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小茜
摘 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被动应对到主动利用的阶段后,逐渐走向规范化、体系化。但新技术不断发展,教育载体不断迭代,又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融媒体作为承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新平台,倒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一代代中国青年用奋斗形成燎原之势,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9小时,20~3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约37.7%,是浏览和使用网络新闻、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最多的群体。融媒体已成为承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平台,倒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先后经历了被动应对、积极跟进、主动建设、深入发展等时期,概念的界定逐步明晰。广义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理念、内容、手段、机制与组织方法等方面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发展和创新;狭义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指利用网络这一新阵地、新方式,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本课题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基于广义,可概括为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规范,利用网络阵地和技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加以改造,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的思想品德养成的教育实践活动。
有研究者对全国35所大学进行调研后发现,泛滥的网络娱乐信息、大学生长时间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等都会大大减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关系从原有的教师掌握话语权、教与学界限分明,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面临新媒体平台更迭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队伍建设还有短板
高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知网、用网能力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全校2000余名教职工中,开设的各类网络自媒体平台粉丝量(关注数)超1000人的仅有14个,且尚未有平台进入全国教育类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力榜单前100名。原因之一是培训不够系统,主要依靠媒体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开办的短期培训班,不能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
(二)产出成果仍然不足
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阵地建设情况、网络作品、育人活动及品牌等方面。现阶段,有不少高校表示,学校、学院、社团或班级三級联动的校内网络育人平台模式下各类新媒体阵地管理难度大,“僵尸号”和停更平台反而成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漏洞。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每年清理的各类以集体名义开办的新媒体账号就超过100个。此外,学校的二级和三级网络育人平台不同程度地存在运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些推送文章存在版权纠纷,有些文章几乎没有阅读量,多数二级平台推送内容以时政新闻、学校新闻和通知为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内容比较少,且多以文字和少量配图形式展现。
(三)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有不少高校已明确把网络思政作品纳入职称评审体系,也有不少高校制定了网络文字作品稿酬发放标准。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准的制定一度陷入困境:或不容易达到,起不到激励作用;或太容易达成,造成经费资源浪费;或没有考虑到新的作品形式。例如,在网上公开的高校网络作品稿酬支付办法中,基本只针对新闻类文字作品,以字数或者阅读量、点赞量为发放标准,既没有涵盖短视频、音乐短片、H5等新形式作品,也没有跟上网络平台的发展速度。
二、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分析
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建设好高校思政类公众号,推动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设等措施,并明确了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的设立标准为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从阵地建设、经费保障和评价激励等方面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高校应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按照“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积极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的版图。
(一)建强网络阵地
一是继续推动高校融媒体建设。融媒体作为互联网思维对媒介载体影响的产物,顺应当下分众化、差异化的信息传播趋势,通过拓宽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提升信息交流的立体感和丰富度,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交流碰撞,从而提升传播效果。比如,河南理工大学一体化推进融媒体建设和育人工作,在重要时间节点,抓好议题设置,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平台传播,实现全媒体平台同频共振,既有“爆款”作品,又有媒体效应。二是建好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2021年年底,全国首批200个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公布,旨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构建传播矩阵。高校可以从优秀思政类微信公众号建设中汲取先进经验,通过线上活动的举办、互动性更强的内容推送,以及紧跟热点的系列主题策划,在较短时期内聚集公众号的关注量,并与其他校内平台开展联动,让思政类微信公众号成为师生放松心情、汲取力量、获取经验的重要阵地。三是分类管理校内媒体平台。分类整合现有平台,实现平台育人分众化,在对校内新媒体排查、考核的基础上,及时清理“僵尸号”。同时,有针对性地扶持校内的二级、三级平台,引导职能部门突出资讯、服务功能,学院突出特色品牌、育人活动,从而让新媒体平台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四是关注师生自媒体建设。师生自媒体平台在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自媒体的标签和账号“人设”更容易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河南理工大学辅导员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中,关注大学生身边事的平台活跃度、关注数都较高,做到了让大道理更贴近大学生的日常。
(二)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核心力量。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责主业,加强对思政工作业务骨干、网络名师、优秀思政课教师、优秀辅导员的培育工作。在思政队伍的日常培训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加大媒介素养的培训力度,提升思政工作者使用媒介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突出重点培育。加强对校内教职工开办自媒体情况的摸排,积极扶持教职工开办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其纳入网络教育名师培养计划并加强短期考评。三是有计划地发掘和培育大学生“意见领袖”。河南理工大学通过对大学生自媒体开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低年级大学生自媒体平台的开通率更高。学校对此类大学生应加强日常关注,注重引导沟通,结合大学生特点,通过新媒体作品大赛、选聘网络监督员、推荐到媒体实习、吸纳进入社团等形式,壮大正能量网络宣传队伍。四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年度评选表彰、媒体运营沙龙等,为广大思政工作者、网络教育名师、师生中的网络“大V”搭建交流平台,互相借鉴启发,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做好激励保障
科学的评价标准可以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推动思政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引导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除了要制定科学的网络文字作品稿酬标准,还应积极探索对各类視频类作品、批驳错误思想的短文或回帖的激励措施,如对教师换算工作量、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成绩奖励等;加大对网络育人品牌、网络文化精品项目的培育力度,建立健全网络文化成果评价指标,更科学全面地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三、结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根据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改革,又要科学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改进方式方法,利用媒体融合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路径。掌握融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载体以及主客体,可以更有效地用思想浸润学生,以理论教育学生,从而肩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胡树祥,赵玉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6).
[2]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发展历程: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再兴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05(12).
[3]黄艳,李佳玲,黄金岩.互联网接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35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1(6).
[4]卢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未来转向[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5]邵彦敏,赵业程.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1).
责编:应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