2−4,容易在相同质量浓度下被吸附,这与W.Liu等[38]的研究结果一致。凝胶微球表面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因此材料表面带负电,而Cr(VI)总是以负离子的形式存在,更容易被带正电荷的吸附剂吸附,导致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对Cr(VI)的吸附容量较低;在p H较低的环境中,这些官能团被消耗,Cr(VI)的去除率明显提高。随着pH的增加,凝胶微球表面的Zeta电位由正到负,在较低pH下,由于凝胶微球表面具有较强的正电荷,因此Cr(VI)更容易被吸附。此外,酸性环境中大量H+加速零价铁的腐蚀,促进Cr(VI)还 原 成Cr(III),有 利 于 吸 附,进 而 提 高Cr(VI)的去除能力。

2.3 吸附动力学

从吸附动力学获得的信息有助于研究吸附机制[39]。利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Fe0-MBC的吸附实验值进行拟合,结果如图8所示,参数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40]。

图8 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曲线Fig.8 Adsorptive dynamics equation fitting curve

由图8和表1可以看出,Cr(VI)吸附动力学模型与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均在0.990 0以上),实验结果与准一级动力学拟合曲线基本重合。此外,由准一级模型计算的qe值(5%Fe0-MBC、10%Fe0-MBC的qe分别为23.99、24.75 mg/g)与实验值qe,exp(5%Fe0-MBC、10%Fe0-MBC的qe,exp分别为24.35、24.87 mg/g)十分接近,说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表示Cr(VI)在Fe0-MBC上的吸附。

表1 Cr(VI)吸附的动力学拟合参数Table 1 Fitting parameters of two kinetic models for absorption of Cr(VI)

10%Fe0-MBC的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k1=0.038 5 min−1)大 于5%Fe0-MBC(k1=0.025 7 min−1),表明10%Fe0-MBC的吸附效果优于5%Fe0-MBC;5%Fe0-MBC和10%Fe0-MBC的k2都很小,分别为0.001 2、0.002 1 g/(mg·min),说明它们对铬有很好的吸附能力[41]。

2.4 吸附等温线

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了Fe0-MBC对Cr(VI)的等温吸附,结果如图9所示,相关参数如表2所示。

图9 Langmuir及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Fig.9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表2 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相关参数Table 2 Related parameters of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s

由图9可知,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Langmuir等温线更符合凝胶微球对Cr(VI)的吸附。Langmuir模型表明,该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Fe0-MBC表面大部分吸附位点是均匀分布的[42]。由表2可知,在26℃时,5%Fe0-MBC和10%Fe0-MBC的饱和吸附量计算值Qm分别为33.777 9、42.562 0 mg/g;Freundlich模型常量n为1~10,证实凝胶微球吸附Cr(VI)的反应容易进行[43]。

由于Fe0-MBC具有磁性,因此可利用外部磁场将其与水溶液分离,以回收重复利用,为新型吸附剂在水环境中去除有毒Cr(VI)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将Fe0-MBC与不同磁性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10%Fe0-MBC对Cr(VI)的吸附量比文献报道的吸附剂高,也有比Fe0-MBC容量大的吸附剂。由于实验条件不同,这种比较并不十分精确,但本研究的凝胶微球可去除大部分来自水中的Cr(VI),且易回收,具有很大优势。

表3 磁性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性能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magnetic adsorbents on Cr(VI)

2.5 循环再生性能

使用浓度为1 mol/L的KOH解吸吸附剂上的Cr(VI)[47]。通过6次吸附-解吸循环,研究了Fe0-MBC的再生性能,结果见图10。由图10可知,当再生次数增加时,Fe0-MBC对Cr(VI)的吸附性能逐渐下降,但经过6次吸附-解吸循环后,两种Fe0-MBC的去除率仍能保持85%以上,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循环再生过程中去除率下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在解吸过程发生了损耗,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随着解吸次数增加,Fe0-MBC的比表面积减小以及吸附位点被污染物占据。

图10 循环再生实验结果Fig.10 Cyclic regeneration experiment

3 结 论

(1)在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5%Fe0-MBC和10%Fe0-MBC在前2 h对Cr(VI)的去除率分别为89%、97%;吸附4 h后基本平衡,去除率分别为95%、99%;酸性条件有利于Cr(VI)的吸附。

(2)Fe0-MBC对Cr(VI)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5%Fe0-MBC和10%Fe0-MBC对Cr(VI)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3.78、42.56 mg/g。

(3)Fe0-MBC对Cr(VI)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反应为主,且为吸热反应,吸附机制可能涉及静电力作用、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络合反应。

(4)Fe0-MBC在6次吸附-解吸循环实验后对Cr(VI)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5%以上,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猜你喜欢
离心管微球吸附剂
固体吸附剂脱除烟气中SOx/NOx的研究进展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缓释微球制剂表征中的应用进展
试剂盒制备胸腹水细胞蜡块的应用体会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缓交联纳米微球的合成及控水性能
用于空气CO2捕集的变湿再生吸附剂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还原温度对NiO/ZnO-TiO2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魔方型离心管架的设计及研发
离心管架研究现状及魔尺型离心管架的设计
新型耐温聚合物微球的封堵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