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姗 姗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100084)
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着浓厚的红色基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中华民族相传相承的文化根脉。红色文化资源中包含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养分。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用红色基因铸魂,用红色文化育人。进入新时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新挑战。近年来,中学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未成年人的红色教育,但同时也存在着教育方法陈旧、针对主体不明确、教育情境缺乏、代入感缺失等问题。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班级,如何创建符合青少年身心特征和认知特点的红色文化活动?如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引导青少年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将结合班级德育中的实践活动进行探索。
高中阶段对青少年来说,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班级应在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引领下,通过红色文化浸润,引领学生坚定理想初心,将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努力成长为以民族复兴重任为己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文化资源既是承载红色传统与红色基因的天然载体,也是青年学生思想价值观塑造的优质资源。通过红色资源融入德育的过程,有利于青年学生的价值优化、理想固化和行动教化,从而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
思想优化,是指通过引导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认知,纠正错误认知,从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红色文化资源展现了共产党人百年来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从中展现了他们始终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选择,这提供了青年学生学习和生长的天然范本。从文化资源层面看,中国共产党及其各族人民展现了许多宝贵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红岩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等。这些在时代长河中经过淬炼的革命精神,都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处理各种事情时的价值判断,是他们在人生成长关键期建立价值坐标的精神财富。
另外,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厚重的党史国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党的百年发展史中无数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事迹里,也能加深学生对国家发展、对自身与国家关系的认知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理想固化,指的是将青少年学子的思想引导到社会主流价值的提倡方向上来,使个人愿景与社会愿景契合、个人理想与社会向往相统一、将小我的个体发展与大我的切实需要相结合。
当前,在新的时代选择中,很多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存在道德滑坡、政治冷漠、个人本位化和精致的利己主义等问题。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很多学生过度关注自身需要,忽视集体生活,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之上。红色文化资源中含有非常大的德育价值,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让红色文化资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多元文化中立主导、在多样思潮中谋共识、在多变环境中把方向。就比如如何看待今天青年人的“躺平”?如何看待深圳“三和青年”的社会现象?从红色文化资源中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启示学生怀大志、立大我,补足精神之钙,铸造实现民族复兴梦的理想信念。
行为教化,指的是以道德榜样为己之示范,促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寻找榜样、学习榜样,从而达到道德品质的自觉自律。红色文化中蕴含着感人的英雄形象和英雄事迹,充满其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律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规范具有榜样引领与学习感染作用。
众所周知,在自我认知向行为实践的转化过程中,情感的作用必不可少。积极的情感能够激活行动实践。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红色故事、动人情境能够使青少年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通过激活情感的方式来教化行为本身。比如为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献礼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描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的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共产党机关刊物的历史图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图画。这部电视剧中还原出的很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如李大钊、陈独秀等,都让观众深深感动。尤其是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的牺牲,让很多当代青年学生热血澎湃、热泪盈眶。一群觉醒者和领路人如火炬一般,在黑暗中摸索、探寻救国图存的真理和道路,让青年学生也理解了觉醒年代的意义,用英雄榜样激励自身,用英雄行为中的精神内核感召自我、丰富自我,从而塑成新的自我。
要想努力释放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在新的时代中完成其对青少年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必须创造情境,试图丰富其在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红色资源种类非常丰富,比如红色旧址、红色故事、红色历史以及红色精神等都隶属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1]“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1],“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1]这些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依据已有学者的研究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五大分类[2]:“人”——红色人物;“事”——红色故事;“物”——红色器物;“史”——红色历史;“魂”——红色精神。这五大红色育人资源,互为依托、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发挥这五类资源中的不同育人功能,结合班级德育的特点,创建真实鲜活生动的情境式德育活动,可以更好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1]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竭奋斗。百年的党史中涌现出了无数值得人们铭记的革命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具有的优良底色都是青年学子学习的榜样。
为了更好地使得青年学生铭记他们的动人事迹,从而见贤思齐,激发自我前行中的动力。借助班会这一德育主阵地,我开展班会“我和TA一起过生日”的活动(见图1)。
图1 “我和TA一起过生日”的活动流程图
在班会“我和TA一起过生日”的活动中,通过“见贤”和“思齐”的两大所指,以及“寻找—分享—提炼—反思”四重环节,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英雄人物产生兴趣,从而更有内驱力去理解他们,学习他们。学生分享的英雄人物来自各个时期、各行各业,有10月15日出生的抗日英雄董存瑞,8月16日出生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6月21日出生的航天英雄杨利伟,10月20日出生的抗疫英雄钟南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在使用融媒体寻找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大量出生年月不详,或者出生年月一笔带过的革命英雄和模范人物。简略的生平资料不能抹杀他们在中华民族百年风雨历程中的功绩,如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中说的一样,他们用自己的精神铸起了一座座丰碑,让青年学子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红色故事,指的是在党风雨百年的历程中,涌现出的那些革命的传奇与动人的故事。红色故事蕴含着革命精神,昭示着时代价值,激励着革命传人。[3]每一个红色故事都是一本红色教材,借助故事化、情景化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教育与触动。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一次期中考试中记叙文的题目是《那封终于寄出的美丽的明信片》,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考场上现场联想的题目设计,往往因缺乏故事底本而出现生活常识、事理逻辑不够准确、严谨的问题,更无暇顾及立意的高远。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本次作文的修改和再创作为契机,我给学生们找到了一些视频资源素材,比如《见字如面》中闻一多写给父母的信、共和国的第九号烈士陈毅安写给妻子的一封无字信、抗美援朝中一个小战士寄给家人的画满画的信、纪录片《为了可爱的中国》中上海交通大学西迁时义无反顾地投身祖国建设的大学教师周淼冬寄给妻子的明信片、疫情期间武汉一名护士为了激励感染新冠肺炎的病患写给他的一封信等等。通过观看这些红色故事,学生的心理会有进一步的触发。学生思考题目中的载体“明信片”之前为什么要寄——情节的起因,有什么原因不能寄——情节的矛盾,什么变化又能寄出了——情节的高潮。这可以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时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写作的故事底本,具备天然的成熟性与震撼性。运用红色故事开展情景教学,由浅及深,以情动人,以小事例折射大道理,用小我引申出大我,用红色故事的温度更好地打动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的奋斗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参观考察时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1]红色器物是以实物形式呈现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些实物都诉说着人民奋斗的历史,诠释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精神。
借助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我曾经开展“联翩一纸,壮阔百年——‘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该班会借助学生父母年轻时所写的书信这一红色器物,通过对书信的寻找、阅读与感悟,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沧桑巨变,感受到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思考“我和我的祖国”共成长的关系——即在“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核心中,既有每一个“我”的温度,又有“祖国”波澜壮阔发展的厚度。本节班会课的大致框架见表1。
表1 “联翩一纸 壮阔百年——‘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框架
本节班会课依托于红色器物——书信,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的素材,从每个家庭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的风雨征程与自己的祖辈、父辈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更加对今日之我该有的精神风貌有了深刻的反思。通过类似的班会活动切实帮助青年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除了依托书信外,班级日常活动中还可以演唱或改编红歌、观看红色电影、设计红色文化产品或Logo标识等,这些实物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情景式的实践情感教育。除此之外,学校研学之旅也会安排如参观红色旧址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通过“走出去”的形式亲临现场,感知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人民精诚团结、不屈奋斗的精神状态。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4]2021年3月9日,教育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会议强调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党史教育与中小学德育有机结合,有利于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让中学党史学习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绘就青少年青春的底色。
具体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挑选或创造易于青少年接受的新形式,用“新瓶装好酒”,讲好党史故事、中国故事。具体到班级德育活动中,要善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党史教育实践。比如依托学校,在校团委的支持与鼓励下开设党史学习专项版块,组织学生进行党史知识普及和知识竞赛答题等。再如将德育活动与学科关联,与历史学科联系后组织学生开展“采访家中的老党员”活动,聆听身边最亲近的人讲述历史。还可以将德育活动与新兴媒体技术融合,利用广播及网络平台进行党史活动,每周学生录制的小视频都引领师生结识一位英雄人物,云盘共享。
除此之外,党史学习还应该抓住教育契机,设计好主题仪式教育。主题仪式教育是非常庄严神圣的,在设计仪式教育活动时,可以抓住教育契机,并与班级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以下是2021年上半年,我所带班级在特定的时段下,抓住契机开展的结合党史的仪式教育活动(详见表2)。
表2 结合党史的仪式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将德育活动与党史关联,有助于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党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责任和使命。
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资源在长期发展中凝练的精神内核,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我国在砥砺奋斗的进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抗战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阐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优良品质,它们应该成为青年学生的精神底色。因此,将红色资源与德育活动结合,引导青年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资源,学习上文谈到的英雄人物、讲好中国故事、发掘红色器物、学习党的历史,归根结底都是要厚植红色基因,是要涵养红色精神,从而为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抓住学科育人的阵地,丰富学科育人方法,有助于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养育红色精神,培养家国担当情怀(详见图2)。
图2 学科育人示意图
在图2中,挖掘教材红色资源比如通过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杨利伟的《太空一日》,感知中国航天人的风采,学会勇担国家使命,关注家国共同体。“阅读时评”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立场、角度,是思维的提升过程,也是价值观的引领与塑造的过程。从刚刚过去的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可发现命题都关注了新时代对新青年的要求。全国甲卷的“可为与有为”让学生思考可为时代与有为个体的关系;全国乙卷的“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提出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行事的基本原则;全国新高考Ⅰ卷中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强者与弱者的转换关系;北京卷无论“论生逢其时”还是“这,才是成熟的模样”都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新青年的价值选择。因此平时课堂上,要贯穿“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引领。
除此之外,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结合社会热点,结合红色资源,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塑就。比如在讲解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时,我给学生拓展了鲁迅的精神自画像《自嘲》,希望学生理解在面对恶劣的政治环境时,鲁迅不畏强暴、碰壁不回的精神面貌。《自嘲》中有两句:“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当我提问学生,鲁迅为何说自己“未敢翻身已碰头”?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调笑说,鲁迅想表达我们都应该“躺平”,这样就不会“碰头”了。其他学生哄堂大笑,我却深深思考,在“躺平”成为网络热搜的关键词时,我们应该教会新时代下的青年人以什么姿态生活呢?趁着这个教育契机,结合教材上的鲁迅及其他红色经典作品,我带领学生开展辩论,如何看待网络热词“躺平”、年轻人是否应该“躺平”“躺平”是不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等等,希望将教材与社会热点结合。通过理越辩越明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红色文化中的精神,从而树立参与祖国建设、融入时代发展浪潮的伟大使命。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发展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以其特有的方式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阐释了民族征程中的精神发展。通过以上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人”“事”“物”“史”“魂”的分类,可以结合各自特点,通过有效形式,凝聚红色育人合力,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角度看待民族发展的新征程,以时代的思维将“大我”与“小我”充分地融合,从而成为勇担大任的时代青年。而在凝聚红色力量、厚植红色基因的过程中,“活动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载体,要发挥活动载体的功能,丰富多彩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5]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班级德育活动,在校园、班级中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红色育人氛围,做到以道理服人、以情感动人、以活动化人,在情境活动中给予学生感动、触动,从而才能将“易感知”“可触摸”“有温度”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青年学生丰富的精神滋养,传承精神根脉,成长为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