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Ⅱ号方联合常规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7-22 08:45:10龚子崴龙依萍刘新春邓常清
中成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气虚血瘀批号

龚子崴,周 凯,龙依萍,龙 须,刘新春,佘 颜*,邓常清*

(1.湖南中医药大学血管生物学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它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主要病理因素为气滞血瘀,故常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Ⅱ号方由黄芪、当归、川芎、桃仁、赤芍、蚯蚓、蝎子、三七、红花、甘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化瘀之功效,方中黄芪、赤芍、川芎、当归、三七等对脑卒中具有明显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2-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一种神经元坏死的标志物[7-8],神经生长因子(NGF) 是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调节因子[9],两者均为脑梗死病程中神经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客观指标。D-二聚体(D-D)是一种机体高凝及纤溶状态的标志物[10],血管生成素-1(Ang-1)是调节脉管系统的主要因子[11],两者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高凝状态及血管功能。

本研究从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评分法及病残/致死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中风Ⅱ号方联合常规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血清NSE、NGF、D-D、Ang-1方面综合评价联合用药对患者神经血管状态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该方临床疗效与神经血管保护作用的关联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4.9±11.9)岁;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8例,高血脂12例,而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4.7±11.7)岁;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6例,高血脂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快KY202010140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2]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原则,并经颅脑CT和(或)颅脑MRI确诊。

1.2.2 中医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3]中的气虚血瘀证的诊断原则。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1.2”项下诊断标准;②年龄35~86岁,男女不限;③为初次发病,无明显脑出血倾向与危险因素;④患者病情稳定,无严重用药禁忌症,入院前半个月未进行重大手术;⑤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退出标准 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出血;②治疗过程中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不适症状;③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或病情危重需要转院。

1.5 治疗手段 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2]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00 mg,批号J20171021)抗血栓,每天1次,每次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福建东瑞制药有限公司,10 mg,批号H20193043)降血脂,每天1次,每次10 mg;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吉林施慧达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5 mg,批号H19991083)降血压,每天1次,每次2.5 mg;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哈尔滨医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 mg,批号H20060422)营养神经,每天1次,每次20 mg;嚼服阿卡波糖(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50 mg,批号H19990205)降血糖,每天3次,每次100 mg。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风Ⅱ号方,由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制备,组方药材黄芪30 g、当归15 g、川芎10 g、红花10 g、赤芍10 g、桃仁10 g、地龙10 g、甘草5 g、全蝎3 g、三七粉3 g,常规沸水煎服,成药后滤去药渣,取汁300 mL,每天1剂,早晚各口服1次。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

1.6 指标检测

1.6.1 疗效 ①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14]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意识水平、言语、理解力、视野、水平凝视、下部面肌运动、上肢近端肌(抬高45°、90°)、下肢近端肌(闭目和屈髋屈膝)、伸腕、手指屈肌、足背屈、步行能力14项,总分100分;②采用中风病计分方法评定气虚血瘀证[15],总分35分,其中主证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别记0、2、4、6分,共24分,而次证包括气短乏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别计0、1、2、3分,共11分;③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病残/致死情况[16],分成0~5级,0级为完全无症状,1~4级病情逐渐严重,从症状开始出现到轻、中、重度残疾,5级为严重残疾、卧床、大小便失禁。

1.6.2 血清指标 治疗前后采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各5 mL,3 000 r/min离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NSE(试剂盒批号ml060406)、NGF(试剂盒批号ml063634)、D-D(试剂盒批号ml057585)、Ang-1(试剂盒批号ml023339)水平,具体步骤为①加样,设置标准品孔(不同溶度的标准品50 μL)、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酶标试剂)、待测样品孔(样品稀释液40 μL、待测样品10 μL);②加酶标试剂,每孔加入酶标试剂100 μL(空白孔除外);③温育,封板膜封板后37 ℃下温育60 min;④洗涤,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 s后弃去,重复5次;⑤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 50 μL,再加入显色剂B 50 μL,轻轻振荡混匀,37 ℃下避光显色15 min;⑥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 μL,终止反应;⑦测定,空白孔调零,在450 nm波长处依次测定各孔光密度(OD)值,需在加终止液后15 min内完成。相应试剂盒均由上海酶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统一使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

1.7 疗效评价 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3]进行。①基本恢复,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81%~100%;②显著进步,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56%~80%;③进步,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36%~55%;④稍进步,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11%~35%;⑤无效,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11%或升高。总有效率=[(基本恢复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n=50]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50]

2.2 ESS评分 治疗后,2组ESS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2。

2.3 中医证候评分 治疗后,2组偏身麻木、自

表2 2组ESS评分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E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汗出、气短乏力评分及总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半身不遂、舌强语蹇评分也降低(P<0.05),并且半身不遂、自汗出、气短乏力评分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病残/致死程度 观察组患者的病残/致死程度轻于对照组(Z=2.478,P<0.05),见表4。

表4 2组病残/致死程度比较(n=50)Tab.4 Comparison of disability/mortality degre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50)

2.5 血清NSE、NGF、D-D、Ang-1水平 治疗后,2组血清NSE、D-D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Ang-1水平升高(P<0.05),并且NSE、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ng-1水平更高(P<0.05),见表5。

2.6 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血清NSE、D-D水平与ES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中医证候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Ang-1水平恰好相反(P<0.05),见表6。

表5 2组血清NSE、NGF、D-D、Ang-1水平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serum NSE,NGF,D-D and Ang-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表6 相关性分析结果Tab.6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3 讨论

气虚血瘀是缺血性脑卒中基本病机,故益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的经典方剂[17],而中风Ⅱ号方是其加减方,组方药材黄芪30 g、当归15 g、川芎10 g、桃仁10 g、赤芍10 g、三七粉3 g、红花10 g、地龙10 g、全蝎3 g、甘草5 g。方中以黄芪为君药,当归为臣药,川芎、桃仁、赤芍、桃仁、三七粉、红花、地龙和全蝎为佐药,甘草为使药,全方共奏补气活血、通络化瘀功效。

恢复血流、减轻神经元损伤是早期治疗脑梗死的主要策略,神经血管保护成为药物治疗的关键靶点。NSE主要存在于神经元,脑损伤后它由神经元释放到外周血,为判断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特定生化标志物[18];NGF 是一类多肽神经营养因子,为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参与脑梗死后神经细胞的恢复[19];D-D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反映机体高凝及纤溶状态[20];Ang-1作为一种有效的血管生成因子,在维持内皮细胞稳态和促进血管增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21]。

结果表明,中风Ⅱ号方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病残/致死程度,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常规治疗,表明该方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NSE和D-D水平,升高血清Ang-1水平,但对NGF作用不明显,表明该方可减轻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改善高凝状态,保护血管,但神经修复作用较弱;治疗前后血清NSE、D-D、Ang-1水平与E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该方临床疗效与神经血管保护作用密切相关。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小、观察时间短、缺少远期随访数据等不足,难以评估中风Ⅱ号方联合常规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远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故今后将通过提高样本量、增加观察时间点、扩大研究区域来作进一步考察。

猜你喜欢
气虚血瘀批号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46
医学科技期刊中药品生产批号标注探析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中药材批号划分与质量管理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26
血瘀体质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9
气虚了,病多了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09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