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理论

2022-07-26 09:26黄雁雁
对外经贸 2022年6期
关键词:东道国浙江一带一路

黄雁雁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世界经济社会复兴创造了机遇。在2017 年底,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有关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政策问题的通告》。中国民营企业也充分运用了这些优惠政策,主动进入全球市场,甚至出现了部分大中型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场面。形成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浙江,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发地,是国际化经营起步最早的省份,经过了四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已经累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步伐也更加稳健。在新时代背景下,浙江加快构建全方位的企业“走出去”模式,将大大提升企业“走出去”的综合效益,对推动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梳理有关文献、分析经典案例以及对浙江省四十八家中小企业的实地调查,归纳出了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并着重分析了“走出去”模式选择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最后,利用灰色局势的决策理论对“走出去”模式的内在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浙江中小企业对"走出去"模式的倾向选择,从而提出优化模式建议。

二、文献综述

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一直是国际管理领域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并作为组织采用的结构化方式来获得、进入和在新的海外市场中运行。过去的研究表明,进入新兴市场的选择与公司对海外市场的熟悉程度有关,这意味着熟悉东道国市场具有经验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直接投资模式。常规考虑进入的因素是吸引力和市场规模。Filatotchev(2007)建议选择进入小的海外市场模式的时候,如果是销售量不大可选择直接出口;而当已经证明此市场具有高销售潜力时,则采用独资或合资模式。近年,有关进入新兴市场模式的研究也考虑到了行业环境、东道国政治、地区以及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Oviatt等,1994)。钟朋荣(2006)根据我国外贸企业“走出去”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包括成立专门外贸公司、在海外直接建店、把国外市场建立到中国本土、运用国际互联网、将全球的知名品牌贴牌生产、浙江万向集团所创造的反向OEM、收购、在国外建厂、到海外去投资等十五种模式。钱荣明,陈丽珍(2006)归纳了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大致包括三种:交易型,契约型和融资型。而对"企业“走出去”的模式要素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第一,区位选择。企业在选择东道国时往往会考虑制度距离等制度因素(谢孟军和郭艳茹,2013)、利润率等经济因素(邱立成等,2017)。第二,进入方式。主要集中在独资与合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陈怀超和范建红,2014),以及绿地和并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ernard,2003)。第三,国际化战略。全球整合和本地响应是最为基础的两类国际化战略(Helman,2006)。也有研究者给出了其他类别的战略,比如全球战略、多国家策略和跨国战略(Knight,1996)。

从研究对象来看,无论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都侧重探讨大企业的“走出去”问题,尚缺乏中小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基于“一带一路”的倡议,并结合定性和定量来分析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的影响因素。

三、浙江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模式

为了解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模式的现状,选取了浙江省内四十八家中小企业重点开展实地调查。通过研究,发现浙江中小企业的“走出去”主要采取了贸易、契约、对外直接投资这三类模式,具体“走出去”模式分析(见表1)。同时发现贸易模式是浙江中小企业最早使用的“走出去”模式,随着浙江中小企业实力的不断增长以及“一带一路”提供的战略机遇,愈来愈多的中小企业考虑以契约或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出海。

表1 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

四、浙江中小企业模式选择外、内部影响因素

(一)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政治环境上越是安定、和本国外交关系越好的国家,双方合作的层面就越是广泛。宏观经济原因也是决定企业选择“走出去”发展模式的主要考量因素,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的当下。东道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越好,外商投资项目绩效越好。法治环境是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根本。东道国对境外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程度越好,境外资本越安全。东道国的本地化,也会影响公司“走出去”模式的选择。出海企业能越迅速地融合东道国当地的民俗文化,就越能保障投资项目的顺利完成。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除了国家层面出台了政策措施之外,相应地很多省市行政部门也制定了《自主交易试点区改革开放实施方案》及其相关政策措施,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例如,浙江省从出口、居民消费和对外贸易等几个重要方面出发,落实了中国(浙江)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宁波、舟山国际港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而且,相比于“一带一路”的沿途其他国家,浙江省在农产品物流、医药、牧业、交通运输、互联网等方面都有产业优势。所以,浙江中小企业的“走出去”也具备了产业独特优势。

(二)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公司规模也是能力的反映,一般规模较大的公司国际化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较强,适宜于采取新建或是收购模式;而规模小的公司则适用于贸易模式。一般情况下,管理层能承受风险的程度越高,则越倾向选择对外投资模式;反之,则选择贸易模式或是参股合资的模式。国际化运营的经验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家公司没有在国外市场上丰富的运营经验,就经常通过贸易模式“走出去”。但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走出去”模式就会出现一定的转变,从原来的贸易模式或契约模式逐渐转变为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企业可分配资源也是其中因素之一。一旦企业内部不拥有足够的各种资源,公司则偏向采用合资或购并的形式来获取其他企业的资源,从而提高公司组织的整体竞争能力。而当公司的内部资源很难利用市场交易的方式来转让或易被别人模仿,企业会偏向选择全资控股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产品的差异性也会影响市场的结构和企业的特有优势。越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贸易模式出海。反之,企业更愿意选择契约或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在当地进行生产以减低成本,如:运输、关税等费用。

五、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简介

决策就是对特定事物采用不同的措施去处理,使用了不同的措施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效果,选取最佳效果的过程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包括了四个基本要素(事件、策略、目标和效率)。第一,设事件和策略。a1,a2,a3,…,ai 为事件(令i=1,2,3…,n);b1,b2,b3,…,bj 为策略(j=1,2,3,…,m)。第二,设局势。事件和策略的二元组合即为局势:Sij=(ai,bj) |ai ∈A,bj ∈B。

第三,给出目标。使用一定的准则或标准来衡量在采取这一策略来应对这一事件的效果。而使用的准则或标准即为目标。如果在策略中目标个数K 大于1 时的策略就是多目标策略。第四,设出不同目标的效果白化值。如果将u ij(k)(i=1,2,3,…,n;j=1,2,3,…,m) 记为Sij ∈ S 在目标K 下的效果样本值,则记r11(k)

第五,统一量纲。将不同的局势效果白化值统一成可以进行比较的效果测试。对于“越大越好”的目标使用上限效果测度,而对于“越大越小”的目标使用下限效果测度,对于那些“适中”的目标,则采用有适中效果测度。

(二)浙江中小企业企业“走出去”模式的异质性分析

为了解现阶段,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去”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地调研。因为是分析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的内在异质性,即是假设排除了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企业之所以选择不同的模式“走出去”是因为各个企业所具有的内在特性。这些指标包括风险管控、项目的支配权、运营成本、柔韧度和投资回报率(见表2)。

表2 浙江中小企业企业“走出去”模式的异质性

请专家分别对这5 个指标打分:1分为最低分,表示指标影响范围最小或最少;五分为最高分,则表示指标影响最大或贡献最多(见表3)。

表3 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内在异质性指标具体评分

为确定事件、对策和局势,设浙江中小企业出海模式选择为事件a,则事件集A=(a);出海进入模式b(i=1,2,3,4,5,6)为对策;局势为S i=(a,b i)(i=1,2,3,4,5,6),

式中:k 表示第 k 个目标。

在五个目标中,项目的资源支配权、投资回报率、柔韧性属于“越大越好”类目标,所以需要使用上限效果测度;而运营成本和风险管控属于“越小越好”类目标,所以采用下限效果测度公式,将效果样本转化成效果测度。经计算得效果测度矩阵(R)。

六、结论

经过梳理中外有关文献、对典型案例的归纳分析和对省内四十八家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目前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主要包括了六种进入模式。而且企业选择“走出去”模式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东道国区位优势”;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规模、国际化经营的经验、企业可分配资源以及产品的差异化。当东道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政府出台了有利于境外投资者的法律法规、两国的文化相近以及母国拥有国家和产业特定优势,企业倾向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当企业规模越大、可供企业选择的资源越多、产品越具有特色和国际化经验越丰富,企业越倾向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与以往研究不同,通过定量分析可得,在不考虑环境因素下,企业的内在异质性(风险管控、项目的支配权、运营成本、柔韧度和投资回报率)也会对企业选择“走出去”模式产生影响。贸易模式是企业的首选。可见,浙江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开放的程度,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更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构建和谐包容的全球价值链。浙江省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先进省份,应将充分运用好互联网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一条涵盖政策、项目、科技、资本、人力、服务等资源的多元化互动合作机制,并为浙江中小企业投资出海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做好对外投资风险监控工作,把风险防范制度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东道国浙江一带一路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