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湘西民间美术教学研究

2022-07-24 12:10:47赵祖凤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6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

[摘 要] 美术课程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目的是让未来的幼儿教师具备指导幼儿开展美术作品欣赏、创作和制作的能力。作为湘西地区的高师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融合湘西民间美术资源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并注重对湘西民间美术资源的创新应用,积极打造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西方美术知识体系时,增强对本地民间美术的学习和实践,未来可以将湘西民间美术资源应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促进湘西民间美术“非遗”的代代传承。

[关键词] 湘西;民间美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基地专项课题“非物质文化背景下湘西苗族绘画资源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XXJYKXGH2021008)

[作者简介] 赵祖凤(1978—),女(土家族),湖南湘西人,硕士,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6-0029-04 [收稿日期] 2022-03-19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师院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时注重“五育合一”,特别是在立德树人基础上发挥艺术教育的魅力,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教学能力,适应幼儿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其中,在美术教学方面应在现有教材及教学内容基础上,充分融合本地民间美术形式,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地方传统民间美术的认识,从而在就业时,能够将这些本地民间美术形式传承下去,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湘西民间美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利用的资源丰富,尤其是全国知名的湘西苗族绘画,犹如一座待开发的艺术宝藏,因此,结合湘西州的高师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教学来看,有必要将湘西民间美术融合进来,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实践,开发创新思维,促成“非遺”的保护传承。

一、湘西民间美术概述

(一)湘西民间美术的内容

湘西全称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是湖南的西北部,同时也是湘鄂黔渝四省的交界处,这里主要聚居着土家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拥有24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土家族和苗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两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习俗。在土家族和苗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下,湘西民间美术的种类繁多,有纸扎、石刻、木雕、编织、竹艺、挑花、陶器、塔虎凿花、木板年画、土家织锦、苗族银饰、苗族花带、苗族刺绣、苗族蜡染、蓝印染、苗族绘画、民族建筑装饰等,这些都是自古传承下来的手艺、工艺,有着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并拥有多位国家级的美术工艺大师和“非遗”传承人[1]。

(二)湘西民间美术的特点

湘西民间美术的特点十分鲜明。首先,湘西民间美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土家族和苗族在民间美术创作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土家族的审美更加朴实,有着独特的织布和印染技术;苗族的审美更加多彩,喜欢在服饰上刺绣,让服饰有着多种多样的花纹和色彩,在头饰上也非常讲究,女性用复杂手工艺制造出来的银饰来装扮自己。这种审美上的区别造成了土家族和苗族不同的民族性格。其次,湘西民族美术具有鲜明的生活特征,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很多民间美术作品具有生活实用性,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工具,而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用竹子制作的竹篮、竹床、竹凳、竹桌等,纯天然且耐使用,还有陶器、织锦等,都是生活用品;另外,还有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民族美术形式包含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待,比如苗绣的花纹就体现了对生活的美好期待。第三,湘西民间美术还与民俗文化活动紧密相关,比如土家族和苗族在一些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习俗、祭祀活动中,人们都会穿上盛装,戴上合适的配饰,对现场进行一番节日的布置,体现了湘西民间美术所具有的民俗文化集体意识[2]。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融入湘西民间美术的意义

(一)有助于打破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西化的格局

一直以来,我国的美术学科教学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在美术理论知识方面,教材一般包含国内外的美术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但在美术绘画技法方面主要是按照西方技法来教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画的技法难度高,很难实现通用学科的教学,尤其是不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另外,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除了绘画之外,大多设置了折纸、剪纸、衍纸、积木搭建等手工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是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内容比较少,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美术知识体系不完善、能用于美术教学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学生未来开展幼儿教学时就不能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可能让幼儿对美术形成较为局限的认知。湘西民间美术是湘西地区重要的艺术形式,要知道,湘西本地的高师院校所培养的学前专业学生主要就业范围在湘西州,其所教授的幼儿也大多是出生成长于湘西州的孩子,所以,将湘西州的民间美术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十分必要,有助于打破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西化的格局,拓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资源,更好地契合新课改背景下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二)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力

在全面人才培养的要求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融入湘西民间美术还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力。当前,为了培育幼儿“手脑眼”的协调能力以及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除了美工区、建构区的设计之外,还会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体验、欣赏活动,这同样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更为丰富的美术知识,丰富知识量的储备,并提高美术教育能力。湘西民间美术的形式种类多样,从绘画到凿花、从纸扎到刺绣、从编织到印染,从木雕到石刻,了解这些民间美术工艺可以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从事幼儿教师工作之后更加游刃有余,为幼儿带来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美术课堂。

(三)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湘西“非遗”民间美术

湘西民间美术多被写入“非遗”名单中,有的湘西民间美术形式的传承人并不多,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不注重珍惜和保护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技艺。所以,让湘西民间美术“进学校”十分必要,可以先从湘西本地的学校开始,让湘西民间美术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从而让新一代的青年学生了解湘西民间美术,并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将保护和传承湘西“非遗”民间美术的责任扛在肩上,并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将保护传承湘西“非遗”民间美术的意识扎根到湘西娃娃的思想中,一代代地将湘西民间美术的技艺、民族文化、对美好生活的期冀传承下去,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三、湘西民间美术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整理湘西民间美术资源,开发设计校本教材

湘西民间美术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需要从整理挖掘湘西民间美术资源入手,结合幼儿教育的需求,合理开发设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校本教材,即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湘西民间美术专题的校本教材,并同步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以保障湘西民间美术教学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授课教学。具体来看,首先,优先选择湘西土家族和苗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资源纳入到校本教材中,为学生进行大致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些民间美术资源形成初步的了解;其次,重点选择湘西苗族绘画、刺绣、蜡染、塔虎凿花等民间美术形式融合于教育内容中,对湘西苗族绘画、刺绣、蜡染、塔虎凿花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3]。再次,在开发设计校本教材时应结合幼儿美术教学案例展开,教师有必要降低民间美术的教学难度,去粗取精,抓大放小,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能够了解湘西民间美术的技艺、特色及美学表现形式,又能够学会如何面向幼儿教授相关课程。比如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会利用湘西苗族绘画中的传统纹样——花鸟兽象来开展简笔画教学,对于幼儿来说学习起来简单容易,又能够感受到湘西苗族绘画的特色,教师还可以进行对比教学,让幼儿对比感受湘西苗族花鸟兽象与普通花鸟兽画法的不同。或者,还学习制作苗族传统服饰的线描图片,指导幼儿在观看苗族服饰的图片和短片之后对图片进行上色。

(二)分解优化学习任务目标,应用项目教学模式

湘西民间美术的内容形式非常丰富,但是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却无法全部进行融合应用,因此,可以有重点地进行选择,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湘西民间美术形式融合其中,并分解优化学习任务,应用项目教学模式,以达到拓展教学的作用。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仍以苗族绘画为例,教师可以将这一教学任务分解为三个层次,一是理解苗族绘画的来源及民族特点,从苗族建筑物、服饰中寻找绘画作品,并认识苗族多种多样的纹饰、图案、花样。二是将苗族绘画中的样本记录下来,可以结合线描、水粉或者水彩课来绘制苗族纹样图案,边绘制边感受苗族民间美术的特色,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苗族绘画大胆、夸张用色的原因,感受苗族所使用的高纯度、高对比度、高亮度的色彩。三是指导学生自主制作教学课件,尝试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以转化,应用于幼儿美术教学中,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层次是基本不变的,教学项目则可以进行变化,基本上是采用由易到难的过程,先从简单的图案纹样开始,之后再给学生提供难度更高的图案纹样,而且一开始是让学生用线描画出线条就可以,之后再加入色彩课,从而实现循序渐进的教学。

(三)采用互联网新媒体渠道,增强教学展示效果

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对湘西民间美术的创新应用还应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借助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渠道,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并增强教学展示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育网络平台来上传教学资源,由此可以补充课堂教学不能完全展示的内容,毕竟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美术也只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课程,不能为了美术教学而缩短其他课程的课时,因此,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的方式来拓展教学时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将PPT、文字、圖片以及视频资料按照课程教学安排上传到在线教育平台,并指导学生在线观看学习,学生学习后需要留下“打卡”记录,便于教师查询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教师还可以在线布置作业,让学生将作业在学习之中进行提交,教师可以在线批阅学生的作业,这些活动将不再占用课堂时间,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渠道,增强教学展示效果,比如在新开发的校本教材中印上二维码,每一个二维码都对应着教材页面上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便可以打开相应的链接,从而看到丰富的图片案例,或者是相应的纪录片视频。

(四)开设特色教学实践课程,指导学生亲身体验

湘西民间美术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艺术形式,具有民族特色,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对其开展创新应用时有必要开设特色教学实践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双结合”,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湘西民间美术,比如湘西蓝印花布就是当地独特的一种印染技艺,全过程采用纯手工制作,而且每一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才能够保证最终印出来的布的效果。这种动手实践类的课程在幼儿园中也逐渐增多,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置此类实践课程十分必要,可以为学生未来从事幼儿教育打好基础。蓝印花布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共有花版制作、花版图案雕刻、蓝印花布花纹的印刷、晾晒风干、下靛、搅缸、入染、洗布、晾晒、卷布、碾布11道工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联系相应的场地,带领学生到蓝印花布的工厂进行参观,并体验每一道工序,之后,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实践报告,并思考如何简化蓝印花布的印染过程,将其作为幼儿教学课程来进行设计,在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全部同学的集体努力下,完成幼儿大班版本的“蓝印花布印染课”教案。由此,也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活动型教案设计能力,并将湘西民间美术融入幼儿教育中。

(五)組织职业技能PK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将职业技能大赛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来设计组织教师技能PK大赛,一般以“模拟授课”或“真实授课”的方式展开,在PK比赛中,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赛,3~5人为一个团队,这种PK的气氛紧张又激烈,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可锻炼学生的美术教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充分发挥湘西民间美术的教育作用,教师可以将“湘西民间美术”作为PK赛的主题,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创新空间,让学生围绕“湘西民间美术”来设计幼儿教学活动,从而呈现出一堂精彩的幼儿活动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联系合作单位,让学生面向幼儿讲课,这样一来,学生必须做好课件、道具、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充分准备,由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幼儿的表现是最真实的,学生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幼儿的反应,进而反思自己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果PK赛不能直接面向幼儿,可以设计模拟教学的PK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在赛后都要根据学生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湘西民间美术是湘西“非遗”文化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其魅力让人不可抵挡。湘西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一直存在着人手少、范围窄的问题,湘西州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相关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在开展美术教学中融入湘西民间美术,让学生了解湘西民间美术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面向幼儿教学湘西民间美术的能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开发设计湘西民间美术校本教材,分解优化教学目标,采用互联网新媒体渠道,开设特色教学实践课程,组织职业技能PK大赛,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细致的教育指导以及实践关怀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湘西民间美术教学能力,进而促进湘西“非遗”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田雨欣.“互联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发展教育学,2021(11):2.

[2]陈晓亮.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手工制作课程为例[J].大众文艺,2021(20):170-171.

[3]梁旭.学前教育专业对口高职学生专业基础课教学研究:以美术基础为例[J].中华手工,2021(4):140-141.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Xiangxi Folk Art into the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ZHAO Zu-feng

(Normal Colleg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China)

Abstract: Art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future preschool teachers with the ability to guide children to appreciate, create and make art works. Teachers colleges in Xiangxi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Xiangxi folk art resources to cultivat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pay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Xiangxi folk art resources, and actively create school-based cours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study and practice of local folk art while learning western art knowledge system. In the future, Xiangxi folk art resources can be applied to early childhood art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folk art in Xiangxi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Key words: Xiangxi; folk art; teachers colleges; preschool education; art teaching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9:59:04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49:52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2:58:16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4:30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8:25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