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分析整合 破解中外关联
——中外关联类试题的复习策略与答题技巧

2022-07-26 07:26河南谭慧娟张安庆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3期
关键词:路德历史观选择题

河南 谭慧娟 张安庆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在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3 中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实际上就是要延伸学生的思维长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把握历史时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中外关联就是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是近年来全国卷高考历史部分考查的重点之一,也是普通高中历史部编教材的亮点之一。主要考查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中外历史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培养学生结合不同地域历史的发展变化去整体把握,这不仅符合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素养的落实,也符合把历史事件置于一个整体中去考虑的大历史观,因此中外关联类题目的复习备考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三轮冲刺阶段,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备考呢?

一、近五年高考考查形式和关联内容

表1 2017—2021 年高考全国卷必修材料类非选择题考查形式统计表

表2 2017—2021 年高考全国卷必修材料类非选择题考查中外关联内容统计表

二、中外关联类题型的命题特点

在近五年的高考全国卷中,非选择题基本都考查了历史时空的纵横比较,均是以比较分析的形式出现,都体现了大历史观的角度,2017 年、2018 年、2019 年、2020 年都是“中外横向比较”和“古今纵向比较”交替考查。直到2021 年,全国甲卷和乙卷打破了这一规则,两套试卷的考查形式都是“中外横向比较”。从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试题来看,基本都体现了小切口、大背景、深比较的特点。

1.聚焦长效热点,凸显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例如,2021 年全国甲卷第41 题聚焦世界长效热点问题——贸易。

2.重视多维角度

同一时间段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同走向及其关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出现的同类历史现象,同一历史事件对不同国家产生的不同影响。

3.注重基础知识

所谓基础知识,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因为中外关联类试题的角度经常作为隐性信息出现在试题中,基础性作为高考考查的要求之一,属于高考要求的“四翼”的第一翼,所以基础知识必须扎实牢靠。

4.树立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要有大单元意识,力求对一个单元或者一本书的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使学生在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中树立起大历史观。高考全国卷非选择题中更是以材料题考查学生从整体的视角看待历史,因此大历史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5.创设多元情境

在高考中,历史试题会通过各种材料呈现出不同的历史情境,如历史史料、历史叙述、历史地图、统计图表、历史漫画等,高考全国卷试题既有显性历史信息的单一历史情境,也有隐性时空信息的综合历史情境,这就要求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三、中外关联类题型的复习备考策略

中外关联类的非选择题在2022 年高考全国卷中很有可能继续出现,关注现实、关注长效热点是高考命题的整体趋向,考查的主题可能是中西文明、贸易战、城市管理、粮食安全、社会救济、防灾减灾、医疗保障、人口问题、和谐社会与民生问题、民族、民主与自由、考古成果、中西方交通、人物思想对比等,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备考建议:

第一,根据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命题的特点和高考热点的要求,联系不同版本的教材(人教版、部编版等),确定需要关联的主题。主题确立原则是宜小不宜大,中外关联。例如,中西方文明的对比(春秋战国与古代希腊、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思想的对比)、明清时期中西方阶段特征对比、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与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等。

第二,把大主题分割成为若干小主题,并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分类、提炼、总结。例如,同一时间段东西方文明发展走向及关联,以明清时期为例(如表3)。

表3 明清时期东西方文明发展走向

第三,复习完一个主题之后,要精心设计相关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强化训练,把基础知识与问题相联,从而达到巩固基础、拓展思路,提高中外关联能力的目的。例如,针对明清时期的中外关联,可以练习如下习题: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王阳明(1472—1529 年)提出“心外无物”的命题,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离开人的意识活动,便不存在客观事物。他又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知”是要求“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1517 年,路德(1483—1546 年)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维腾堡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和路德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意义。(13 分)

参考答案:(1)王阳明:心即理;人性本善;致良知;反省内心。(每点2 分,回答3 点即可)

路德: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理性思考。(每点2 分,回答3 点即可)

(2)背景:国内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工商业的发展、新兴城市的兴起和新的市民阶层的形成;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理论发展需要。(每点3 分,回答3 点即可)

意义:强调了人的思考的重要性、提倡理性思维,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对后来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点2 分,回答2 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中外关联类答题技巧

1.审题要细心,要明确中外关联对比的基本内容,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制语,把大问拆成若干小问。

2.确定具体比较点,作比较时要区分是同一时间段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同走向及其关联,还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出现的同类历史现象,或是同一历史事件对不同国家产生的不同影响。

3.在明确比较点的基础上,要将比较点分为几个方面(例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科技或者是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按方面找点、按分找点,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节约做题时间。

4.根据比较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逐一概括出答案要点。用词要准确规范,答案的组织要有条理性和针对性,简明扼要。答案要保证卷面的整洁性,层次的清晰性,要点的完整性。

总之,要想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部分获得高分,就要在冲刺阶段精准分析整合,破解中外关联,勤练多思,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路德历史观选择题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在威登堡邂逅马丁·路德
午夜来电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
《教师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学习教学》评介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三角函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