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微电影课程构建与实施探索

2022-07-25 07:03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社团影视科学

宗 若 灿

(营口实验学校,辽宁 营口 115000)

科学微电影是用镜头语言展现科学探究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一项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探究性科普活动,是学生探索科学世界、体验媒介技术、展示实践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营口实验学校在2010年9月便成立了“2199工程”,努力打造学校特色:2 000名以上学生共同参与;100个以上特色小组百花齐放;涌现90名的特色教育骨干教师;打造9个特色品牌项目,科技、人文、艺体三大特色教育齐头并进[1]。科学探究研究社团是学校最为普通的一个社团,到了2018年12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强调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2019年3月,学校结合文件精神,决定在科学探究研究社团的基础上成立科学微电影社团,用微电影的形式艺术地展现科学原理,揭秘科学现象。可以说科学微电影教育是一项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探究性科普活动,是探索科学世界、体验媒介技术、展示实践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科学微电影教育的背景

学校科学探究社团最早成立于2010年9月,主要研究纸飞机、科技小制作。到了2017年,科技教师便开始指导学生用视频的方式,用镜头语言艺术地记录下科技小制作的过程,并参加了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没想到,学生拍摄的科学微电影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这次参赛经历,极大地调动起科学探究社团小组成员的兴趣和信心,此后学生的拍摄主题不断增加,拍摄作品质量也快速提高。2019年和2020年,营口实验学校被省科技馆授予科学影像示范学校、科学影像基地学校,有效地推进了科学微电影在学校的深入发展。学校以“科学微电影教育”课程开发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架构多元立体富有活力的科学微电影课程体系,组建多层次富有吸引力的社团,努力将学校打造成科普基地,为提高学生的科创能力和科普素养奠定基础。经过多年实践,现在已构建了多元立体富有活力的科学微电影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微电影剧本编写、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微电影表演、微电影灯光布置、微电影配音艺术等课程。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团活动,学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舞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科学微电影课程的构建

科学微电影教育是一个涵盖信息技术、影视表演、影视拍摄、脚本编写、科学探究、综合实践等多学科融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理念、现有条件及课程目标,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趣味化构建,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营口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现有61个教学班,有2 800多名学生,拥有独立的科技馆、艺体馆、图书馆、综合实践活动馆及农业种植基地、动物饲养基地、气象研究基地、面食手工基地等场所。学校占地面积达到七万多平,校园绿化树种达到了126种,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色。这些都为科学微电影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

学生是科学微电影创作的主角,教师只是这项课程的推进者和实施者,他们在项目活动中经历了微电影创作的全过程,从主题的选择到剧本的编写,再到视频的拍摄,直到后期视频的编辑,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可以丰富人格、勇于创新、乐于表现、善于合作、学会审美。基于该课程项目,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分解为探究能力、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编导能力和视频拍摄编辑能力,并将这八种能力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这八种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互相渗透,彼此影响,其中探究能力是基础,编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核心。

2.循序渐进式的年段培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2]。基于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学校采取循序渐进式的年段培养目标,将八种能力目标分解到了三至六年级的科学微电影教育课程中,不同年段课程目标各有侧重,形成渐进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如表1)。

表1 八种核心能力年段渐进表

3.构建趣味性、融合性、活动性三大类课程

科学微电影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需要有计划地建设多元立体课程,要保证课程体系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趣味性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深度挖掘课程中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内容由浅入深、指导循序渐进,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探究内容,用电影语言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中年段和高年段的差异,按照不同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科学微电影课程。三年来,营口市为了解决“三点半”问题,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放学时间推迟到下午五点。为了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科学微电影教育课程纳入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中,每周开设两节课,从而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融合性课程是根据科学微电影课程跨学科的特点,将各学科的知识创造性地有机融合在课程中,促进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在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创造性地与科学微电影教育相互融合,彼此间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综合实践、语文、道德与法制、人与自然等学科都是与科学微电影教育重点融合的学科。

活动性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示的舞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需求而创建的课程。学校每月都会举办“科学微电影活动”,三至六年组会分年组评选出优秀入围作品,入围作品在校园电视台进行为期一周的展演,全校师生会从中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音效奖”“最佳摄影奖”等最佳单项奖及一、二、三等奖。学校在每年的五月份还会举办校园科学影像节,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微电影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4.成立丰富多样的科学影像社团

由于科学微电影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多层次学生的密切配合,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成立灯光布置、道具制作、视频拍摄、视频剪辑、影视编导、影视表演、服装设计、海报制作、音效合成、配音表演等多样化的学生社团。近年来,为了解决“三点半”问题,学校进行了课后服务,时间从三点半到五点半。为了确实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每周三、四下午开展社团活动,每年都会聘请省科学影像节活动的领导及省、市电视台摄影师到校指导。

三、科学微电影课程的实施

1.创建课程实践基础,搭建课程展示舞台

科学微电影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亲身进行实践,而影视创作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学校为科学微电影社团购置了大量的单反相机、手机稳定器、专业收音麦克风、挑杆话筒、影视灯光、反光板等设备,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发展,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能力,学校还进行了场馆建设,推出了“一场一台二馆三坊”。“新竹影视剧场”位于图书馆四楼报告厅,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米,大厅内棚顶及四周灯光柔和,配有中央空调,为校园科学影像节等大型活动及社团演出提供了适宜的场地。“校园电视台”位于科技馆四楼科技展厅,占地面积八十多平方米,大厅内有许多专业影视设备,可以满足社团的影视特效创作需求。“图书馆和科技馆”是学校两处独体建筑,图书馆是建筑面积3 396平方米的独立建筑,有各类图书12万册,其中影视相关书籍有200多册。科技馆是建筑面积3 628平方米的独立建筑,有天文地理厅、生物标本厅、科技展示厅、无线电通讯厅、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展厅、无土栽培实验室等。科学微电影涉猎的主题丰富,探究内容十分广泛,是一门集影视创作、影视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需要多种创作空间。“影视剪辑工作坊”是微电视拍摄视频后期处理的工作间,学校购买了一台专业视频剪辑电脑,能够满足日常视频剪辑的要求。“音效工作坊”是微电影音效制作、后期配音的工作间,学生可以通过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完成微电影音效的制作。“道具工作坊”是影视服装、道具、科学实验器材制作的工作间,学生可以在这里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制作工具,制作出适合影视表演所需的服饰、道具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学校每年除了在五月份举办校园科学影像节外,还会举办科学微电影交流周,不仅进行优秀作品展示,还要开展创作团队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还会聘请市青少年频道、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相关专家,到校参与科学微电影影评活动。通过影评活动,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欣赏科学微电影,提高影视鉴赏水平和文字写作能力。

2.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选择适合的社团

科学影像社团涵盖丰富的分支体系,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科学微电影创作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师为每名学生搭建属于自己的舞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适合的社团。学生可以参加影视剧本的创作,参与服装、音乐、海报的设计,或者扮演科学微电影中的人物,以及视频的拍摄、剪辑等。只要想参与,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学生在每学期都会自主选择喜欢的科学影像社团,社团学习结束后,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自主组建科学微电影剧组。在中午休息时间,剧组成员可以根据编写好的剧本进行拍摄。在社团学习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拍摄的影视作品进行现场讲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3.结合具体情况,创建三种基本模式

我校现有2 800多名学生,其中三至六年每个年组参加科学微电影社团的学生有30人,三、四年级主要参加微电影表演、微电影配音艺术等课程;五、六年级主要参加微电影灯光布置、微电影剧本编写、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等课程。经过不断摸索,现已形成了三种基本模式,即年组联合式、年组独立式、专业发展式。

年组联合式,即由不同年组组建成为一个剧组,每个剧组8~10人。高年组负责科学微电影的编导、拍摄、剪辑、微电影灯光布置等任务;中年组负责微电影表演、后期配音等任务。各年组间相互促进,共同学习。整个剧组围绕确定的主题,经历“分工—选材—编剧—选景—拍摄—剪辑—展示”等环节。通过一部完整作品的创作,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快乐,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中年级学生在剧组中的身份都不单调,他们还可以为编导提供拍摄内容,共同完成微电影剧本;也可以在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进行灯光布置、视频剪辑等工作。通过这些形式,中年组学生可以很快向高年组学生学到一些较高难度的影视知识与技能,有利于促进自己综合素养的提升。

年组独立式,即由相同年组组建成为一个剧组,每个剧组6~8人。每人负责的任务并不固定,可以根据喜爱和特长确定自己的角色。由于剧组内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科学影像社团,他们之间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整个剧组由编剧进行统领,负责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适宜的角色。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编剧,整个剧组围绕确定的主题,经历“编剧—分工—选景—拍摄—剪辑—展示”的环节。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不应该对学生及早地固化。通过这种方式,人人都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体验到不同角色的价值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专业发展式,即每个学生在剧组中的任务是相对固定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剧组6~8人,围绕确定的主题,经历“分工—选材—编剧—选景—拍摄—剪辑—展示”的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剧组内的任务也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适合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专心从事自己喜爱的角色,能快速确立自己的专长。

四、科学微电影课程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学科间融合学习

小学科学是一门融合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综合实践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因此与这些学科间关系十分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多学科间的知识进行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有机地融入科学微电影的元素,将影视艺术中的“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游戏比赛”等巧妙合理地运用到各科教学中,使课堂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3]小学有许多课程都可以将科学微电影融入学科教学中,语文课、英语课、道德与法治课等将影视表演融合到教学中,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语文课,学生可以进行课本剧表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充分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再将课本上的人物“复活”。通过课本剧表演,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在活跃的氛围中打开崭新的语文学习视角。学生在爱读、乐写、善表演的基础上,深化了语文学习,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天性好动,乐于表现自我,将科学微电影融入科学教学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微电影注重用艺术的手段展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其核心是科学探究,影视语言只是一种形式。通过影视表演的手段,能够将枯燥的科学知识、深奥的科学原理以立体化、动态化、趣味化、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加入科学微电影教育活动后,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而且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等也得到了发展。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高素质的科学教师。科学微电影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不但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跨学科知识,还需要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意识。教师在开发和实施创造性科学微电影教育课程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深入学习,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广,综合素质越来越高,他们多才多艺,个性张扬。作为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去应对不断发展的学生。教师要从单一的教材教学设计、简单的教学手段走向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系统设计。

猜你喜欢
社团影视科学
缤纷社团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K-BOT拼插社团
影视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