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星,赵必华,陈 明
(1. 淮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 淮北 235000; 2.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3.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生活满意度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它是指个体依据自己的选择标准对生活状况进行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1-2].研究表明,儿童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等消极情绪以及自杀、暴力行为和退学等不良行为密切相关[3-5].探讨儿童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儿童成长的最核心场所[6].社会控制理论(又称社会联结理论)[7]认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随社会控制的增强而减少.父母监控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途径,是指父母对子女行踪、活动及交往对象等情况的了解和监督[8-9].以往研究发现,父母监控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通过知晓和管控的形式防止孩子出现不轨行为[10],并提高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一:父母监控可以显著影响生活满意度.
研究表明,父母监控为约束和规范孩子行为提供了一个压力环境,能够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11].自我控制作为个体自我调控的基本手段,是指个体自觉调整想法、情绪和行为,抵制冲动或诱惑,以实现既定目标,符合社会规范或长远利益的能力或过程[12-13].以往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中介[14-15],良好的自我控制可以增加生活满意度[12,16].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二:自我控制在父母监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图1 模型假设Fig.1 Model assumptions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是个体的重要需要之一[17].师生亲密是指师生之间存在的温暖感和交流的程度[18],是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调节变量[19].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成长会受到个体特征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6,20],因此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可能会受到内在自我控制和外部环境师生亲密的交互影响.高师生亲密可以满足儿童青少年的归属需要,缓冲儿童自我控制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其生活满意度[21].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三:师生亲密可以调节自我控制在父母监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中介路径的后半段.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考察小学高年级群体中父母监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师生亲密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提升儿童生活满意度提供启发.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安徽省某地级市某区4所学校的小学4—6年级全体在校学生进行施测,共发放186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有178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5.70%.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0.33±0.94岁,其中男生925人(51.97%),女生855人(48.03%);四年级589人(33.09%),五年级589人(33.09%),六年级602人(33.82%).
1.2.1 生活满意度量表
采用Diener等人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22],共5个条目,如:我满意自己的生活.采用5点计分,1—5分别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生活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2.
1.2.2 父母监控量表
采用王莉等人修订的父母监控量表(Parental Supervision Questionnaire,PSQ)[23],共17个条目,包括知晓度(如:父母知道我有哪些朋友)、自主准予(如:父母允许我自己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和消极控制与反馈(如:父母总想改变我的想法)3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1—5分别表示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消极控制与反馈维度得分反向计分后,将3个维度相加求和作为父母监控的分数,得分越高,表明父母监控越积极理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7.
1.2.3 师生亲密量表
采用屈智勇修订的师生关系量表的师生亲密分量表[24],共5个条目,如: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我会找老师帮助我.采用5点计分,1—5分别表示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师生亲密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9.
1.2.4 自我控制量表
采用杨丽珠编制的儿童青少年自制力量表[24],共5个条目,如:我知道一件事情不好时,会克制自己不去做.采用4点计分,1—4分别表示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控制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1.
采用 SPSS 25.0 软件包和PROCESS 3.1插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积差相关和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
采用Harman[25]单因素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结果表明,共提取6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且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9.75%,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母监控、师生亲密、自我控制与生活满意度均两两显著正相关(见表1).
表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Tab.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research analysis
为揭示自我控制在父母监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简单中介作用,采用Hayes编制的PROCESS宏程序的Model4进行简单中介效应检验[26].结果显示:父母监控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48,P<0.001).纳入自我控制后,自我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20,P<0.001);父母监控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β=0.36,P<0.001),且仍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41,P<0.001).这表明,自我控制在父母监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监控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为0.41,95%的置信区间为[0.369, 0.454];间接效应为0.07,95%的 置信区间为[0.051, 0.091](见表2).
表2 自我控制的简单中介效应值Tab.2 Simpl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control
采用PROCESS宏程序的Model 14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26].将父母监控、自我控制、师生亲密以及自我控制与师生亲密的交互项放入方程,结果表明:父母监控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β=0.36,P<0.001);父母监控(β=0.38,P<0.001)、自我控制(β=0.18,P<0.001)、师生亲密(β=0.10,P<0.001)以及自我控制与师生亲密的交互项(β=0.04,P<0.05)均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这表明师生亲密调节自我控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见表3).
表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Tab.3 Moderated mediating effect test
在师生亲密得分为平均数、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3个水平时,自我控制在父母监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值及其95% Bootstrap置信区间如表4所示.由此可以看出,本研究提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得到了支持.自我控制在父母监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而且该中介作用后半路径受到师生亲密的调节.
表4 不同师生亲密水平时自我控制在父母监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Tab.4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control between parental monitor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teacher-student intimacy
进一步的简单斜率分析表明,对于低师生亲密个体,自我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Bsimple=0.14,P<0. 001);对于高师生亲密个体,自我控制仍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Bsimple=0.22,P<0. 001).由此可见,自我控制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在师生亲密水平较高的被试中更大(见图2).
图2 师生亲密在自我控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图Fig.2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eacher-student intimac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trol and life satisfaction
此外,师生亲密还调节“父母监控→自我控制→生活满意度”这一间接效应,Index=0.02,置信区间为[0.001,0.0032].低师生亲密个体其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值为0.05(SE=0.012),其95%置信区间为[0.025,0.072],中介效应显著;高师生亲密个体其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值为0.08(SE=0.014),其95%置信区间为[0.054,0.106],中介效应也显著.也就是说,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师生亲密水平较高的被试更加显著.
本研究发现,父母监控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生活满意度,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7].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拥有自主、关系和能力3种基本的心理需要[28-29].父母知晓和自主准予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自主性,是一种温暖和民主的教养方式,满足了孩子自主的基本需要,能提升其生活满意度;相反,父母的消极控制与反馈属于对孩子消极管控的教养方式,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造成情绪困扰,降低其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还发现,自我控制在父母监控与儿童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学习理论[30]认为,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学习父母所具有的行为品质(如行为自我约束和控制),内化控制行为的规则,从而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11,31].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在早期发展阶段为适应环境,发挥适应性功能,对周围世界的解释形成了其认知模式[32].父母监督、管控和约束孩子的行为过程,也是孩子内化道德标准和观念、形成内部图式和态度的过程,这些关于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观念会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行为,提升其自我控制能力.因此,积极理性的父母监控可以显著提升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控制点理论[33]认为,控制感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个体感受到自己可以基于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进行活动对个体来说至关重要.高自我控制感的个体能够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活动,自主性需要得到满足,心理健康水平更高[34],生活满意度水平也更高.因此,父母监控可以通过增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此外,研究还发现自我控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均受师生亲密的调节.低自我控制水平的个体容易出现情绪困扰[35-36]、行为冲动[37]等现象,降低生活满意度水平.根据社会支持缓冲器模型,社会支持可以调节其他因素对身心状况的负面影响,提升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38].而感知到高师生亲密的个体可以获得更多来自教师的社会支持,从而缓冲低自我控制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升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角色缺失或采用不恰当不合理的教养管控方式均可能造成父母监控的不足或过度,进而影响儿童良好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而高师生亲密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父母监控不足或过度,缓解低自我控制对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师生亲密可以调节自我控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父母监控和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父母监控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生活满意度;2)自我控制在父母监控与儿童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均受师生亲密的调节.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第一,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自我报告,为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未来研究考虑综合教师、同伴和父母等多方面信息;第二,本研究采用横断设计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未来研究可采用实验干预或纵向追踪;第三,本研究的数据收集范围仅限于某省的地级市,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受限,未来研究考虑扩大数据来源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